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钗搬出大观园是无法破解的阳谋

 三春去后读红楼 2024-04-26 发布于北京

01

宝钗搬出大观园这件事,作者着墨不少,也着实是红楼梦的一桩明明白白的疑案。

说它明明白白,是小说描写了多个人对宝钗搬出的看法,每个人的观点都很清楚。

说它是疑案,则因为这些人的看法,都不能凿实是宝钗搬出的真正缘由,让人读完仍然不敢轻易下结论。

同时,即使心中对这些观点有相对固定的认识了,其背后要反映什么,也不能立刻就说清楚。

02

抄检大观园后,宝钗立即就寻到李纨提出自己要搬出大观园,共有四人或明或暗地表示了对这件事的态度。

宝钗自己的理由是薛姨妈病了,没有人照顾,所以她要回去照看薛姨妈。

宝钗道:“……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宝钗话说得比较活泛,留下了一个尾巴,说等薛姨妈病愈后,她还要回来住。

但留下这个尾巴的原因,是不想惊动老太太、太太。显然这只是宝钗的一个借口。

03

李纨、尤氏二人听到宝钗说了想法会心一笑,二人心中自然明白宝钗搬家的原因是因为抄检大观园一事。

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

但是李纨与尤氏二人心意相通,所认为的具体原因究竟是什么,小说没有写,读者也无法确认到底是抄检大观园中哪个环节,让宝钗心生去意。

随后李纨又语出挽留之意,还说让宝钗一定再进来住,免得自己“落不是”。这句话又勾起宝钗的另一句话,将宝钗搬离大观园的原因隐约的面纱又揭开一层。

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

宝钗的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怨气,同时也是对李纨、尤氏心中想法的侧证,即宝钗搬出大观园,与“贼”有关。

或是宝钗心中有病,或是宝钗避嫌,担心惹了腥骚。

04

当探春进来的时候,宝钗再一次提出搬出大观园一事,探春话说得就比较直白,与李纨、尤氏的暧昧态度有明显区别。

正说着,果然报:“云姑娘和三姑娘来了。”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李纨、探春、宝钗三人原本是协理大观园的三驾马车,后来尤氏又来帮忙。按说宝钗此前已经和李纨、尤氏说过自己搬出去的想法,此处却特意描写“大家让坐已毕,宝钗便说要出去一事”,殊为奇特,另有玄机。

这大概是刻画探春的权威,同时反衬李纨不作为的一种写法。

探春对宝钗的搬离带有明显的情绪化,这种情绪化源于她对抄检大观园的不满,而非针对宝钗离去这件事。

但她的话里表达了自己对宝钗搬离大观园看法,在她看来,宝钗是被贾府“撵走”的。

但是抄检大观园如何就“撵走”了宝钗,探春的话中仍然没有详细的线索头绪。如果结合探春对抄检大观园的强烈不满看,似乎矛头针对邢夫人她们,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连线索都不是。

05

之后,就是王夫人与凤姐娘儿俩对宝钗离开原因的推测,以及宝钗对自己离开大观园的自陈。

王夫人没有明确表明观点,多是疑惑和不确定的推测,但她也向凤姐转述了李纨的观点,与宝钗向李纨、尤氏所说的一样。

“……我因问你大嫂子:'宝丫头出去难道你也不知道不成?’他说是告诉了他的,不过住两三日,等你姨妈好了就进来。姨妈究竟没甚大病,不过还是咳嗽腰疼,年年是如此的。他这去必有原故,敢是有人得罪了他不成?那孩子心重,亲戚们住一场,别得罪了人,反不好了。”

但是王夫人的疑惑的推测的原因并没有集中在事儿上,而是着眼于有“人”得罪宝钗,明确提出“有人得罪了他”。

联想到绣春囊一事,王夫人这话问在凤姐当面上,就有很深的试探意味。

而凤姐对王夫人的应答,恰恰说明王夫人这番设问并非无因。

06

凤姐先是对王夫人的怀疑提出质疑,但也没有完全否定,随后就把范围限定在园子里的姊妹们。

虽不能说凤姐有祸水东引之意,但她转移王夫人视线的目的很明确,让王夫人着重在大观园中的人身上考虑。

凤姐笑道:“谁可好好的得罪着他?况且他天天在园里,左不过是他们姊妹那一群人。”

凤姐态度显然极不老实。宝钗搬家显然因为抄检大观园当中感受到恶意,这一点在李纨、尤氏、探春三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上,已经明显地表露出来了。

但是凤姐却将王夫人话题带偏,把原因的可能性归于宝钗平时在园子里的活动中,确是避实就虚之招。

07

王夫人虽然受了凤姐误导,但没有偃旗息鼓,仍然继续追问,并且在凤姐所说范围之外提出了宝玉的可能性。

这就是对凤姐无声的警告了。

凤姐说,原因可能出自园中姊妹,王夫人偏偏不往这方面考虑,而是扯出一个一生不肯让女孩子为难的宝玉来,反驳凤姐的意思十分明显。

至此,凤姐不得不老老实实地说出宝钗搬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当时的不让抄检蘅芜苑引起。

王夫人道:“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凤姐笑道:“这可是太太过于操心了。若说他出去于正经事说正经话去,却象个傻子;若只叫进来在这些姊妹跟前以至于大小的丫头们跟前,他最有尽让,又恐怕得罪了人,那是再不得有人恼他的。我想薛妹妹此去,想必为着前时搜检众丫头的东西的原故。他自然为信不及园里的人才搜检,他又是亲戚,现也有丫头老婆在内,我们又不好去搜检,恐我们疑他,所以多了这个心,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疑的。”

直到凤姐说对了原因,王夫人这时才停住,并当着凤姐的面把宝钗叫来让她继续住在园子里。

王夫人听了这话不错,自己遂低头想了一想,便命人请了宝钗来分晰前日的事以解他疑心,又仍命他进来照旧居住。

08

此时的宝钗去意已定,尽管王夫人再三要求她再搬进来,但宝钗不仅没有同意,而且重申了她的三个理由。

三个理由中,第一个理由是她早先提出的照顾薛姨妈,这只是借口。第二个理由是这次向王夫人解释新提出的为薛蟠婚事做准备,但这仍然是借口。

第三个理由是东南上小角门的问题,这才是她离开的直接原因。

宝钗笑道:“这话说的太不解了,并没为什么事我出去。……三则自我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就图省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人盘查,设若从那里生出一件事来,岂不两碍脸面。……

宝钗的这番理由与凤姐所说完全合榫,也回答了李纨、尤氏等人的感知。但是还不确,仍然不全面。

09

在说完三个理由后,宝钗又补了一段话,这是锥心之言,也揭示了宝钗搬离大观园的真正原因。

……况姨娘这边历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那园子也太大,一时照顾不到,皆有关系,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些心。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宝钗的这段话有两层含义,均指向凤姐,也是凤姐作出不抄检蘅芜苑决定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王夫人“历年”皆遇“不遂心的事故”,这些事故是什么、如何不遂心,宝钗语焉不详。我们先提出问题,与后面第二个含义一起分析。

宝钗虽然没有说具体问题,但是却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惟有”少几个人,就可以少操心。即,这个问题与人多人少有关。

二是建议王夫人“该减的就减些”,并特别指出“园里的这一项费用”可以免除。这里的“这一项费用”,就是因为宝钗在大观园内居住产生的费用。

宝钗提出这项费用,与凤姐减人降费的建议遥相呼应,是点睛之笔。

如此一来,我们已然十分明了宝钗搬出大观园的前因后果。

10

宝钗最后讲的两层含义,均指贾府内囊上已经空了。

她所谓王夫人历年所遇的不遂心事故,全部围绕贾府的运行经费,既包括自家的费用,也包括应付太监等人打秋风、给予元春的资助等。

宝钗给王夫人的建议,与抄检大观园之前凤姐提出裁减丫鬟的办法高度一致,也说明这两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相近,都是一众女子中的佼佼者。

从宝钗的话中知道,她在大观园内的各种花费,都由贾府负责。

宝钗搬出贾府,自然就减少了贾府的开支,这是宝钗表面故事中懂事、体贴王夫人之处。

这也与薛姨妈一开始入住贾府时,说自己家的费用自己负担的意见相左。这一点就不在本文展开了。

薛姨妈……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甲戌侧批:作者题清,犹恐看官误认今之靠亲投友者一例。】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

11

我们还原一下宝钗搬离的过程。

凤姐向王夫人建议裁员被否后,仍然没有死心,毕竟为贾府筹钱的任务还要落到她的肩上。

抄检大观园时,凤姐突发妙想,以不能检查亲戚为由说动王善保的不抄检蘅芜苑,此举导致宝钗处于极为尴尬地位。

一方面,在所有人都被抄检的情况下,绕过衡芜苑不检查反而使其有嫌疑,让宝钗居于是非漩涡中心且不能自证。

另一方面,不抄检衡芜苑,突出并强化了薛家的“亲戚”身份,迫使宝钗考虑薛家的去留。

凤姐这一招一石二鸟,逼迫宝钗以搬离抗议,这是无解的阳谋。

它既打击了屡次踩自己上位的宝钗,又有望减少贾府开支,清除贾府的“毒瘤”,可谓用心缜密、手段纯熟,彰显了凤姐“机关算尽”的特点。

探春对凤姐“逼亲戚走”表示抵触的行为,实际上沿袭了她与宝钗一向亲密,以及反对凤姐管理方式的一贯态度。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