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谢女儿给予我的两次精神反哺

 泠风思语 2024-04-26 发布于山东

/高英

记得我家女儿三岁生日那天,我带着她住进了在山水城租的房子,她的爸爸帮我们安顿好就回老家上班去了。

当时我们除了房东家的一张床,只有当天买的做饭、吃饭的用具和一张二十块钱的折叠桌,还有自从女儿来到我身边后才买的一个收录机——既有收音机功能又有录音机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写这篇文章的今天上午,我正在用这个近十五年前买的收录机听歌——虽说它的录音机功能已经废掉,但它的收音机功能一直完好无缺。

那时经常给我家女儿放儿歌磁带,其中有首儿歌是唱小乌鸦捉来虫子喂妈妈的,估计这首反复播放过的乌鸦反哺的儿歌对女儿多少会有熏陶作用。

不过,刚才在网上查了查,据说乌鸦能与同类分享食物,但是否反哺未经科学证实,乌鸦反哺的传说(出自《本草纲目·禽类》)具有强大的文化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儿歌的我家女儿长大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她未成年前就开始对我在精神层面有所反哺。

我家女儿的性格和我的性格明显不同,这就带来我们对待事物的思维和反应有所不同,由此也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或许老天是垂怜我多年生活在自己愚钝的认知茧房里,于是就给了我这样一个可以激活我精神成长的孩子。

当我家女儿进入青春期后,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了,她对我既有质疑又有认可,还会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知从哪天起,上初中的女儿对天生不同的人格类型研究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再要求我做人格类型测试,然后把我们俩的人格类型加以对比,一再进行说明,让我了解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并对不同于自己的其他人格类型多了包容。

自从我知道自己属于倡导者人格之后,的确消除了对自己性格的诸多疑虑,例如一度对自己容易热心待人感到困惑不已,怀疑自己有毛病,知道这是一种人格特质后就坦然地接纳了原本的自己。

尽管如此,我还是主动地给自己的热心度再三降温。因为在当代社会里,过于热心会误侵别人的界限,一个人极为热心的特点不再像生产力落后的时代那样是个优点,何况如今许多实施诈骗的人的首要特点就是表现得非常热心呢?我再那么热心的话,真会吓到不少具有警惕性的人。

我告诉女儿:了解人格特点可以有助于接纳自己,但这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我们可以主动地对自己的人格结构有所调整、有所完善。

在女儿的引导下,我们三口人都通过人格类型分类的心理学视角来重新看待自己和家人,集体完成了一次崭新的精神成长,促进了自己家庭的和谐发展。

转眼我家女儿已在读高二。鉴于身边会有罹患抑郁症的同学,而女儿自认为曾在感到学业压力大时也有过抑郁的感觉,她想起我曾带她看过哈佛大学的幸福课视频,于是近日要求读两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

这可是好事情。出于对女儿的支持和鼓励,她要两本书,我则一下子网购了十几本相关书籍——用实际行动来体现一个妈妈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积极态度。

在我们家,平时自然也是希望孩子专注于学业,但与此同时还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常聊些“工夫在诗外”的话题——例如喜欢谈论令人钦佩的现役国乒队员马龙、孙颖莎、樊振东、陈梦等人,无形中就给孩子树立了精神榜样。

而今我家女儿主动地要求读些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让我非常高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家长学习心理学常识去引导孩子,不如未成年的孩子通过自学心理学常识来自主地调节自己。

我家女儿真的带着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去了学校,不过在学业优先的情况下,肯定不能把我买的书一下子看完。

自己买的书不读白不读,读了不白读。我就在家积极地读起积极心理学的书来。

其实,有些书还真需要家长率先读一遍,家长读了才知道书适不适合给这个年龄与特定性格的孩子读为好,即使是积极心理学的书也不能一股脑地让孩子不加选择地进行阅读。

读书也是要分内容看时机的,这一点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掉。

在一周时间内,我读完了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积极心理学领军人物芭芭拉·弗雷德克里森的《积极情绪的力量》,以及堪与积极心理学家相媲美的心灵导师路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 问答篇》——事实上我是想买《生命的重建》,一晕乎买错了,好在这本书读了也有收获,已经网购了《生命的重建》,等待收货中。

读了这些书我才明显地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需要积极心理学的引导,好在已有不少心理学家在为如何让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而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每个人都不会孤立地存在,每个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都不会只是个案。正如你觉得厉害总有比你厉害的人一样,假如你觉得痛苦那比你痛苦不堪的人还有很多。

作为成年人,并非要出现一个问题才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培养主动借鉴、学习的能力,通过别人的问题来反观自身的问题,在别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在别人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这就是读书的巨大价值之一。

你无需走遍世界,便能了解跨文化的研究成果;你无需亲历不幸,就能知道不幸的人承受着怎样的苦痛……

当我读着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著作时,就好像跟着良师在学习,就好像陪着朋友在探讨。

这样的书可以反复读,然后学以致用。

真是“面壁十年图破壁”,我的心理发展终于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崭新阶段。

现在,我的心灵宛如浩渺的星空,熠熠生辉却又宁静致远,积极的思维不知不觉地闪烁起来——挥手告别前半生,不只是因为年过半百,更是因为我要开启一个活出自我的余生。

感恩的心情油然而生。

感谢老天赐给我如此特别的女儿,感谢我特别的女儿激发了我的精神成长。

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上初中时向我介绍人格类型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还是读高二时主动要求读积极心理学的著作,我家女儿都是在精神上反哺着我。

假如我的女儿在我的面前一直是个乖乖女,一直不劳我操心费神,诚然我会享受着顺心如意的感觉,但也意味着我的心灵如一潭死水,我的精神难以成长。

我和女儿尽管性格不同,但母女俩也有相同之处:我们都天然具备积极心理素质,会主动地通过学习、反思来改善亲密关系,从而达成“母女相长”的共赢局面。

例如,在觉得妈妈不够理解自己的时候,我家女儿没有沉溺于无助和沮丧,而是主动拉着我这个妈妈来了解并理解真正的自己。

例如,在觉察女儿让我感到抓狂的时候,我并没选择破罐破摔的自我放弃,而是日常积极提升自我,力求跟上女儿的成长步伐。

就这样,我和女儿两厢情愿地共同成长。随着我家女儿走向成年,相信她会带给我更多的精神反哺,为我们亦师亦友的新型母女关系把更为丰富的内涵增添……
高英写于2024426日,三月十八,周五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