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仁和堂老军医 2024-04-27 发布于广东

405年,不惑之年的陶渊明从彭泽县令任期上辞官。他借着胞妹去世的机缘,决心彻底归隐田园。这次辞官,是他人生的第五次辞官。在这之前,他长期在做官与归隐之间摇摆。

让陶渊明反复摇摆的原因只有一个字:穷。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陶渊明画像

世间所有贫穷的背后,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陶渊明的穷,很大程度上与他子女众多有关。陶渊明一生三次娶妻,原配因难产去世,未留下子嗣;二妻陈氏为他生下四个儿子,老三老四还是双胞胎,因六年生四个,加上操劳过度,陈氏也没能逃过早逝的命运;三妻翟玉英比陶渊明小12岁,为他生下了一儿一女。

养育六个子女的重任,让陶渊明喘不过气来。好在,他的母亲孟夫人能搭把手,要不然他能否将六个子女养活都难说。

401年,即陶渊明第五次辞官前4年,孟夫人病逝。自此后,陶渊明越发感觉到生活艰难。

彻底辞官,意味着收入来源全部断绝了。

可因为手里头尚有点积蓄,他归隐前两年的日子还不错。到了第三年,因为家里突发变故:遭了火灾,房子和家当被烧毁殆尽。加上他做农活又有点懒散,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了。

陶渊明的懒散,他自己曾在《归园田居 其三》中展现过,比如这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南山下种的豆子,草长得比我的豆苗还要高。我一大早就跑到地里忙活了,月亮下山才扛着锄头归来。

看起来非常努力,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直接摆结果,而不是讲述自己如何努力。那种成天晒自己如何努力的人,往往在做无用功,或者根本就是“假装努力”。

陶渊明只说自己披星戴月,却并没有说自己一整个白天的时间究竟干了多少事。这就像今天的加班族,一整天都在加班,但加班效果却极其一般,甚至还不如人高效只工作两三小时的。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陶渊明的早出晚归的结果是,他家一到冬天,就“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这话的意思,看字面就清楚了:家里经常连粗茶淡饭都吃不上。

关于归隐后的这种窘迫生活境况,陶渊明在《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中也有过叙述,他说: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

可以说,从40岁正式归隐开始,贫困、饥寒交迫,就始终伴随着陶渊明。

按理,无论在哪个年代,没有灾荒的情况下,有足够土地可耕种的人都饿不着,怎么陶渊明一家就饿着了呢?答案与陶渊明酗酒有关。

陶渊明是个酒鬼,他几乎每天都要喝酒,而且是不喝醉就不罢手。就算是去地里,他也要带上酒壶。喝酒的人,通常一喝酒就忘了时间。指望这样的人,把农事做好,那当真是异想天开了。

喝酒的人,没事的时候,作息绝对是乱的。陶渊明不种地的时候,其作息想来也没有规律过。一个家里,但凡父母双方出现一个懒散的,孩子自律的可能性就要打半折。

在父亲的影响下,陶渊明的六个子女也个个懒散,全不把读书放在眼里。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影视剧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的子女们不读书,也与陶渊明从未将读书定为他们的目标有关。在养育子女上,他也始终保持着一种躺平的心态,长子出生时,他就在诗词中,展现了他的这种躺平心态,他在为大儿子写的《命子》诗中写道: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这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当然期盼你成才,可是你如果成不了才,也没什么所谓。言外之意是:你就平安健康长大就行了,我对你就这么点要求。

要成才,得先立志,也就是定目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强调的就是订立目标的重要性。

陶渊明自己懒散,同时不给子女订立目标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五个儿子,即长子陶俨、次子陶俟、三子陶份、四子陶佚、五子陶佟,没有一个爱读书,个个不学无术,只能和他一样当农夫。为此,陶渊明忍不住专门写一首名为《责子》的诗,讲述他五个儿子的不成器,他写道:

“白发被两髻,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首诗的释义是:我现在老了,可我的五个儿子,没一个能读书的。大儿子阿舒16岁了,他的懒惰是无人能及。二儿子阿宣15岁了,从来不爱读书识字。三儿子和四儿子也都13岁了,却连几个大字都不识。9岁的小儿子更可怕,成天只惦记吃,其他的啥也不上心。哎,这都是命啊,我既无能为力,就只好借酒消愁了。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陶渊明醉归图

在这首诗里,陶渊明巧妙地颠倒了因果。从他的叙述来看,他酗酒是因为忧愁儿子们不成器,可在现实里,他的儿子们不成器,与他常年酗酒分不开。

后世有人曾将陶渊明五个子女皆不成器的原因归结为:“父亲酗酒导致孩子智商发育迟缓”、“近亲结婚”。

陶渊明的五个儿子,分别是两个妻子所生,且两个妻子都不是近亲。其次,魏晋时期无法酿烈性酒,自然也就不存在酗酒导致孩子智商发育迟缓的情况了。

陶渊明五个儿子皆不学无术,只能是前文提到的原因:作为父亲的他酗酒、不自律、懒散,且从未给儿子们设立目标,自然也不存在引导了。

子女不成器,陶渊明老来自然也没有依靠。这样的老人,最怕的就是病。偏偏,陶渊明50岁起,身体就出现了各种问题,他曾用一句诗形容过自己贫病交加的晚景:“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从50岁起,陶渊明的诗中,就出现了大量关于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的悲苦的描写。如他54岁时,写作的《饮酒》十六里的:“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经;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陶渊明《桃花源记》图

此时,从读者的角度看过去,晚年陶渊明颇有点祥林嫂的味道:日日在诉苦、抱怨。

426年,即陶渊明死前一年,贫病交加中的陶渊明又遭遇饥荒,为了活命,他不得不跑到别人家里去蹭饭。

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完全没有了刚刚辞官时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屈辱和不甘,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表达这种情绪,他写道: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这首诗完整记叙了陶渊明晚年乞食的全过程,因为这次乞食还被主人招待了一顿酒,他感激不已,并写诗留念。

乞食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好运,况且,乞食还需要一个好身体。因身体越来越差,陶渊明在那次快乐乞食过后的第二年,便在贫病交加中辞世了,享年62岁。

说得不那么委婉一点,他的确有病,但并不致死,他是被活活饿死的。

死前,在给子女的遗书《与子俨等书》中,他曾感慨:都是自己当年守志固穷节,而让子孙们跟着受苦,一辈子当农夫。他的原话如下:

“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

这段话中,陶渊明提到了一个历史典故,就是“儒仲贤妻之言”,这个典故,说的是王霸隐居后,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王霸的儿子刚从地里回来便来到厅中见客,儿子见客人鲜衣怒马、风度翩翩,自己却邋里邋遢,衣服还破破烂烂,顿时自残形愧,竟几天不说话。王霸对此心里非常难过,妻子安慰他说:“你既然选择了隐居,就应该料到这种结果,何必因为儿子心里难受跟着难受呢?”

这里,陶渊明实际是已经后悔了,他在试图安慰后悔的自己。可无论怎样安慰,陶渊明后悔隐居已是事实。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然而,陶渊明子孙当真是因为他隐居而过得凄惨的吗?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不都出自贫寒之家吗?陶渊明儿子们的凄惨结局,多半还是源于陶渊明这个父亲没有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换句话说,若陶渊明不是那种“混吃等死”、“日日酗酒”的作派,且从不给儿子们定目标,他的五个儿子,定然也不至于落到“个个不成器”的境地。

飞机没有目标,结局将是坠亡;千里马没有目标,结局将是碌碌此生。何况活生生的人呢?

可叹,一千多年来,陶渊明的众多后人中,有名望的后人寥寥无几。仅到了现当代,才有一位自称陶渊明后人的当红电台主播“有声的紫襟”,原名为陶勇祥,为陶渊明后人增添了一抹亮色。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陶勇祥

陶勇祥声称自己是陶渊明五子陶佟的直系后人,然而,此后人究竟是否为陶渊明后人,尚无定论。不论怎样,这位当红主播的出现,总算是让“陶渊明后人”五字,第一次出现在近现代人的视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