分享

媒体报道|世界读书日,劳动者的星辰在闪耀

 劳月 2024-04-26 发布于浙江

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自浙江轨道集团和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的几十位书友聚会在浙江交通集团培训中心,阅读、分享和讨论《劳动者的星辰》。

文澜读书岛热心书友顾云涛说出了与会者的共同心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上的星辰。可能是始终在发热发光的恒星,可能是围绕着恒星旋转的行星,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才划过一次的彗星,更可能是茫茫星空中的宇宙尘埃。虽然只是尘埃,非常渺小,但照样可以反射恒星的光芒,和所有的恒星、行星、彗星一起,照亮宇宙。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在中国40年高速发展中作出了贡献,就像宇宙中大大小小的星辰,甚至微不足道的尘埃。接下来中国的发展,依旧需要每一个劳动者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去发光发热,去反射恒星的光芒,使繁星满天的宇宙更加灿烂。

怀抱温暖和希望砥砺前行

《劳动者的星辰》是北京皮村文学小组的一群打工者的作品集,2022年由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了9位打工者记录自己生活的14篇作品,被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评价为“犹如劳动本身,在千锤百炼之后,浓缩了生活的经验和巨大的能量,既有人生的大悲大喜,也有历经命运考验之后的平静和醇熟。”

浙江图书馆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发起人、春风阅读榜2020年度爱书人奖获得者岳耀勇,在阅读分享会上分享了他阅读《劳动者的星辰》的感受。他指出,皮村文学小组成员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底层劳动者多彩的人生。他们虽然穷困、艰辛,但却对人生充满着乐观的希望。他们的作品里有着劳动者的多彩人生和多样人格。《劳动者的星辰》告诉我们,不管生活如何困苦,温暖和希望是一直不能失去的。坦然面对苦难,坚定前行寻找希望,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真正的劳动者比那些刻意消费苦难的文人要高尚得多。

他强调,书中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虽然人生坎坷,历尽磨难,但依然有着仰望星空的梦想,依然有着善良温暖的情怀,依然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依然有着昂扬奋进的状态,令我们这些过着优渥生活的城里人汗颜无比。

他认为,在流量为王的新媒体时代,一切文学、娱乐的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利益。消费苦难,赚取眼泪,也成为一种风尚,甚至出现造假欺骗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真诚的劳动者的文字,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尤为珍贵。

自发真诚的写作最可贵

岳耀勇认为,《劳动者的星辰》作品短小、简单,多数等同于学生作文。它和很多打工者诗歌、散文、小说不一样,后者接近或等同于专业作家水平,而前者却明显属于业余习作。我们既无法判断这些作品的真实性,也很难说它们有多少文学价值,甚至很难说得清这是散文还是非虚构文学。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真诚、鲜活,充满生活情趣。

皮村文学小组成员的写作,完全是自发的,是对生活的记录,是感情的宣泄,是精神慰藉的需要。这些作品不会也不可能为他们谋取功利,但他们依然趋之若鹜。这种自发的真诚写作,保证了写作的纯洁,避免了自媒体时代为了利益而虚构造假、矫揉造作、攻击诋毁等弊端。这样的写作态度值得所有劳动者学习和借鉴。他们可以,我们一定也可以。生活中一定有喜怒哀乐,有逆境和坦途,有失望和快乐。把它们真实记录下来,娱人自娱,何乐而不为?

岳耀勇指出,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都是我们头顶星空的闪亮星辰,都可以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他希望轨道交通战线上也有皮村文学小组这样的劳动者创作团队,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劳动者的生动故事,让世界看到普通劳动者不普通的光芒。

劳模的读书感悟

在分享活动中,3位年轻的劳模谈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海宁市青年工匠、电客车指导司机谢晓斌,对书中那些学历不高、地位卑微,从事着廉价劳动的月嫂、家政工所展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感到非常钦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从不选择放弃,从不选择抱怨。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从刚入行时的迷茫困惑,到后来技能的提高、岗位的适应,用永不满足现状的精神,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今天。他送给大家一段话:仰望星空和回望来路一样,都会有或明或暗的星辰闪着永恒的光。希望这些星辰能够带给我们所有风尘仆仆的人以慰藉,在浪潮中被看见。

浙江金蓝领王帅是一位电力机车司机。他讲述了对书中“'北漂’们的日子”一文的感受。文章的作者范雨素用短短几千字描绘了一群“北漂”30年间的浮沉。他们用尽摸爬滚打的一生,终究没能改变命运。相比较范雨素,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从15万名司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浙江金蓝领和浙江交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他对皮村文学小组的导师张慧瑜的评价很有感触。张慧瑜说,工友们的写作最不功利,他们不指望能发表,写出来就很幸福。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想,我们轨道交通人的事业不一定需要多绘声绘色,也许干出来就很幸福。

浙江工匠冯炜是一位给排水工程师,他用书里的三位人物来诠释他对“热爱梦想,敢于追光,永远坚定”的理解。河南孩子李若曲折的求学经历,范雨素大哥哥屡败屡战的追逐梦想,坚持做顶棚匠27年的徐克铎,他们让他顿悟,只要心存热爱,勇于追光,永远坚定,抬头依然是清晰的远方。正如《劳动者的星辰》书封上所写,每个生命都独一无二,每种生活都惊心动魄。

眼里的光始终不能熄灭

参加阅读分享活动的有二十多位来自浙江轨道集团各地子公司的青年职工。他们纷纷谈了《劳动者的星辰》对他们的启示。

薛鹏飞是刚进轨道集团工作一年的新员工。在读研期间,他曾经跟拍过文澜读书岛的十几场阅读分享会,也跟着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见过矿工诗人陈年喜、小贩作家陈慧。从这些从事写作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他联想到一句话:“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他说,无论未来的生活有千般难万般苦,我们一定要保持对生活的希望,眼里的光始终不能熄灭。

来自海宁运营公司的刘晓慧,对书中郭富来的一句话感触颇深。他说,打工的日子就像坐在老牛拉的车上漫长而无聊,总是把今天走成昨天。当时她内心仿佛有一层悲伤,悲伤于背井离乡、简陋不堪的生活,悲伤于生活的辛酸与苦楚。但当她读完全书之后,却发现书中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内心却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真挚朴实的情感让她接受了劳动的力量和美好。

书中每一个部分或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像是她自己生活的映射。一年前,她孤身一人来到离家2000公里外的浙江,开始了自己的孤独又自由的职业生涯。她曾自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然后,经过时间的磨砺,她逐渐平衡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现在,她不仅能热情饱满地工作,还尝试用脚步拓宽自己的人生版图,去做一个旅行家。她认为,这就是她炙热的20岁赋予她的星辰。

海宁运营公司的陆琪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看到书中描写的劳动者的故事,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8岁那年的暑假,她去了父母工作的城市,体味了他们工作的艰辛,也理解了他们为什么不回家。从那时开始,她独立强大的精神内核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以至于身边得知她年龄的同事说,陆琪你好像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她认为,劳动者不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更是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家庭创造了美满和幸福,也通过劳动中的点滴细节传递着对家人的深切关爱。《劳动者的星辰》是一部让人深思和感动的作品,值得我们反思和细细品味。它提醒我们,家庭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活的根基和依托。

最后一位发言的顾云涛老师用“有用和无用”来诠释他对这本书的理解。他说,多年前,曾经有过一个关于“科学与文学”的访谈,对话双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莫言。杨振宁问,科学是有用的,文学有什么用?莫言回答说,和科学相比较,文学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钱江晚报》曾经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奥谢罗夫。有一个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奥谢罗夫回答说,当中国开始关注那些暂时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研究的时候,你们离获得诺贝尔奖也就不远了。他的意思是,那些看似无用的基础理论研究,才是科学的最重要基础。

常人眼里的无用,它可能正是一种大用。而我们所说的有用,恰恰可能只是眼前的一些比较功利的小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学的用处,是一种非常深远的大用。劳动者也是如此,就像天空中的星辰,有看得见的恒星、行星、彗星,更有看不见的星尘,那些宇宙尘埃。他们同样是宇宙的一部分,星空的一部分,散发着肉眼看不见的微弱的光芒。没有他们,宇宙将黯然失色。

阅读分享会结束,暮色四合。返程的路上,书友们看见了刚刚升起的一轮暗红色的满月。原来,那天是农历三月十五。月明星稀。在明亮的月光下,星空比往日暗淡许多。书友们就像那些看不见的小星星一样,匆匆赶回自己温暖的家,继续自己平凡的生活。

这个世界读书日,很充实,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2024年4月25日首发于潮新闻客户端。发表时略有删改。

本文摄影:尹健玲、戚烜榜、陈诗琦

本文短视频由浙江轨道集团提供,摄像:叶利建

文首题字:沈强民

文末篆刻:孙新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