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市,和平区,花园路,吉鸿昌故居

 东海若水斋 2024-04-26 发布于河北

天津(七十)——吉鸿昌故居

原创 摄茶 摄茶 2024-03-02 12:0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读懂诗书,就要了解作者,了解他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写作作品时的心境等等。所以我每篇小洋楼的文章重点是介绍人物,就当普及知识的ABC。小洋楼是天津的一个特色,虽然北洋历史不怎么光彩,但它毕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离我们不过拜年的时间,当看到一个个熟悉或者陌生的名字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个人生平。就像我们每次旅游,印象深的人文景观一定是有人讲解的那一处。这些小洋楼目前进不去,从外面看,一张照片就解决了。在现代建筑群中,在我们更熟悉的中式建筑中,偶尔看到这些小洋楼,就像大餐中的开胃菜,有种别样的清新风格。但如果将这些小洋楼放在欧洲的街道上,可能就淹没在其中难寻了。所以,我们还是主要“知其人”吧,等以后,这些小洋楼能开放一部分供游客参观就好了。

还要说明一点,这个系列的文章期初只限定在五大道,但随着五大道里跟北洋时期有关的军政人物写得差不多的时候,为了把那段历史继续展开,我把视线扩大到了五大道之外,但这个系列的名字没有改,只是为了人物计数的方便,以后应该会写到100以上,大家就不用纠结这些小洋楼是否在五大道的范围内了。翻看我之前的文章,可以找到五大道的步行地图,都标记了徒步的线路和可以看到的名人故居,再配合这些文章,值得一游。

吉鸿昌故居位于和平区花园路5号,并不在五大道的范围,离上一篇文章介绍的李厚基故居不远。整条赤峰道就构成了一条不错的citywalk路线,从南端开始,先看完西开教堂,再沿着赤峰道一路北行,感受一下民国风,李厚基故居、张学良故居、张爱玲故居、田中玉故居都在这条路上。看完后,由赤峰道转入花园路,感受一下中心公园这一圆形公园和周围街道建筑的设计,也就能找到花园路上的吉鸿昌故居了。
吉鸿昌(1895-1934),原名吉恒立,河南扶沟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将领,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我之前写过有关五大道的北洋军政人物中,除了杨度被周总理亲自证实晚年加入共产党外,其余都不是,而吉鸿昌将军却是明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的故事被新中国经久传诵。关于吉鸿昌将军,讲几件事吧:
第一件,少年从军。吉鸿昌家贫,从14岁起做杂工赚钱。1913年,17岁的吉鸿昌投军进入冯玉祥的麾下。当时的冯玉祥在舅舅陆建章的庇护下,在滦州起义失败后得以活命。陆建章受命袁世凯,编练备补军,冯玉祥此时在北京周边担任营长,后升为团长,招募士兵。他西北军的班底也由此成型。随着冯玉祥的部队不断壮大,吉鸿昌也从普通士兵升为军官。袁世凯死后,皖系和直系的矛盾逐渐显化,并在1920年爆发的直皖战争,陕西原来控制在皖系的手里,皖系此战失败,战后直系自然接管陕西,冯玉祥由此进入陕西,有旅长升为师长,并当上了督军,西北军有了命名和地盘。此时的吉鸿昌已经升任营长,那年他也就25岁。
第二件,参加北伐。关于西北军的历史,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说过不少了,翻看公众号以前的文章,找西北军那几个将领的文章,比如张自忠、宋哲元、萧振瀛、刘汝明等等,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西北军的历史同各派系军阀的乱战都有直接关系,并起到重要作用,并借此发展壮大,参与北伐战争也是如此。1926年,国民党联合共产党在广东发动了反对北洋政府的北伐战争。同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此时的冯玉祥刚刚受到郭松龄反奉的牵连,被直系夺去了兵权。在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得以召集旧部,重新掌握兵权。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从绥远(内蒙)、打到甘肃、陕西,再打到河南,与蒋介石的北伐军汇合,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就是在北伐的这段时间,吉鸿昌由于作战英勇,有勇有谋于1927年升任19师师长,该师被冯玉祥誉为“铁军。他的顶头上司是孙良诚,孙是冯玉祥的嫡系将领,西北军有“石韩二孙”的说法,指的就是石友三、韩复榘、孙良诚和孙连仲,这几个人能打。吉鸿昌与孙良诚不和,在1928年北伐结束后,孙良诚撤销了19师的番号,吉鸿昌失去了兵权。
第三件,回国抗日。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开始“削藩”,以降低其他军阀的威胁,导致冯玉祥、李宗仁和阎锡山联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西北军四分五裂,吉鸿昌被迫“出国考察”。1931年,一众日本陆军佐官主导的“九一八”事变是一次日本军界典型的“下克上”事件,却占领了整个东北。日本海军与陆军不睦,主导了1932年的“淞沪战役”。那一次,蒋光鼐、蔡廷锴的十九路军声名大振。也就是在那一年,作为军人的吉鸿昌看到国家遭受外族欺辱,毅然从海外回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初,自觉东北无虞的关东军要越过长城,进入关内,长城抗战爆发,蒋介石调集主力死守长城,西北军出身的宋哲元二十九军表现突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就是歌颂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的喜峰口战役的。宋哲元部在长城抗战后,赢得了京津冀察四地人民的爱戴,蒋介石就将这四省的控制权交给了宋哲元。当时的察哈尔省省会在张家口,而1933年5月,在长城抗战末期和宋哲元重新控制四省之前的这段真空期,冯玉祥和方振武在我党的支持下,在张家口成立了抗日同盟军,与日军作战,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是“三把手”。抗日同盟军将日寇逐出了察哈尔,但却受到了蒋介石中央军的直接威胁。此时的宋哲元也不再是冯玉祥的部下,而听命于蒋介石。1933年8月,在日寇和中央军的双面威胁下,抗日同盟军解散,吉鸿昌再次失去军权。此后,吉鸿昌躲进天津的租界,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第四件,英勇就义。1934年11月,在天津法租界活动的吉鸿昌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刺杀,侥幸逃脱,却又被法国租界巡捕房逮捕,再后来被“引渡”到当时的天津公安局,落入国民党政权手中。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在北平就义,年仅39岁。在最后时刻,他留下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在民族大义面前,吉鸿昌选择了共产党的道路,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他,他应有比这些曾在五大道里留下痕迹的历史人物有更多的殊荣。
历史的选择不是靠运气的。蒋介石在日寇的侵略中暂时团结了各方势力,但他不能一碗水端平,总想着嫡系、老乡,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自然得不到人心,各方同床异梦,失败也就成了必然。我们不断回顾历史,在历史中挖掘璀璨明珠,吉鸿昌将军就是那颗璀砂砾,以求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历史的错路。
吉鸿昌的故事很早就被拍成电影,查了一下在1979年上映,片名《吉鸿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