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记忆,我在江南各地看到的当年新四军的痕迹

 后街拐角 2024-04-26 发布于江苏

岩寺,高淳,芜湖,李巷,高邮界首,南京六合竹镇

前几日我去安徽芜湖西河古镇,在看老街老宅,历史痕迹时看到了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西河的纪念馆,当时看了内容也拍了一些片子,回来在整理照片写文章编辑视频时,脑子里想起了一些往事,几年来在各地走古镇时也看到过一些新四军当年在各地抗日活动时留下的一些痕迹,以及各地建立的一些纪念馆。想想整理一下,缅怀一下也是一个怀念和回忆。印象里看到的地方大概有安徽皖南的岩寺,南京高淳的淳溪老街,芜湖的西河,南京溧水的李巷,六合的竹镇,高邮的界首。。。还有没有一时想不到了。我翻看了当时写的文章,找出当时拍的照片,整理一下,再查查有关资料,再写一篇文章,既是回忆也是一种弘扬吧。我一个一个说来,印象里最早看到的应该是皖南的岩寺吧,先从这里说起。

先说一下新四军,新四军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1937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南方8省13个地区(不包括琼崖红军游击队)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任命叶挺为军长。经由中共中央提名,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定,任命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一,岩寺的红色记忆及新四军留下的痕迹

马克沁机枪

上面的图片是展览馆的图片,实物,和机要科的旧址。岩寺是当时新四军的军部所在地。当时号称“江南小延安”

当时的文章主要写的不是新四军,有关内容是一带而过,今天把查到的关于岩寺新四军的资料写一下,岩寺在新四军的历史上还是蛮重要的。

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1938年2月,南方八省十三个边区的红军游击队开始在岩寺镇集中,组成军部和一、二、三支队,4月组建先遣队北上抗日。新四军在岩寺集中整编前后不过三个月,但在新四军建军史上却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新四军从一支分散的游击力量向正规化的抗日革命武装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后,一、二、三支队和特务营奉命于2-4月间到达皖南岩寺地区集中进行组编点验和军政训练,军部机关设在岩寺金家大院。这里也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位于岩寺镇荫山巷的金家大院。大院是一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及前后院落,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军部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卫士排、军需处、参谋处等同时设在军部附近的百姓家中,机要科及电台设在军部以东百余米的洪桥。洪桥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廊桥,当年叶挺将军常在桥廊与群众促膝谈心。1995年,军部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1998年旧址被修复,并举办了军部陈列及图片展览。1999年10月,军部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并成为新四军历史上五处旧址之一。

这是机要科旁边的洪桥。就是叶挺将军和群众促膝谈心的地方

二,高淳老街,这是去高淳老街看到的淳溪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 中山 大街东端,原为吴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前进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殿,是新四军一支队开辟 茅山 根据地挺进苏南的第一站。

高淳淳溪老街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中山大街东端,原为吴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前进戏楼,中进享堂,后进祭殿,是新四军一支队开辟茅山根据地挺进苏南的第一站。1938年5月,陈毅同志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关于新四军开展游击战、挺进苏南敌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江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指示,率领新四军一支队由皖南岩寺出发向苏南挺进。6月3日,部队初抵高淳司令部设在县城淳溪镇吴氏宗祠内。

吴氏祠堂位于淳溪街道当铺巷78号吴氏祠堂内,建筑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为砖木结构,皖式风格,分为前、中、后三进。每进均面阔三间,第一进戏楼,中进议事堂,后进祭堂。总占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南为固城湖官溪河,北靠高淳历史文化街区高淳老街,是一处留存完整的清中期古建筑。其四周均是清代古民居与商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保存状况为完好。

吴家祠堂里又是大殿,又是天井,很是气势。

以上是原文里的图片和文字

新四军办事处

有关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资料

新四军驻淳办事处旧址 位于高淳县城淳溪镇仓巷24号,系清末民初所建民宅。两进两层,中隔天井,两侧配厢房连接。上层走马楼,高3.7米;底层净空2.65米、面宽5米、进深12.4米。青砖小瓦硬山脊,木构架穿斗造。1938年8月,新四军一支队派政治部宣传科长戈白章和张春生、侯日千、华仁义等人组成工作组,驻淳溪镇开展地方工作,对外称“新四军驻淳办事处”。是年11月,戈白章等人调离,由二支队民运科长彭冲接任办事处主任,芮军任干事。1939年4—5月间,彭、芮先后调离,由陈立平、姚路接任。是年8月底,日军侵占县城,办事处撤离。

三,芜湖西河古镇新四军第一支队在西河的纪念馆

我说的红色记忆就是这个,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西河纪念馆

我继续往前走又看到了一处纪念馆,这个可能是过去的老纪念馆。纪念馆主要介绍了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西河的一些活动和参加抗战的一些战役。

四,红色李巷,苏南小延安。溧水李巷,这个内容多了,说的内容全是新四军和与新四军有关的内容,发一段内容,发其中几张照片,下面再发一个链接。


李氏宗祠,当年的苏南区行政公署,中共苏皖区委员会,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部。号称“苏南小 延安 ”

李巷村位于 南京 主城南部、 溧水 东南部白马镇石头寨村,距 溧水 城区26公里,距 南京 中心城区60公里。这里曾经是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战指挥中心,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 延安 ”。
1938年,新四军从 皖南 东进苏南,到达 溧水 后,这里先后是新四军一支队1团和二支队4团团部驻地,也是后来的46团团部驻地。1941年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 溧水 成为 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李巷村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陈毅3次来到李巷,粟裕率领4个纵队,以 溧水 为起点,开辟苏浙皖根据地,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生活过。
溧水 李巷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意义。红色李巷(地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在 江南 唯一具有省级党委概念的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的长期所在地,是苏南敌后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最 高领 导机关——苏南区行政公署的诞生地。无数指令从李巷发向苏南各抗日根据地,因此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 延安 ”。
走在李巷村的青石板路上,只见陈毅旧居等红色遗址就“藏”在一座座白墙乌瓦的民居之间。目前红色李巷有7处较高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其中有李氏宗祠为新四军六师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委、苏南行政公署驻地,地下交通总站是 溧水 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以及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梅章、李坚真等5位新四军领导人旧居。
下面也要说到这7处遗址遗迹。

有关文章和视频

红色李巷,苏南小延安

七一前夕,接受红色教育,访苏南小延安,红色李巷

五,还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六合竹镇镇的内容,里面也有有关新四军的内容。

寻找红色记忆,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竹镇老街

里面的部分内容和图片

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是怎么说的呢?当时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新四军进驻了竹镇,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那时还叫市。

关于红色记忆,竹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 中国 近代革命红色圣地。1939年8月,新四军抗日名将罗炳辉、方毅等率部入驻竹镇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此后,刘少奇、吴学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1939年11月,在竹镇的送驾村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42年8月,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竹镇成为当时苏皖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第一任市长

当年竹镇是市

六,在高邮界首看到的的红色记忆,有关新四军的内容。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位于 界首 镇太平街,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华中雪枫大学成立于1946年4月,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一所军事化高等学校,设军事、政治、经济、新闻等系科,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

1938年11月26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将军在 河南 杞县 傅集创办了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将军兼任校长。(所以叫雪枫大学)
华中雪枫大学成立于1946年4月,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一所军事化高等学校,设军事、政治、经济、新闻等系科,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兼任校长。

华中雪枫大学发展史,
1940年3月18日,随营学校扩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彭雪枫继续兼任校长。学校坚持边教学边作战,积极培训适应抗战需要的人才,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培训规模达到千人,是新四军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学校。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1945年3月24日,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命名为雪枫军政大学,由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兼任校长。
1946年4月,雪枫军政大学、苏中公学和华中野战军随营干部学校合并组成华中雪枫大学,由粟裕兼任校长。
在解放战争的3年间,该校先后培养输送了2万多名师以下军政干部。
1949年7月,与三野军政干校等合并,成立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在 山东 、 浙江 、 福建 设立了3所分校,教职员工达3.7万人,成为学院历史上规模最大、培训学员最多的一个时期。
新 中国 成立不久,华东军大的主体改建为总高级步兵学校。
1986年,改为陆军指挥学院,成为全军唯一的一所中级合成指挥院校。
1999年,更名为 南京 陆军指挥学院。

七,高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红色记忆是,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这个内容比较多,也是全篇写的都是新四军参加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以及接受在高邮的日军投降的内容。我就发部分照片和内容,其余的我发个链接。

礼堂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元月,这里原来是 高邮 最美丽的公园—— 中山 公园所在地,楼台亭阁、树木葱葱且环境幽雅。1939年10月,日军侵占 高邮 后,就拉上了铁丝网,变成司令部驻地。 高邮老百姓大都称该地为日军“洪部”。1945年12月26日凌晨, 高邮 战役胜利后在这座礼堂内举行了受降仪式。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接受了日军驻邮最高司令官岩崎大佐的投降。礼堂现为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为国家级抗战遗址。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江苏 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原为 英国 人开设的教堂。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 高邮 战役纪念馆、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位于 江苏 省 高邮 市熙和巷70号,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 扬州 唯一的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央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最后一战摄制组来 高邮 拍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专题。

内容太多也很丰富,发个链接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

关于我的文章里涉及到红色记忆,涉及到当年新四军的内容可能还不止这些,但是一时也想不起来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