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怕冷却爱上火?是肾阴阳两虚,一个古方,滋阴潜阳,清降虚火

 醉青YPS 2024-04-26 发布于江苏

最近总是有患者咨询上火的问题,不是咽喉痛,就是长期不明原因干咳,或者是脸上不断冒痘痘,甚至是口舌头面生疮、咽喉肿痛、口发燎泡、齿摇牙痛、眩晕头痛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而且这种“火”还不好灭有的人吃了降火的药,症状能消退一段时间,但稍微不注意,比如说熬个夜、吃点辣,火气立马又会生出来有的人更惨,吃了降火的药,上火的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变本加厉、更严重了。

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火”有虚实真假之分。

实火属于实证,主要指外感火热邪毒,体内阳热偏盛,以身发热欲减衣、口渴多饮、胸腹部灼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为主要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清泻火毒

虚火属于虚证,主要指阴虚内热,阴虚火旺,阴不能制阳,以口干不爱喝水、五心烦热却怕冷、颧红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为主要症状,治宜滋阴清热、生津养血

临床上,遇到的“上火”症状,大都是虚火。一是因为实火好降,清热解毒的药一吃基本都能好,不会反反复复。二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体力透支,会导致气血受伤,肾精生化无源,很容易出现肾精亏虚、虚火上炎的“上火”。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给大家介绍一个治“虚火”的名方,叫做引火汤,出自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

《辨证录》记载:“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 验,且反增其重……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方用引火汤……”

你看,原文中提到,用泻火药治疗这种咽喉肿痛,反而越治越重,原因是这是“阴”火,治宜大补肾水,引火归藏。跟我们上面的分析完全契合,因此现代常用此方治疗肾阳虚衰、虚火上浮诸证。

引火汤组方:熟地、巴戟、茯苓、麦冬、五味子,药仅五味,功效却十分强大。《辨证录》原文记载:用该方“一剂而火自下归,咽喉之肿痛全消,二剂即全愈”

方中熟地为君,大补肾水,重滋肾阴。阴足了,阴阳平衡,互相制约,浮阳就不会上越,虚火就不会乱窜。

方中巴戟天为臣,其性温,既能温补肾阳,又能引火下行,还能滋阴补水。打个比方,熟地相当于给煤油灯加油,巴戟天就相当于点火。只加油不点火,车子的发动机就动不起来;只点火不加油,只会耗干油箱、彻底损坏发动机。

方中麦冬、五味子为佐,重滋其肺金,金水相资,水旺足以制火。

方中茯苓为使,祛湿健脾,清心安神,把虚火通过小便的形式利出去。

五者组合,共凑滋阴潜阳、清降虚火之功

肾脏是阴阳合体的脏器,肾水与命门之火,共处一脏,两者保持平衡,则身体正常。如果不平衡,则容易导致虚火上炎,此时,滋补肾水,将火引下来,身体就会恢复常态。

引火汤所引之火,是肾阳虚衰,虚阳上浮之火。此火非六淫之火,而是人固有之火,一般认为是肾火,即肾之“命火”,又称龙火。

肾火位居下焦,一旦上浮,可呈下真寒,上假热的证候。下寒,则腰酸,下肢冷,清,便溏;上热,则面色娇红如妆,口舌糜烂,单、双喉蛾,鼻衄,目赤。

在剖析寒热真假时,应该认真辨析欲饮与不欲饮、有没有伴随怕冷症状。若出现口虽渴而不欲饮,身虽热而反欲得衣,就说明是虚火,可用引火汤调治。

临床上,头晕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耳鸣、牙龈出血、口舌生疮自汗盗汗、心烦不寐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结膜炎、神经性耳鸣、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等属阴虚火旺者,用该方调理都会事半功倍。这个方子总体上来说是滋补性质的,所以湿热体质者不宜服用

小结

不是所有的上火,都可以用引火汤解决。但也同样,不是所有的上火,都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来解决。辨证论治,对症调理,才是身体康复的关键。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龙教授,有健康问题可以给我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