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娃儿 | 成都公园旧事

 吾影吾踪 2024-04-26 发布于四川
当我还是成都人的时候,记得成都市区的公园只有百花潭、青羊宫、望江楼、杜甫草堂、武侯祠和人民公园几处。

百花潭规模不算大,当时是成都动物园,也是儿童们最喜爱的公园。小的时候,家住草堂附近,近水楼台,因为喜欢,父母亲就经常带我来这里。

动物园的大门在一环路东,从草堂寺这个方向来,一过浣花溪上的公路桥,左侧就是了。进门第一景就是非洲雄狮馆舍,高大宽敞,铁笼呈灰色,有点当今海军舰艇的颜色。粗壮的钢管和铁网给人安全感,反正小时候最喜欢在这里逗留,特别喜欢看到工作人员畏食,大块的牛肉或羊肉在雄狮长长獠牙撕扯下,几分钟就干光掉了。百花潭西侧是条河,应该是浣花溪,春天一到,溪边花草满目,狮子们高兴的时候,还会大叫几声,所谓河东狮吼,源于这样的配置吧。

清贫的成都市民们的生活,要打牙祭才可以大鱼大肉,显然动物园的狮子享受特殊津贴,大概每年的政府拨款不会少,没有动物园,就不能称为一座大城市吧。

如果狮笼算别墅豪宅,虎、豹、狼、豺的居室相对而言,只能算小平方米的公寓。笼舍呈一字形,属于共享单间。不知是否因为面积小或者不具卫生间的原因,站在这里看老虎,就会闻到强烈刺鼻的虎尿骚味儿。

听说老虎全身都是宝,虎骨自不待言,东方民族尤信此传统,但显然老虎活着的时候,不可得。据说喝虎尿可以治疗跌打损伤,记得有需要的人,一大早排队买虎尿,动物园也出售某些市面上买不到的特殊商品,反正小小的年纪,脑袋中留下过这样的印象。

在动物园买蛇肉汤喝,则是我记得的实事,绝非印象,大概一生中食蛇,仅此时此地也。

再一处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就是猴山,可能胆小的孩子们多些,不在狮笼虎豹前打堆堆。这里有红屁股的猴跳舞跳,剥花生、嗑瓜子、荡秋千、捉蚤子……猴王和小猴儿们清楚可辨,有时候,猴群也会大喊小叫,热闹非凡。孩子们乐开了花儿,要是回味几万年,也许他们能够听懂猴子们在喊叫什么。总之,我对猴子不太感冒。

好像到了七十年代,成都动物园从云南西双版纳引入了大象,专门兴建了象舍,那就不止豪宅了,简直就是宫殿一般,参观的人也是冲大象而来。每每成都动物园有新客兽,市民便奔走相告,择时访问百花潭。

当然,四川独一无二的宝贝之家,熊猫馆,也属豪华,熊猫属于国宝,懒懒的不轻易出来见人,听说过一句玩笑话,“杀死熊猫,我是国宝 !”似乎有嫉妒的含义,不过本人还是最爱雄狮。

百花潭,显然与猛兽之名格格不入。好像北门昭觉寺新建了规模更大的成都动物园,动物们悉数搬家之后,百花潭、浣花溪、琴台路……这些斯文字眼才回来。

接下来说青羊宫,青羊宫实际上是个道观。道教圣地虽然是湖北武当,但四川绝对大行其“道”,城西灌县的青城山,也是道教发源地之一,青城山因道而名。

我们小孩子眼中,青羊宫是个赶庙会的地方,各种杂耍和街边小食,过年过节热热闹闹地罢了。摘录一段曾在行脚成都刊载的旧文《从工程师到技术员 -父亲职业生涯走过的路》(该文只存活了十来个小时,不知何故被和谐了),其中描述过有关青年宫的童年记忆。

过年的时候,我骑在父亲脖子上,到青羊宫看花会,每年都要去凑这种庙会似的热闹,最喜欢父亲买的小糖饼,是民间艺人献艺、赚钱、谋生的产品。白色的陶瓷模子里,浇上刚刚熬化的红糖,再插上一根竹签,最受小朋友青睐。

晚上放焰火前,这里人流如潮,大家争先恐后往场子中间挤,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搭着脖子上的我走到最佳观看位置,焰火开了,震耳的爆炸声在头顶响起,胆小的我几乎快要吓哭了,不得已,父亲只好放弃欣赏礼花,赶忙托着我又往人群外边挤,自然遭来一片责难。疼爱独子的父亲没有丝毫怨言,出得拥挤的人群,我们站在远远的空旷田野边,回头继续仰望绽放的夜空。

与青羊宫相连的一大部分曾经是成都花会公园,又称文化公园,每年举办花展而闻名。花会南门在青羊宫街上,东门则正对高高的城墙。

中苏反目的时候,中央政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全体市民大打战备砖,川西坝子黑黝黝的沃土,种庄稼可获丰收,却丰收不了砖头。好砖非黄色黏土烧制不成,古老的成都城墙,硬是让人们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平了。毛泽东讲过寓言《愚公移山》,成都愚民夷了皇城为平地。

九眼桥老家附近的望江楼公园,更是儿时流连忘返的地方。曾经的旧文《望乡、望江》和《我的下河坝街6号》(原文误写成了上河坝)都有涉及,无需再述。

杜甫草堂与武侯祠,也专有行脚成都随笔《童年草堂》和《春日访武侯祠》记录下来,有兴趣的脚友可以一读。

人民公园,应该是成都最有历史意义的公园,如果不用人民,这两个几乎所有城市都命名有公园的字眼来讲,它更能展示成都人民公园的特点。讲少城公园,已经有很多史学家们提到这个公园的前世今生,这里本人不提赵尔丯,不提保路运动,不提辛亥革命,不提成都菊展,不提鹤鸣,不提大龄剩女市场相亲角,仅仅回忆自己成都娃儿的一段不短的岁月。

其实,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来人民公园游玩的,头脑中基本没有意识,只是这张老照片,背景里的「辛亥秋保路史事纪念碑」,印证了这里就是人民公园。大约是1960年代初,我的家人们,一同游园的留影。

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外婆相继病逝,童年时代根本就没有二老的记忆,这是唯一一张与外婆同镜的珍贵图片。
图片
人民公园因为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市民非常容易来此逛公园。就连小学生也把这里当成远足之地。大门拱桥留影,就是当下所谓打卡的原形。

那时候的小学生,衣衫虽说不褴褛,但绝对不像如今那样养眼。清一色的草绿色,肩扛红缨枪,斜挎的叫军挎,红色基因赫然入目。

我们的小学校位于外东水碾河附近,徒步至祠堂街,还是有些距离。集体走路不叫散步,弄枪舞棍似为行军,所谓拉练,一双双小脚,一步步走到人民公园。人民公园,四个规规矩矩的大字,早就被不知谁人所提的书法所替代而成为历史,一段老成都的生活往事。
图片
公园内开凿有假山和人工湖,可以“爬山”、钻洞与泛舟,到人民公园划船,是当时成都市民唯一可以租船划水的地方。

人工湖不大,一船装尽小家庭成员,我们没有礼拜,星期天的意义全在于游园。

湖中央,有个类似中南海瀛台的地方,小岛上有环状金鱼缸展台,每一个展台上巨大的鱼缸里,各色品种的金鱼尤为珍奇,狮头、水泡、墨龙、绣球、珍珠……相当多的金鱼名品供市民观赏。

园艺工人培养金鱼的地方,就在公园内,那个旱冰场回廊形建筑,也有很多镶嵌于观鱼墙上的鱼缸,既供游人观赏,又是工人们饲养金鱼幼苗的培养基地。同时人民公园还出售金鱼,市民们可以买回家自养。他们也提供养鱼技术咨询,以及防病治病药方,这一切都在青石桥花鸟鱼虫市场之前,我家养的金鱼就是由此而起的。

行脚旧文《祠堂街往事》记录了大学毕业之后,在人民公园对门工作、生活了近十年的一段成都生活。当年凭票入园,对于四五块月薪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开销,因为我们每日清晨,都会去人民公园跑步、锻炼身体。省钱的办法,就是买年票。

《祠堂街往事》的读者中,有人质疑或者说对人民公园年票的历史感兴趣,留言要求有图有真相。于是这回就翻拍下来,以飨读者。
图片
人民公园也有我约会的点滴,那个时候的青年,没有如今开放,如果还没有准备谈婚论嫁,不大愿意让人知道谈恋爱的事。我们居然敢在工作单位的眼皮底下,在此约会,不是怕同事们通过办公室的窗户就能洞察园内异常,而是这里太方便了,下班之后,很快就能见到心仪的对象,无需压马路,却能逛公园。

如今的人民公园,大门已是摆设,敞放市民入园,分文不取,或气功,或广舞或相亲,或品茗,或掏耳屎,实在惯实了懂生活的成都人。人民公园为人民,这下公园才算正了名。

今天的成就之都,新一线之首,一环、二环、三环、四环……环环镶嵌,如同我在人民公园滴落之生活浪花,溅出了涟漪,波及未来,远及太平洋东岸,撞击着昔日成都娃儿的心扉

- 关于我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