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了长沙博物馆的长沙窑瓷器:唐代红釉?长沙窑真令人大开眼界! 湖南博物院也用了很大的展厅来展示长沙窑瓷器。 虽然在内容上,两家博物馆的展品差不太多,毕竟长沙窑就这些品种。 但湖南博物院有几件长沙窑瓷器还挺特别的,有的还上过央视的国宝之类的节日。 长沙博物馆那篇写了长沙窑的窑址、釉色、纹饰、装饰手法、烧制技术以及出口情况等等。 湖南博物院这篇,就来透过长沙窑瓷器,看一看它们所展示的大唐吧。 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节选)》 我国自古的酒文化,兴盛到我难以理解的程度。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唐朝,你看李白的诗简直是篇篇不离酒啊,好像他每天、每顿都要喝酒似的。 怎么就这么好酒呢?! 也许因为当时没有快乐水这种替代品吧! 不仅是李白,其他诗人也好酒!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这首诗我一直觉得上句和下句联的有些牵强,雨纷纷你不找客栈之类的地方避雨,找什么酒家呀? 然,那些好酒的人,也许会对杜牧很有认同感! 不过,在古代可能客栈=酒家。你看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同福客栈不就是也卖酒嘛! ![]() 只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扯远了,酒与诗和本文有什么关系呢? 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 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 ——[唐]李群玉《江南》 江南一路酒旗多。 长沙窑的器型以日用品为主,其中有很多酒器,就是酒壶之类的(上图),而那些碗状的器型也许是用来喝酒的(下图)。 ![]() 岭上平看月,山头坐唆风;心中一片气,不与女人同。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多瓷器上面都写有唐诗。 1956年,在长沙发现了一座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的唐朝的古窑口,被命名为铜官窑。这里烧出来的瓷器,远销到当时的20多个国家。但是,却没有历史文献记载这件事。 在出土的一批陶瓷执壶中,发现了写着诗的执壶。这些诗多达118首,而且不见于任何唐诗典籍。这些诗有写爱情相思的,有写战争残酷的,有写家长里短写景抒情的……什么题材都有。 这么多诗,总是唐人写的吧,在唐朝,也许人均都是诗人! 长沙窑酒壶上的诗,最出名的应该是下面这两首: ![]()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这首佚名诗,春意满满,质朴中透着清新。 这首诗让我想起唐伯虎一首桃花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什么叫相见/爱恨晚,没有比这诗表达得更情真意切的了! 在长沙博物馆,也有一个有同样诗的执壶,只是手写体不一样。 当时的匠人手中可能有一本有版权的诗集,做壶的时候,就随便抄录上一首。 哇哦,这一下子就拔高了啊! 《庐山远公话》题记中有年代,是开宝五年,开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也就是说这首拔高诗晚于长沙窑瓷壶上的诗,可能是从人家那里借鉴来的。 画 除了诗,壶上还有画。 有写意的抽象画: 也有上色的山水风景画: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下面这只罐: ![]() 竹林七贤瓷罐 这件是长沙博物馆的藏品,只是在湖南博物院展出(可能就是借出去不还的那种 这个罐子正面有两个人,是竹林七贤的阮籍(左)和王戎(右)。 他们都头戴高冠,长裾直袍,衣袂飘飘,很有魏晋之风。 这个瓷罐上面也有诗。 其他瓷器上五言诗多,而这上面是一首七言诗: 须饮三杯万事休,眼前花拨四枝柔。 还写有“七贤第一祖(组)”。 说明这应该是一组瓷器,这件上是七贤的两个人,其他瓷器上是七贤的其他人。可惜只留存有这一件孤品。 舞 再来看最重磅的一件瓷壶。 虽然在湖南博物院的展览中,它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标牌,是和其他两件合用的,叫“青釉褐斑贴花双系瓷壶”,但这也不能影响它的地位,以及与众不同。 贴花这种装饰手法在长沙博物馆的长沙窑那篇介绍过,这是长沙窑瓷器的一种流水作业线式装饰手法。用模印出纹饰来直接贴上,简单省事又美观! 这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上面贴的花。 总共贴了三片,中间(上图)这个是一个人在跳舞,左边是一座宝塔(下图1),右边是一个立着的狮子(下图2)。 重点就在中间这一舞者所跳的舞。 这是一种来自于西域的舞蹈,名为胡旋舞。 跳舞之人有男伎、女伎,最受欢迎的是“胡旋女”,在唐朝时,许多胡旋女是作为礼物由当时的俱密国、史国、米国送到唐朝的。 在《新唐书》卷二十一中有对胡旋舞的记载:“胡旋舞,舞者立毬上旋转如风。” 在一些唐朝壁画上,也有跳胡旋舞的舞者。 怎么知道是在跳胡旋舞呢,就看脚下是否有那个圆毯子! 比如下面这件,上面也有舞者,他跳的舞应该就不是胡旋舞。 曾经的大唐那么兴盛。 有李白那样的狂人纵酒高歌,有无数的诗意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有万邦来朝,各种外邦文化在大唐相融合…… 但,仿佛是突然之间,大唐就衰亡下去了…… ![]()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瓷器上有些诗,也昭示着大唐即将衰落…… 杜甫就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代,他曾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虽然由盛转衰,贵族却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官员依旧高高在上,而生活在底层的普通百姓,生活却越来越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