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捞 鱼

 冬歌文苑 2024-04-27 发布于北京

捞  鱼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各地比学赶帮、大干快上,抓革命促生产,加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顾了大家顾不上小家,每家的自留地上的菜也种得很少,养猪、养鸡、养鸭数量也受到限制(备战备荒为人民,怕糟蹋的粮食太多),许多农民的生活都普遍比较艰苦。

尤其是到了盛夏季节荒七、八月,一般家庭除了蕹菜(空心菜)、苋菜、丝瓜、蒲瓜、青毛豆基本就没什么吃的了。那些年一般人家是不兴上街买菜的,有些家庭一年也不去街上买几次菜的,荤菜更是一年也没几次能摆上餐桌的!

怎么办?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都说锦绣江南鱼米香,江南人家只要跨出家就是沟渠、鱼塘、江河湖。没有一家人是不会捕鱼捉虾的,实在不行就在河边去摸点螺丝,下河摸点河蚌,餐桌上就能轻轻松松做出几样让人馋涎欲滴的荤菜来了。

我不仅从小会捉鱼、摸虾、摸螺蛳、摸蚌,不到十几岁就学会了照黄鳝、钓黄鳝、抓泥鳅、用自行车钢丝做了铁钩到河边、沟渠里钓大闸蟹等。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还有更厉害的一手绝活,那就是捞死鱼!

我们村前面是十几、二十米宽的阔端浜,东边和西边都有一条几十亩水面的大鱼塘。每当盛夏来临,鱼塘里养殖的吃螺丝(每个生产队都安排有专门趟螺丝的人)的青鱼有的因为生病、缺氧而死去。而且,大多数时间断气是在半夜或者凌晨。因此我到了夏天,天刚蒙蒙亮就有早起捞鱼的习惯,要是晚了死鱼就会被别人捞走了。

捞鱼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是要学会观察,刚死的鱼一般肚皮雪白,也不会高高隆起,肚皮鼓得高颜色发黄的鱼一定是死去时间长了,开始腐烂发臭了,这个就不能食用了,只能给鸡鸭吃。

如果旁边没有别人或不怕被别人抢去,你可以在鱼塘的下风口等,死鱼会随着风浪漂到岸边你就可以上去捞了。如果你怕和别人争抢,就要下水游到死鱼旁边,抓住鱼鳃或抱住鱼儿游回岸上。有时有的鱼还没死还在挣扎,你就得更加灵活一点,想点办法争取让鱼和自己都能安全上岸。

我们每天中午放学要回家吃饭,回家就必须经过村上西边队里养的那条鱼池。这时往往也是捞鱼的大好时机,但你必须要比别人先到,比别的小伙伴跑得快!

一次我放学回家第一个跑到队里的鱼池边,看见鱼塘中央有一个又长又白的颜色在晃动,我知道那一定是一条刚死不久的大青鱼。我怕后面的小伙伴赶上来和我争抢,于是拼命地向鱼塘中间游。在快要游到青鱼旁边时,鱼儿突然一个翻身不见了。我跟着鱼儿一头砸进水里,鱼儿还是没有被我抓到,相反的我倒被接连吃了几个鼻酸,呛了几口鱼塘里的水。

我知道这条大青鱼已经奄奄一息,一定活不了多久,要不了多久肯定又会浮上水面。于是我一边手脚并用踩水,一边在四周搜寻目标。没过多久我看到那条鱼在下风头不远处漂上来了。于是一手抓住鱼鳃一手抱着那条和我人差不多长的还在喘气的青鱼,用两只脚猛力蹬水游回到了岸边!

我折了两根鱼塘岸上的芦苇在鱼的鳃里穿过,拖着鱼儿像打了胜仗凯旋的战士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村头。那天村里的劳动力大都在场上纺摇草绳,见我身后拖着一条新鲜的大青鱼,都禁不住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而让我兴奋不已的是:之后十天半月我家餐桌上又经常看得见荤菜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毛鸿森,1962年9月出生,苏州吴县人。1981年10月~1993年在海军东海舰队服役。1994年转业,任吴县电视台、苏州电视台记者。1983年1月4日在《人民海军》报发表了处女作《进步靠支烟吗》,1986年5月29日在《人民海军》报发表了摄影作品《在知识的海洋里》。

从军十多年,先后在《人民海军》报、《海军政治工作》《解放军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发表文字、摄影、政工研究近千(幅)篇,二十多次受到嘉奖评为先进,三次荣立三等功。

采写和拍摄的《儿哭娘哄最顶用》《重视做好退伍后想在驻地打短工老兵思想工作》《如此街头卖艺人》《速连打假获胜》《疏导有序安置有方》等文字、摄彩、政工研究、电视新闻,数十次获《人民海军》报、海军政治部、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中央电视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征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1996年,个人辞条被收录入《当代江苏摄影家名录》。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