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展台 | 学问藏在……里 (四篇)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4-04-26 发布于江苏

原题再现:

漫步书苑,领略诗文风采。倾听圣贤,感悟先贤情怀。走进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品读生活,发现生活之趣……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18.请以“学问藏在       里”为题,写一篇作文。(3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佳作欣赏

学问藏在生命里

初二18班 葛吕闻

一条条枝叶随风飘扬,一抹抹新绿朝阳而立,一点点生机春日博发。大学问,藏在这小小的光棍树里。

初见光棍树,是在四年前。朋友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那时,光棍树小小一点,颜色墨绿,毫无美感。我便也没在意。

又是一年的大暑天,日光四溢。因繁忙而未浇水,别的植物都纷纷萎去了。然而,当我走近阳台,明晃晃的绿映入我的眼帘——光棍树,正向阳而生,傲然挺立。我正赞叹于它的顽强,奶奶在一边说:“瞧这光棍树,也普普通通,却生命力这么旺盛,你想到了什么吗?”“普通却旺盛……”我摸摸下巴,在思索着用什么词来形容。“朴实无华,实而不华!”突然,这两个词跳进了我的思绪。“对啊。”奶奶说,“光棍树朴实无华,实而不华正是它生命、存活的大学问。不像杜鹃、牡丹,表面光鲜亮丽,也就昙花一现,光棍树那粗壮的枝条里,便是它生命的学问。”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凝视着光棍树。它墨绿色的枝干仿佛变亮了,树梢上还萌发出了一抹一抹的翠绿色的小芽,微风吹过,树梢一晃一晃地,仿佛在点着头,微笑着说:“看我的朴实无华,救了我一命。”

今年春日,生长四年的光棍树突然萎了,我万般焦急,四处寻求帮助。奶奶看到后,将两株萎了的枝条剪掉,只剩下一株。我十分不解,万一萎了的枝条又复活了呢?奶奶告诉我:“这叫取舍。舍掉枯萎的来保住剩余的,才让光棍树更有可能存活。”古话说:'有的放矢,有的收获。’也是这个道理呀。”同时,我在网上查到,光棍树含有剧毒!我吓了一跳,心想:这树还能养吗?不过转而一想,这也是生命里的学问呀!拥有剧毒,防止动物吃掉,才更容易存活、生长。

还是这盆光棍树。我突然对它有了一股敬意。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最可贵的品质是实而不华,最机智的选择是有的放矢,最有用的技能是暗藏绝技。

学问藏在生命里,对吧,光棍树?那蓬勃生长的枝条,是对我最有力的回应。

简评:

《学问藏在生命里》,初看题目觉得有点空泛,可是小葛同学却能以小见大,以光棍树的成长经历写其中蕴含的学问。三种学问,依次道来,十分巧妙。本文胜在严谨的章法与深刻的立意。

学问藏在典籍里  

初二18班 温茗雅

文之为德者,大矣。

       ——题记

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的那页纸上画着许多坐标轴,密密麻麻排列的公式我一个都没见过。只是旁边叠着的几本古书,与这个书桌的气场格格不入。

“蓉姐,你一个标准的理科生、工科生,看这些典籍干嘛?表姐瞥了我一眼:“你懂什么,古籍里的学问大的很呢!”我不服气:“怎么可能,你说,《尚书》、《周易》难道会教你三角函数?”

“这你就不懂了。我国的古籍中,真藏着许多济世之学呢!”我刚张开口,蓉姐便用手指抵住了我的嘴,继续说:“就比如治水,黄河泛滥,你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治理的吗?”

“疏通河道呗。”我不假思索地说。蓉姐微微摇头,露出了自信的笑,好像她早就猜到我的回答。“不对。明代潘季驯有一法,极为巧妙。他命人将河道改窄……

“什么?”我十分惊讶,蓉姐笑着说:“你看,其中奥妙,可大有学何呢!”

“潘季驯认为,黄河流速过慢,这才导致泥沙下沉。如果河道变窄,黄河水流速度变快,就会冲走岸底的泥沙。”我恍然,原来如此!看来,典籍中确实有些学问,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

“此中学问可远不止这些。你们学过郦道元的《三峡》吧?”我赶紧抢答:“是啊,《水经注》中确实包含了许多有关我国地理、人文的知识。”“还是不对,你知道郦道元最后因何而死吗?”

表姐的眼眸看向了远方,山河映在她眼中,生机昂昂。“他为平叛,亲身前往藩王帐下劝说无果,拒大官厚禄之诱,叛王斩之。”蓉姐话音一顿,轻声说:“你知道《水经注》中是怎么说的吗?'吾受命于天,竭力养民,生,性也。死,命也。’”

我心中一颤。是啊,郦道元说水“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这种志向,这种气节,何尝不是一门值得终生研究的学问?也许,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便会看见典籍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与事,便会发现藏在典籍中的大学问,这也正是我们应传承的文化。

树影斑驳,花枝婆娑。有一个人手执一本泛黄的古籍,书中绽着另一场芳华。在这场绽放中,数学为叶,典籍为茎,滋养着学问的花。

简评:

写典籍中的学问,从选材上讲,是讨巧的。可是如若不引经据典,空谈一番,也是出力不讨好的。小温同学胜在叙事中引经据典,揭示学问的内涵。优美的文笔,也是文章添彩。

学问藏在日历里

初二14班 姜敏行

  一年春节,我收到了一本日历。日历上写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每页除了标注日期,还有节气和古代节日。“一本日历而已,有什么新奇的呢?”我想。不久后,我便发现这小小的日历中,亦有无尽的学问。
  一日早起,走到窗边发现湖面破冰了。枯了一个冬季的草坪重新吐露出新绿,颇有几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意。来到户外,风不似昨夜那般又硬又冷了,而是轻柔下来,甚至带点暖意。翻看日历方知原来今日是立春,是一年之始,万物复兴之时。又去翻看相关文献知道了,立春最是拾掇东西的时候,收拾好家里也就收拾好了身心,“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的一切便都收拾得顺顺利利的。
  如果日历停在了雨水,那这段日子准要备把伞在身边。到了惊蛰,无需惊怪夜里下雨打雷,“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雷电都仿佛带着诗意和生气。转而大暑,治中暑的药物就应备好了。处暑一过,家里的厚衣服便该拿出来晾晒了,因为降温是早晚的事。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不愁过年没有存货。
  不仅节气中暗藏学问,日历中的学问还体现在传统节日中。“上巳节?”一日偶然看到日历上无节气,却用朱色标有上巳节三字,不由奇怪。上网一搜才知道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这天要出门踏青,折柳条以辟邪,在河中洗澡以祛污秽。难怪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来到河边才发现沿岸已是草长莺飞,一片春和景明。柳树正长得好,不绿得青涩,也不绿得老气,轻轻一折就能折下一段嫩枝。这时一只绿头鸭跳下水去,嘎嘎地欢快游戏,这大概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吧。
  此外还有很多节日都有自己的学问。如花朝节祭花神,求才貌。寒食节念伍子胥,思逝者。中元节鬼门开,不宜长夜不归。冬至节吃饺子,耳朵就不会冻伤。
  这样一看,一本小小的日历中似乎也有无穷无尽的学问。这一页页纸中是如白驹过隙,似水流年的日子。也是古人感怀自然,期望美好的学问。这些学问恰是最贴合人们生活,最易懂的学问。只不过无人发现才埋没在了时光中。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页页日历中,万千学问跃然纸上。翻开一页日历,那是流淌在每一日中的学问,陌生而亲切。

简评:

优秀的考场作文一定会多次点题。这篇佳作就是如此:以翻看日历为线索由浅入深地揭示其中的学问。小作者丰厚的积淀和优美的文笔,让人佩服!

学问藏在花朵里

初二13班 高诗然

春天里,百花齐放,鸟唱虫鸣。

每一朵花的深处,其实,都有一个无穷的世界,里面藏着人生的学问,世事的美好,等着我们去发现。

脚边·荠菜花

荠菜花的清香,从古至今,清漾在中国人的文脉中。

回溯到北宋,苏轼在仕途失意之时,将目光投向了脚边的野花。白白的如星星一般的小花,衬在心形的绿叶上,格外清新动人。他采下几株回家洗净,将叶子放进粥里,竟有一种独特的清香。绿叶白粥,淡雅美好。

这花便是荠菜花。苏轼吟道:“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他在仕途失意、前路迷茫之时,能够从一株荠菜花中发现食之美好,淡泊而安贫乐道之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春天,脚边的荠菜又开花了,千古文人的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在荠菜花的深处,等着我们去追寻。

眼角·海棠花

春风拂过,海棠花开。

北宋,还是苏轼。

一个风雨交加的寒食节,苏轼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他拿起笔,扬扬洒洒地写下了那篇千古流芳的行书——《寒食帖》。

他写道:“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海棠花虽然落下,融在了泥土中,但它化作了春泥,香气依旧如故。

在他看来,生命的灿烂美好、卑微与不堪,都应该被尊重。书帖中,“泥”与“花”二字牵丝萦带,就是想告诉人们,也是想告诉他自己:喜欢每一种样子的自己吧。无论是花开正盛时,还是零落成泥日。

千年以后,再次瞥见动人美好的海棠,我禁不住走上前……

那种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人生的学问,似乎就藏在娇弱的花蕊中,藏在满地的落花里。

……

一花一世界。每一朵花中,都有着无穷的学问。千年以来,文人们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品质寄托在了一朵朵盛开的花里,遗韵悠长。

千年以后,那些花朵里藏着的学问,轮到我们去追寻……

简评:

本文写得很讨喜。首先是开篇的点题,接着以荠菜花与海棠花为例,叙写东坡的人生际遇与花语感悟,道出其中的学问。不见得人人赞同,但是作者能自圆其说,也是了不起。其文笔的轻灵、感悟的巧妙,让人叹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