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若悟369 2024-04-26 发布于安徽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所谓“健康”的人,应该一方面是无私的,但是一方面也应该是自私的。

这表明人在特定情况下应当关注自身的需要,而不应仅仅为了他人而活。 若某个人始终无条件地迎合他人的需求,这可能暗示他在某方面存在问题。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因此,自私在一定程度上不总是消极的含义。 生活中,极端自私的个体常具备一些显著的特征,缺乏洞察力的人可能难以对这种性格类型保持警觉。

心理专家指出,极度自私的人通常展现以下几种特征。

一、道德绑架的常用者、以利益为先

在信息广泛传播的今天,“道德绑架”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概念,指的是一些人利用道德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责备和要求。例如早年热播剧《二十不惑》中的片段,

姜小果向经济条件较差的王薇借款300元,随后要求偿还以更换手机。王薇不还款并装可怜引发旁人同情,姜小果未能追回借款反而被指责缺乏同情心。

王薇在服装店消费时,姜小果再次要求还款,王薇继续装可怜并指责姜小果虚荣,暗示自己贫穷更值得同情。

这是典型的道德绑架,极度自私的人利用公众的同情心,从道德高地要求他人的无私奉献。 王薇虽可怜,但他人并无必然的帮助义务。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在道德层面,帮助王薇的姜小果是善良的,不帮助则被视为冷漠。

道德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但个体层面上却可能产生冲突。这些以利益为首的人借道德之便获利。 识别并远离这些极度自私的个体是必要的。

二、患有迫害妄想症、缺乏同理心

自私的个体常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他们看来,外界的人往往是“威胁的”或“不可信的”。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这类性格中较为知名的例子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他杀害吕伯奢一家后曾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外,他的许多行为也反映了这种性格。

他的所有行动都以利益为导向,不论周围的人与他多么亲近,都可能成为他利益驱动下的牺牲品。他在一方面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但另一方面却时刻准备伤害他人。

三、分析根源,防患未然

众所周知,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在关系较浅时往往会彬彬有礼,努力展示自己最佳的一面;然而,随着彼此了解加深,个人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

在许多情侣关系中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起初双方保持着距离和礼貌,但随时间流逝,对方的某些行为开始让人感到厌烦,乃至产生厌恶情绪,最后导致关系的破裂。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那么,人为何会变得自私呢?

一个人从幼时到成年,他的性格与成长过程紧密相关。

自私的人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李玫瑾指出,自私的形成往往源于个体在脆弱时期过度依赖他人,比如家庭成员的过度呵护,使他们从小就无需自己处理任何事务。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在一个孩子尚未形成明确自我意识时,一切都由家长包办,这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切都应围绕自己转。

这种长期的心理发展导致了他们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即使到成年后也难以轻易改变。

因此,哪怕是成年后成家立业,这些初期形成的观念仍旧难以摆脱。观察周围那些从小被溺爱的人,不难发现很少有人懂得感恩与回报。

那么,我们应如何识别这类人呢?特别是对那些即将结婚的人。建议去对方家里用餐观察,如果发现对方的父母任何一方过于放任,建议深思(无论男女)。

不要心存救世主幻想,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对方自愿想改变。

心理学家:极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计较,而是拥有这两个特征

特别提醒喜欢溺爱孩子的家长,适当让孩子体验困难,因为只有亲身经历,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同情别人的苦难。

孩子的自私可以塑造和调整,但成人的自私特性很难改变。遇到那些把利益放在首位的人,最好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文关键词:自私心理、心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