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人杰代表道德楷模徐孺子

 里人思贤 2024-04-27 发布于江西

大汉大贤:徐孺子

                    伊阿衡

             (一)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1300多年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不仅赞颂了南昌的物产富有,更是赞颂了徐孺子先生是豫章人杰的代表。

《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 徐孺子以万代宗师孔子为偶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徐孺子重情重义,拒绝与外戚宦官腐朽集团为伍,不为其所用,不为其装点门面,不残害剥削百姓;

徐孺子自己亲自躬耕陇亩,甘守清贫,守住道德底线,不受嗟来之食,将陈蕃送来的许多粮食与绸缎分毫不取,平均分赠给穷人;

徐孺子将盘架养鸡与巨竹引水的先进农业技术免费传授给豫章人民;

徐孺子免费讲经授业,不收分文学费,在这方面甚至超越了宗师孔子。孔圣人收弟子最低学费,需十条束脩(腊肉)。

徐孺子生刍一束,祭祀好朋友姚元起与长辈郭母,品德如玉。

徐孺子用自已的行为规范,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宣讲规范人伦道德,自己以身作则,此为“立德” 徐孺子有门徒千人,教育弟子要忠君守礼,邻里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别人掉的东西不要去拿,即使捡到了也要悬挂在墙上,让失主认领。

当时的豫章在洛阳等地的人民心中,是一块蛮荒卑薄的地方,但是经过徐孺子先生与儿子徐胤的教化, 谢承《后汉书》记载:“闾里服其德化,有失物者,县以相还,道无拾遗。”

仅几十年时间,就使豫章从初级社会发展到了中高级社会的和谐文明之邦。这也是儒家学派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此为“立功”。

徐孺子祭祀毕黄琼后,请茅容转告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能维!何为尚栖栖不遑宁处?”。

徐孺子让郭林宗接受现实与历史发展规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汉因失德失去了民心,将会像大树一样倒下,不要臆想凭自己一已之力,想改变现实,挽救刘汉政权,这是做不到的,是枉费心机,千万不要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为“立言”。

立德立功立言!徐孺子是集三者于一身三不朽的万代师表。

徐稺,字孺子(97--168),东汉豫章南昌(县)人,著名的教育家,经学家,高士贤人。

徐孺子“四察孝廉,五辟宰辅,三举茂才”,一次在家拜太原太守,被请署豫章功曹一次,还一次被举有道 。

公元221年,汉献帝追封为徐孺子为二十四贤之一,享祀国祭。

徐孺子也是《后汉书》中唯一被立传的南昌人。

二千年来, 有六百多位高官政要与历史名人,还有近万位文人骚客留下了歌颂徐孺子先生的诗词文赋。

徐孺子先生生于东汉时代,距今1900余年,徐先生饱读诗书,有经天纬地之才, 徐孺子熟读《严氏春秋》、《京氏易》、《欧阳尚书》,精通风角、星官、算历、河图、七纬、推步、变易等。徐孺子的一生几乎都处在东汉政权更迭频繁与天灾不断的年代,皇亲国戚与宦官轮流掌握政权,他们或狼狈为奸,或互相攻击,皇帝是傀儡,政治非常的黑暗,许多忠臣正直士大夫遭受迫害甚至被杀害。

在那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徐孺子只得15次拒绝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

由于徐先生的名声很大,威望很高,汉桓帝欲请徐孺子先生去朝廷位列三公,协亮天工,让日月增辉,曾经两次派出了蒲轮高级专车接徐孺子担任高官,其中一次担任太原太守,另一次欲请入朝廷位列三公,但都被徐先生拒绝了。

当时的东汉朝廷正病入膏肓,皇帝昏馈是傀儡,徐孺子先生拒绝与外宦集团为伍,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不愿为其装点门面,更不做其嫁衣。

汉灵帝即位后也立即派出了高级专车接徐孺子去朝廷担任司徒,但汉灵帝专车到时徐先生已经过世了。

徐孺子出生在沙村,位置在今天的南昌市下沙窝附近(这是徐孺子先生的第一个故居地)。

徐家世代官宦,徐孺子父亲徐俭任京兆尹,祖父昌龄担任过下邳太守,曾祖父徐祥(审言)本是泗州人氏,任浙东太守,建武年间,见豫章山水之胜,遂举家从龙游迁至豫章城西十里的南塘定居(位置在今天的孺子亭公园西南二百米附近),后迁沙村。徐审言也称“南塘公”。

徐孺子天资聪慧,九岁的时候有人戏笑着对他说:“月亮里如果没有黑色阴影,会更加明亮”。徐孺子回答说:“不对,月亮里面黑色的阴影就好比人的眼睛里面的瞳仁,如果人的眼睛里面没有瞳仁,就会变成瞎子。”

唐代杨巨源《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诗云: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徐孺子15岁的时候,步行100多里去丰城槠山(今丰城市白土镇江下村)求学,拜大儒唐檀为师,三年后,被推荐去国都洛阳读太学。

徐孺子在读太学的时候,在洛阳街头学会了一门独特的技术活,那就是帮人磨铜镜,徐孺子在学习业余的时间,一边帮人磨铜镜,一边赚学费,还会时常接济在街头边穷苦的老百姓。

徐孺子太学毕业以后,还先后游学于南阳樊英与江夏黄琼门下。

樊英是当时的大学者,对《京氏易》非常有研究,徐孺子便特地前往鲁阳(今河南 鲁山)请教,并以己见与其交流。

樊英与徐孺子谈论后,大为惊叹拍着巴掌笑着说:“不意南荒乃有此秀!” 湖北江夏的黄琼,父亲为东汉初年名闻天下的大孝子黄香,学问和操行,均为当时一流。

徐孺子负笈千里,拜黄琼为师,学问、德业大获进益。 徐孺子在求学期间的学费与生活费,都是在学余靠帮人家磨铜镜赚来的。

徐孺子先生是史上勤工俭学第一人!

(二)

徐孺子在外游学13年返回家乡以后,因为非常的爱慕崇拜西汉南昌县的县尉梅福的高风亮节,就在梅福的官廨旧址旁边盖了一间草屋居住,简称“梅廨徐庐”(今天的南昌市十字街,这也是徐孺子先生的第二个故居地)。

徐孺子在此居住了30余年,徐孺子逝后也从孺子亭公园葬回十字街自家菜园地里面,徐孺子墓垣至今还在原址。

二千年来,徐孺子墓垣一直是南昌市的地理地标。

颜真卿《豫章徐氏族谱序》记载:卜宅于梅尉宅傍。

徐廙《古今志》記记载:在梅福宅東 ,陈蕃为迁于塘东百步湖南小洲上 。

《太平寰宇记》曰:梅福宅称梅君堂,在县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有东西墨池及书堂,后汉徐穉少有高行,追美梅福之风,乃于福宅东筑室以居。

《洞仙传》:“孺子少有高节,追美梅福之德,仍於福宅东立宅。”

徐孺子先生在这里义务教人读书识字,将文字刻在石头板上,制作成石经,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也能学习,徐先生亲自躬耕陇亩,种园浇菜,不是自己种的粮食,绝不食用,徐先生还发明了盘架养鸡与巨竹引水先进的农业技术,他都毫无保留的全部传授给了豫章人民,豫章人民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一直传承至今。

徐孺子先生是发明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先躯。

徐孺子居住在“梅廨徐庐”躬耕授业期间,誉满天下,备受人民敬仰。

豫章萧都尉之千金萧淑君非常倾慕徐孺子,常与侍女借口外出游玩,从当时的豫章城(地址大致在今天的南昌市青山湖区黄城村)往西步行十余里,悄悄的观看徐孺子劳作及教人识字读书,徐孺子强健的身体,渊博的学识,萧淑君看得是如醉如痴,往往到黄昏之际才恋恋不舍的回府。萧淑君还与侍女常着素服,女扮男装,站农民与穷人中间,静听徐孺子讲经授业。

萧淑君化名“萧三郎”,成了徐孺子的门徒之一。

《春秋.左传》有个这样的故事: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生隱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爲魯夫人」。故仲子歸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之。

“萧三郎”向徐孺子讨教“天作之合”的由来。对于“萧三郎”求教的问题,徐孺子每次都耐心的给予回复。

萧淑君在痴情苦恋中,迟迟不愿作他人之妇,一晃就年近三十,把萧都尉夫妇急坏了。

公元150年,徐孺子的原配夫人刘文婵过世了,夫妇婚后多年无子。 萧淑君闻讯后,对徐孺子怜悯之极,当即向父母坦露了自己的心扉,萧都尉夫妇震惊之余,劝解女儿:“徐孺子是个清妙高跱,超世绝俗之士,又多次拒绝不愿出仕拿俸禄,自己种的一点粮食也常接济别人,家里非常的贫穷,嫁给他将会很吃苦”

萧淑君却斩钉截铁的说,她非徐孺子这样的英雄人物不嫁,宁愿吃苦也是幸福的。

萧都尉无奈,但想到徐孺子的确是个天下难找的才子名士,也只能答应,只好托人去做媒,但徐孺子将媒人多次拒之门外,理由是自己年过半百,家里贫穷,决不能误了萧小姐终身。

后来,萧淑君亲笔写书信给徐孺子,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作诗一首:

蒲草今何在,

止山复有山。

独忆徐徵士,

破镜可重圆。

徐孺子读诗后,大为感动。 徐孺子这才明白原来他的门徒“萧三郎”就是萧淑君,徐孺子感动之余,当即允诺了亲事。

徐孺子与萧淑君成亲后,夫妇互相爱慕,感情至深,夫唱妇随,琴琴和谐,公元152年生下了儿子徐胤。

《后汉书》记载:徐稺的儿子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父亲过世时尚未成年,泣血哀思。有其父遗风,不肯出仕为官,在民间隐居。郡太守华歆用厚礼延请徐胤见面,徐胤坚称身体有病,不肯前往郡府。东汉末年,贼寇肆虐,但是,对徐胤仍然礼敬,相互间转告不要侵犯徐胤居住的闾巷。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盗贼蜂聚,豫章百姓在家门口或村庄门口纷纷挂上:“孺子故地”、“泅水子遗”、“徐氏故里”“南州徐第”等,才得以保全生命财产。

建安年间,徐胤辞世。

公元156年,徐孺子的太学同学陈蕃因为直言上书得罪了权贵,贬任豫章太守。

陈蕃上任的第一天,没有先进太守府,而是先去徐孺子家拜徐孺子为豫章功曹(相当于今天的副市长),徐孺子当天不好拒绝,第二天将官印还给了陈太守。

但他们常来往,互相拜访,他们志气相投,胸怀天下,都关心国家,怦击时政,痛恨小人操控权柄,热爱百姓。

陈太守常向徐孺子讨教治民之策,徐孺子也把底层老百姓的心声向陈太守汇报, 他们成了诤诤之友。每次徐孺子走后,陈蕃交代下人要把徐孺子坐过的榻悬挂起来,他说这是高人坐过的,别人坐了会污染它,这就是“陈蕃下榻”的故事。

几年后,在徐孺子帮助下,豫章郡被朝廷列为上等郡, 因陈蕃在豫章政绩斐然,再一次被朝廷重用担任大鸿胪,后升任太尉。

陈蕃深知徐孺子不愿出仕是当时出于政治环境恶劣,但他在通过教育兴邦这条路,一是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二是为了改变家乡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

陈蕃就在太湖边官道旁,也就是今天的孺子亭公园,仿太学馆盖了一所草学馆,学馆内建了“讲经台”(春秋至汉代,先生坐在讲经台上讲经,弟子跪在台下听课)。

南北朝顾野王所编《舆地志》记载:台在东湖小洲上,郡守陈蕃所立。

今天的南昌市内东湖区八一公园与西湖区孺子亭公园的湖水还是相连为一体的。

为了方便讲课,徐孺子就从十字街“梅廨徐庐”搬至孺子亭公园学馆居住,时间长达12年,直至72岁终老过世(孺子亭公园也是徐孺子先生的第三个故居地)。

年过六旬的徐孺子在这里每天免费讲经授业,弟子都是农民,渔民与穷人,不收分文学费,徐孺子教育大家要遵守法度,忠君守礼,孝敬双亲。

徐孺子教导弟子要把持气节,《春秋.左传》:“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意思就是,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每个人都有其应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中包括保持节操的重要性,圣人通达节操,其次的保守节操,最下的失掉节操。

徐孺子拒绝与腐朽集团为伍,就是为了把持气节,守住了文人的道德底线。

(三)

东汉的光武帝,明帝,章帝前三位皇帝,治国理政亲力亲为,囯力强盛,政治清明,时刻记住西汉灭亡的教训,严防外戚与宦官参与朝政。

东汉初期的这几位皇帝都大力的扩建东汉太学,推广教化,太学生接受的都是忠君守礼等儒家文化,太学成为了囯家培养人才的顶尖学府,大多数太学生都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徐孺子童年时代,是汉和帝在位时期。

章帝第四子和帝刘肇十岁不到,被推上皇位。前期朝政被窦太后与其弟弟大将军窦宪等窦氏掌控。尚书仆射乐恢,郅寿上疏反对外戚干政,被逼自杀。

窦宪北击匈奴回来,群臣居然口呼万岁相迎,大司徒袁安与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制止住这出闹剧。

四年后,刘肇借助清河王刘庆与宦官郑庆的帮助,逼迫窦宪自杀,窦太后还政,成功的夺回了政权。

和帝当政时,虽然政治清明,但重用太监郑和与蔡伦,并让皇后邓绥参与朝政,和帝死后,邓皇后几个兄弟又担任了高官要职。

由此开启了宦官与外戚掌权的惟幕。

徐孺子父亲徐俭,担任过京兆尹,辞官回家后,将朝廷这些政局变化讲给少年徐孺子听,徐孺子听后深为囯家未来担忧。

公元106年,27岁的和帝驾崩,出生仅一百多天的殇帝邓太后抱在怀中即位,几个月后,殇帝亡。

接着东汉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即位(106年-125年在位),121年以前,天灾不断,战乱频发,幸亏由被称为“文母”贤能的邓太后临朝听政,国家朝政才得以稳固。

邓太后逝后,做了15年“媳妇”的安帝亲政,立即对无过错的外戚邓陟等邓氏族人,进行报复,逼迫七人自杀。

安帝对乳母王圣,放纵任性专权,王圣的二位女儿王伯荣与王永,也分走刘祜的权威,与刘祜共同掌权,史称“分威共权”。

安帝时代,徐孺子正处在拜师唐檀,入读太学,负笈樊英,游学黄琼求知学业的时期。在洛阳亲历见证了宦官外戚干政的政治乱局。

公元125年,在外游学13年的徐孺子,胸藏万卷书,满腹经纶,纵然学得了一身济囯安邦的本领,见朝政如此昏暗,也只得长叹一声。回归家乡豫章,躬耕授业,静待明主出现。

当时的豫章在洛阳等地的人民心中,是一块蛮荒卑薄的地方,但是经过徐孺子先生,与他的儿子徐胤的教化, 谢承《后汉书》记载:“闾里服其德化,有失物者,县以相还,道无拾遗。”

仅几十年,徐孺子父子就成功的将豫章改造成了一个从初级社会到接近中高级社会的文明之邦,1850年前,南昌就已出现了中高级文明社会的雏形。

豫章自从徐孺子,

世人不讥蛮荒乡。

徐孺子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典范!

徐孺子先生一代又一代的弟子,常来“讲经台”缅怀徐先生,这个“讲经台”后来也叫“孺子台”,南唐的时候,将“孺子台”修建成孺子亭,至今孺子亭依然高高的耸立在孺子亭公园,孺子亭公园是江西文化文明的星星之火发源之地,是江西文章节义之邦的摇篮!

徐孺子的老师黄琼做了高官以后,多次征召徐孺子去做官,遭到了徐孺子的拒绝,并与他绝交。 但是黄琼过世以后,徐孺子先生又“炙鸡渍酒”不远千里去祭祀。

据《海内先贤行状》记载:“徐稺征聘未尝出门,赴表不远万里”。袁宏《后汉纪》也说:“黄琼仕至三司, 不复交。及琼薨当葬,稚反赴吊进醉,哀哭而去。”

《资治通鉴》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这就是徐孺子留下的“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的故事。

徐孺子一身正气,是个不攀附,不结党,不标榜的道德高人。

徐孺子的老师唐檀,辞官归隐豫章郡故里,潜心著述,撰成《唐子》28篇。后卧病在床多年,徐孺子经常前 往看望,侍汤俸药,阳嘉四年(135年)唐檀病故。家徒四壁,身 后萧条。

徐孺子便与在豫章曾经受业于唐檀之门的学生们,凑钱举办葬事,哭丧尽哀。唐檀过世后, 徐孺子有生之年,一年四时都亲往师墓祭扫,对唐檀的后人,也尽力接济。

(四)

公元195年,年仅14岁的诸葛亮父亲过世,投靠了担任豫章太守的叔叔诸葛玄。

在豫章的两年时间里,诸葛亮多次来到豫章城西门外几公里远的徐孺子故居瞻仰缅怀,到其墓地祭祀,对徐孺子无比敬仰。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就是打算效仿徐孺子做一个布衣学者,躬耕陇亩过一生,后来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才能得到了发挥,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了一代名相。

在徐孺子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下,诸葛亮留下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名言。

诸葛亮也是徐孺子的薪火传人之一。

徐孺子生刍(鲜草)一束,开创俭约祭祀先河。

《三吴土地记》有段记载说:东汉时徐孺子曾哭吊曾仕冀州刺史的友人姚元起于孺山。

按孺山,原称义山,在汉代乌程故县东40里。 乌程故县为今浙江湖州市境的故菰城。明、清以后孺山与义山二名有时并 称。

徐孺子义德传天下,今天的湖州人民依旧将徐孺子供奉为保佑一方平安的神,每年的大年正月初二,湖州孺山(义山)的人民都会举办祭祀活动。

125年,汉安帝驾崩,阎姬升任皇太后, 拥立北乡侯刘懿为帝,旋卒。

阎太后临朝摄政,任命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十月,刘保的乳母宋娥联合宦官孙程等人发动“西钟政变”,诛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群体,迎立刘保为帝。汉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125年-144年)在位。

刘保即位后,发动夺宫之变,诛杀阎氏外戚并从阎太后手中夺回天子玺绶。

刘保严厉打击宦官与外戚二大集团,整顿朝纲,狠抓吏治。可惜后期宠爱梁纳,爱乌及屋,任命梁纳哥哥梁冀为大将军,外戚再次掌权。

刘保采纳尚书令左雄提出的“阳嘉新制”,对察举制进行改革,建立了考试制度。

一是设定年龄限制,察举对象一般要年满四十,如确实“有茂才异行”,也可破格察举。

二是建立考试制度,“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

孝廉的意思是以“德”为主,孝廉方正、至孝、敦厚。汉朝察举制度,以郡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制定指标。

人口不满10万的郡三年举孝廉一人;不满20万的郡二年举一人;20万以上的郡每年举一人;40万以上的郡每年举二人;百万人口以上的郡每年举六人。

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令郡国举“有道之士”各一人。孝廉”为郡举,“茂才”是州举,所以数目是后者少、前者多。“孝廉”则多为郎官,六百石。还有不少人先举“孝廉”,再举“茂才”。“茂才”中有许多升至高位,成为汉代名臣。

徐孺子多次被豫章太守等官员举察孝廉,五次被征辟,汉顺帝时期三次举荐茂才。

尤其是茂才,能被举茂才者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徐孺子被举茂才达到三次之多,可见徐孺子的德才兼备,声名远扬。

汉安帝,顺帝时期,尤其是汉桓帝即位后,地震等天灾异象不断,汉桓帝听从宦官的建议,决定征召天下贤能之士入朝,治理朝政(实则是想召贤能之士帮其粉饰太平,装门面)。

《后汉书》记载: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向汉桓帝上书:伏见处士豫章徐稺、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汉桓帝刘志问这五人哪个最贤能?陈蕃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 至于稺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汉桓帝二次用蒲轮安车去接孺子出仕担任高官,但是均遭到了徐孺子的拒绝。

徐孺子虽然15次拒绝了出仕,但内心时刻关注时局,经常背着磨镜的工具,深入民间,到全国各地游历(调研),他看到的是豪强们强占兼并贫民土地严重,贫富差距悬殊,阶级严重对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徐孺子深知大汉朝廷已处在摇摇欲坠之中,有心辅佐欲帮刘汉政权挽回败局,可现实是残酷的,其才能无法发挥,只得坚守清贫与情操,与腐朽集团划清界线。

徐孺子在游历(调研)京都,江厦,南阳,会稽与太原等地时,结识了比他小三十岁的同为太学生出身的郭泰。

郭泰在洛阳入太学为诸生,结识了各方有识之士。郭泰在洛阳经 友人介绍,与时任河南尹的李膺相见。交谈之后,"膺大奇之,遂相友善"。 李膺对友人说:"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 今之华厦,鲜见其俦!"郭泰以一介寒士,乃与相当于现今首都市长的河 南尹为莫逆之交,"于是名震京师"。

当郭泰动身返归乡里时,洛阳“衣冠 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李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 焉”。太常赵典举泰为“有道”。

(五)

徐稚与郭泰的友谊, 十分深厚,彼此相知极深。除郭泰“善谈论、美音制”、结交遍天下方面, 与徐孺子“恭俭义让”、讷言敏行略有不同外,两人在学行德业和对天时人 事(用现代术语来说,即“宇宙观”和“人生观”)的见解方面,可以说是 十分相近的。

士大夫们的领袖黄琼过世时,天下有七千多太学生与名士齐集江夏吊祭。

徐孺子哭祭黄琼后立即离开了,郭泰等名士命茅容骑马追上后,在路边酒家请徐孺子吃饭,讨教对时局的看法,徐孺子不作答,只谈农业上的一些事情。

在与茅容谈话作别时,特 别语重心长地请茅容转告郭泰:林宗有心济世,但又自知力薄难任;有意 结交天下志士仁人,戮力同心,共挽狂澜于既倒,苦心孤诣,却仍终鲜成 就,内心一定相当苦闷。我与林宗一样,经过多年在豫章本郡和京都、陈留等地访问体察,也清楚地了解并看透了现 实,“大树将颠,非一绳所能维!何为尚栖栖不遑宁处?”

郭泰对徐孺子这番深情致意,极其感悟地说:“谨拜斯言,以为师表!” 然而,郭泰济世之心,仍然不死,“犹自周旋京师,诲诱不息”,总想做一 番“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业。

郭泰的母亲过世时,徐孺子已七旬高龄。此时,第一次党锢之祸已拉开了序幕,郭泰当时是天下太学生的领袖,已经卷入了这次政治漩涡。

徐孺子获悉郭母过世后,步行三千余里,亲往山西介休县郭母墓前祭祀,就地拔起一束鲜草,放于墓前,礼毕即离去。

徐孺子不去与郭泰见面,是因为不想让其增添“党锢”之累。

事后郭林宗说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我很惭愧,受之不起。

晋·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三:“ (郭泰) 后遭母丧,过于哀,徐孺子荷担来吊,以生刍一束顿庐前,即唁而退。或问:’此谁也?’林宗曰:’南州高士徐孺子者,其人诸生,吾不堪其喻也。’”

《后汉书·徐稺传》:“及 (郭) 林宗有母忧,(徐稺) 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伟人1959年回到故乡韶山,祭拜父母,一没有烧香,二没有烧纸钱,就地摘取一束松枝放于墓前寄托哀思。

一束生刍,一束松枝都是“以俭养德”,可见伟人与高人,在精神升华到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13世纪末,在元大都居住了20多年的马可.波罗,回到了意大利以后,极力的推广中国文化。

西方人非常崇拜徐孺子生刍一束祭祀的俭约精神,西方人将青草改为了鲜花,西方用鲜花祭祀是从马可.波罗回国后的十四世纪时才开始的,十五世纪起盛行。

徐孺子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的代表。

“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这是王阳明贬放在条件异常艰苦的贵阳修文县龙场的时候,写下的诗句。

王阳明在恶劣的环境中以徐孺子自喻,亲自种植粮食解决温饱,以徐孺子为偶像进行悟道。

弘治元年(1488年),王阳明十七岁时,从老家浙江余姚来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 ,新婚之夜,少年王阳明“出逃”,跑到了今天的孺子亭公园徐孺子草屋祠堂(北宋曾巩所修建)闭目修行了三天三夜,才被其岳父找到。

徐孺子是最早践行知行合一的大儒,是王阳明的心灵鸡汤,是其成为心学大师的心灵导师。 “孺子高风何处寻,东湖台观水云深。”这是理学宗师朱熹对徐孺子亦尊亦慕亦师情的真情表达。

颜真卿《豫章徐氏族谱序》言道:“当徐稺生时, 已觇时事不可为”。

所以一再坚决而又委婉地谢绝任何形式的荐举、辟察 和征聘;故从未与当时所谓的八顾、八厨、八俊、八及们互相标榜而卷入政治斗争 的漩涡。避开了残酷的党锢之祸,从而保持了本身的清白,未作东汉腐朽政权的殉葬品。

做到了孔子所说的"邦有道 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的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准则。

徐孺子没有任何矫饰的姿态,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 言论。与友朋相处,则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既不沽名钓誉,也不相互标 榜。所以在东汉政治祸害中既未连累别人,别人也未连累他。 当徐孺子生时,即以道德、操行、学识和能力,为世人所称誉。

三国魏人蒋济在他所撰《万机论》中 有"黄琼子淡,居丧奢泰,阐穉一言,惭怖改行"的记叙;孙吴武陵太守谢承所撰《后汉书》,东汉灵帝未年官府修成的《东观汉记》,东晋与谢 安同时曾任桓温记室的袁宏所撰《后汉纪》,南朝宋范晔所撰《后汉书》等 正史中都有徐孺子传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和南朝梁代刘孝标为 《世说新语》所作的《注》都选载有关徐孺子事迹三、四条;与徐孺子同时而稍 后于穉的应劭所撰《风俗通义》,北宋成书的《太平御览》及其所引佚书《海内先贤行状》,西晋华桥所撰《华氏谱叙》和佚名撰《三吴土地记》等 等书籍,也都有有关徐孺子事迹的记述。

至于其他从三国魏晋以迄近现代文 人学者所写作关于论述、记叙、赞颂徐孺子嘉言懿行、高风亮节、德行纯备 化及遐迩的诗词文赋,就更是不胜枚举了。由此可见徐孺子的高风亮节,千古流芳,为九州共仰,决非偶然。

(六)

汉桓帝时,外戚梁冀专权,皇帝被架空,惶惶不可终日。汉桓帝刘志冒险与唐衡、单超等五个太监密谋,将梁冀诛杀。

尔后,宦官成了汉桓帝的心腹,掌握了大权,宦官比外戚更坏,作威作福,贪婪无比,百姓怨声载道。

以杨秉、李膺、陈蕃为代表的清流儒家官员集团,对宦官集团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打击,吓的宦官不敢出宫门。

汉桓皇帝是靠宦官帮助才掌握政权的,见清流势力强大,心里不满,决定为宦官集团撑腰。 公元166年,宦官们炮制了一份党人名单,刘志下令将李膺、杜密等两百余人逮捕。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第一次党锢之祸,禁止党人终身做官(铮铮铁骨李膺第二党锢之祸时被杀害) 。

徐孺子获悉以后,心里感到无比的愤慨。

公元168年,继位的汉灵帝刘宏,天灾不断,五月发生日食。尔后,陈蕃借助天灾异象,趁机联合大将军窦武,准备秘密铲除宦官集团,不想机密被泄,同年八月,陈蕃、窦武反而被杀。

此时徐孺子已经卧病在床,惊悉诤诤之友陈蕃遇害以后,悲恸不已,也立即预感大事不妙。

徐孺子交待儿子徐胤与萧夫人,将石经沉入太湖,并将所有的著作与陈蕃、郭泰等人的来往书信全部烧毁,遣散门徒。

尔后,徐孺子溘然长逝,故徐孺子没有留下传世作品。

朝廷司隶校尉派来的使者到徐家搜查,一无所获。第二次党锢之祸,徐孺子家人及门徒未受到任何牵连,这与徐孺子的睿智与先知是分不开的。

徐孺子的高风亮节,廉俭纯朴的品德永远让后人怀念。

有人说徐孺子是一个隐士,其实他们都理解错了,真正的隐士是隐居在深山老林里面以诗酒为乐的。

徐孺子居住在豫章城门外不远处的官道旁边做农民,天天与基层老百姓打成一片。

他这既是保护自己守住了文人气节,也是回避了恶劣的政治漩涡。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士大夫们终身追求的祟高理想,徐孺子又何尝不想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成就一番大业呢?可现实是残酷的。

徐孺子这是以退为守,是有意居闹市边缘的“假隐”,在静观时局变化,在静待明主的出现。

可是徐孺子等待了一生,他也没有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遇文王这么好的运气,空对明月雾罩盼明君,失望了一生,蹉叹了一生!

颂曰:

辩月沙村梅廨躬耕贤亭高风郡府座榻客,

拒入东都白屋授渔生刍玉品中华之人杰。

孺子亭、墓与祠堂,历代都有郡守文士等加以保护修缮。

公元210年,徐孺子辞世已四十二年,这一年顾邵被孙策任命为豫章太守。

顾太守刚到任豫章,就率豫章文武官员去徐孺子墓前以官方礼仪祭祀。并贴出告示,禁止不正当不合礼仪的祭祀。

顾太守是有史记载以来,首祭徐墓的豫章太守,开创了高官祭徐的先河。

吴嘉禾(232-238)年间,东吴大帝孙策任命长沙人徐熙任豫章太守。徐熙重修了徐孺子墓,在墓前修了墓道,并在墓道二旁种植了松柏。

后来,东吴太子宾客河南南阳人谢景,经张承的举荐,任豫章太守。谢景率豫章官员祭祀徐孺子,并打破当时的规章制度,给徐孺子立了墓碑。

汉末,魏王曹操,曾经靠挖古墓充军资,感概立墓碑既铺张浪费,又易被盗,立下规矩,人死后,禁止立碑,仅在墓中放逝者简单介绍的铭文砖。从后来出土的汉末至魏晋南北朝古墓,都是在墓中发现有铭文砖,不见墓碑。

谢太守敢于给徐孺子立墓碑,是因为公元221年,汉献帝刘协准奏了魏王曹丕的《旌表状》,徐孺子被封为二十四贤之一,享祀国祭。

谢太守在豫章很有政绩,与前太守顾邵一样,为豫章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非常有政绩。

晋永安(304-307)年间,晋惠帝司马衷任命夏候嵩任豫章太守。夏候太守敬仰徐孺子的大贤大德,在徐孺子墓旁修建了思贤亭。

南北朝拓跋魏(386年—534年)年间,继任的豫章太守等官员,多次重修徐孺子墓前的“思贤亭”,后来也称“聘君亭”。

唐开元十五年,张九龄《后汉征君碣》:灵芝无根,醴泉无源。角立杰出,先生斯存。英英先生,德不可名。麟出无应,鸿飞入冥。道高事远,迹陈名劭。勒诸旧邦,以观其妙。忝牧兹邦,风流是仰。在悬榻之后,想见其人;有表墓之仪,岂孤此地。

唐朝至五代十国,再至北宋建立,期间经历七十余年的动荡战乱。徐孺子墓曾经有一段时间无人管理,湮没在荒草丛中。

宋朝廷南渡后,南昌县县尉张敬之,根据官方图牒,桓伊墓铭文及徐孺子后裔家谱记载, 在梅廨旁(今天的南昌市十字街东坛巷)重新掘出九里井,清除砍阀杂草树木后,找到了徐孺子原墓,并进行了重修。

元至中年间,参政徐琰,识墓植垣。

明洪武初年,江西指挥使许方修缮徐孺子祠。

文渊阁大学士朱善《徐孺子新祠记》节选:贤之政非有关于名教不苟作也。 今年仲春, 余从許侯谒高士墓于进贤门外, 墓之榛塞久矣, 樵苏牧园游戏其间。 孰知其为当敬者自侯之, 至乃始垣以练之, 门以之树以封之, 時而祭祀以享之。

明嘉靖左司马万恭《高士墓碑记》节选:左司马万恭,髙士里人也, 间为豫章太守范公淶, 南昌令何候选,反复汉事,白髙士之心 ,深然之。捐俸三十金, 有竒建石门表诸通衢, 曰南州高士寢路 。缮土垣四十丈 ,廊三楹 ,亭一楹, 享堂三楹, 且补石墓之缺, 墓址戴離履墈,袤二百四十尺, 博七十尺 ,亟令余为碑 。存髙士之蛻 ,併存髙士之心 ,余乃捫心文之。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南昌知府范涞,南昌县知县何选修复门堂墓冢,立“高士寝坊路”牌楼。路寝本是指天子皇帝的正堂,在这里是指徐孺子先生的故居的意思。

清康熙年间,江西巡抚、吏部尚书、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修缮徐孺子墓。

宋荦《高士墓碑记》节选:孺子一布衣,到今一千余年,挹其高风如新,蒸尝不替,天下后世何负于姱,修志士者恭桑敬梓。

康熙庚辰(1700)年,江西粮道郑公昱,在紧靠徐孺子墓附近捐资置祀田一百余亩,并筑垣修墓。

清雍正十一年,重建汉高士徐孺子祠堂碑记的墓碑,现存放在孺子亭公园。

乾隆十八年(1753年),南昌知府张照乘等官员在徐墓傍边立〝 高士菟裘”牌坊。菟裘是指处士告老返乡退隐的地方。

民国十八年,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等修复孺子亭,修缮徐孺子墓,石碑现存放在孺子亭公园。

徐孺子墓在南昌市十字街东侧。徐孺子墓用十三层红石迭成,墓基呈八角形,墓顶圆柱状,墓碑上书“东汉高士徐孺子之墓”,这个徐孺子墓号称“东南第一名墓”,至今已1800多年。 解放后曾予修缮,“文革”时被毁。

2007年,南昌市梅湖出土过一块喻襜墓铭文砖,该墓是座墓主逝后50多年迁葬墓,其中二句:改葬南昌县南出廿里 汉故聘士徐稚墓之南一里。

据《水经注》记载,汉代时南昌县与新建县(海昏县)的分界点是豫章大江(赣江),与解放后的二县分界线差不多,赣江以南属南昌县,赣江以北属新建县。

从汉代南昌县边界赣江龙沙(今天的赣江大桥附近)到梅湖喻襜墓,按汉代450米一里计算刚好是20里。

南宋时,有农人在今天的梅湖挖到了桓伊墓,记载在徐孺子墓南七里,喻襜墓就在桓伊墓附近。

《豫章记》记载徐孺子墓在郡南十四里。从汉晋豫章南昌县界龙沙起点,往南到徐孺子墓刚好是十四里(即现在的赣江大桥南端到绳金塔东坛巷徐孺子墓的距离)。

《水经注》记载:赣水西历白社西,有孺子墓。

南唐徐廙《古今记》、《太平寰宇记》记载徐孺子墓在州西南十一里白社西。

白社坛就是今天的火车站边老福山的坛子口,从今天的黄城寺到坛子口刚好是十里,坛子口离徐孺子墓仅一里,豫章也称洪州。

由此可以证明,1850年来,徐孺子先生原墓一直就在今天的绳金塔十字街东坛巷,与历代官方文献,徐氏家谱记载一致。

喻襜墓本身就是座迁葬墓,是曾孙辈给曾祖父迁葬,因路途遥远,海昏县制作铭文砖的工匠,事先没来现场考察,喻襜墓铭文砖:“汉故聘士徐稚墓之南一里”实属笔误,误导了不少民众(包括一些专家学者)!

(七)

孺子亭公园的徐孺子旧宅,三国东吴时便修建了孺子台,南唐的时候将孺子台建立为孺子亭。

南唐宰相徐铉,修建了孺子亭,并写了《徐孺子亭记》。

1076年,北宋曾巩任洪州知州,在孺子亭公园的徐孺子旧宅,修建了三间草屋祠堂,著有名篇《徐孺子祠堂记》。

明永乐癸卯年,江西监察御史张庸,见徐孺子祠堂破旧,于心不忍,与都庠生黎彦裳,陈永昶购买木料,请工匠重新修缮。江西省行省参政樊敬,副宪成公,也捐献俸禄,历五年,三间新修的徐孺子祠堂完工,国子监祭酒胡俨《重修高士祠堂记》节选:塘东有三亭,曰涵虚,曰孺子,曰碧波。孺子平生志行见诸史册, 其高风清节重于当時,称于后世 。千百载而无异祠, 诚独行之君子哉, 抑当论之伯夷之清 ,柳下惠之介。

明正德年间,江西提学田汝耔,重修徐孺子祠。田汝耔《汉高士徐孺子亭碑记》节选:高尚者不可以亡跡也,跡者故也。今之观化也,天下遗跡旧址所在有存,或仙客侠士潜出博游其间,至论节概者,或罕见焉。兹观豫章东湖南州上,乃有孺子亭云。孺子有塚在南昌城之南门白社西,关中李子梦阳,尝沿旧修治,门宇手书。唐牧张九龄碣墓刻焉。

明嘉靖年间,徐孺子后裔徐懋恒,徐懋奇等俊豪杰士,集资购买木材,请工匠等。因宋朝时修的徐孺子祠堂已破腐朽,遂将其全部拆除,重修了徐孺子祠堂。工部左侍郎刘伯躍《重修孺子祠堂记》节选:宗祠毙陋祖灵何妥乎 ?於嘉靖戊子岁。徐君讳懋恒,懋奇等鸠工命匠毕集众材 ,将宋時所立孺子公祠 ,悉撤而更新之。 俾奉神有廟庙,释服有寝 。惟前空堂欲塞之,以作牌坊, 於中空地欲立亭以为。诰勅阁時艰財用,有志未就 ,二卒, 蓋有待于俊之豪杰士也。夫祠堂告成,此诸公所以重修其堂也 ,呜呼 !祠堂诚本源所以重昭穆。

明天启年间,江西布政使谈自省,带头捐资修缮徐孺子祠堂。谈自省《修举祠疏》节选:南昌高士,徐孺子者,博学多闻,名香行洁,非力不食,坚守己之操,与世无争,干扫绝人之跡。

天启内阁首辅刘一燝《重修高士祠记》节选:豫章徐孺子,力学躬耕 ,以匹夫下太守之榻,执政之臣愿為之 。此面议论风采不可概見见。其慎密如此,论者谓其机不可得 ,食寒不可得衣, 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 左方伯谭公赐履是邦,独荐频繁俯仰愀然, 遂鼎建请命两台,率先僚采及郡邑长使捐費,鳩工成不日矣。

清朝顺治年间,徐孺子后裔南昌县口湖籍学子徐鑛、徐煌等上书江西总督府,请求官府重修徐孺子墓与祠堂 。 江西总督董卫国,江西布政使刘楗,江西督粮道参政韩廷芑等地方主政官员,重修了徐孺子墓与祠堂。

明末浙江督学道黎元宽《修高士祠疏》节选:无亦随時之義 ,在先生菟莍处,元宽ト宅近之 。亦尝心怜其敗, 而今年承抚部院董公讳卫国创修莹域 ,建立门垣 遂与崆桐李公所坚碑后,先掩映真胜事也哉惟是礼不祭墓而俎豆无,陳奔走无地, 何暇至于两序之宏声宜乎。 方伯刘公讳楗, 粮台韩公讳廷芑 。每过之而湖水是徵湮柳是问也。 乃今宗子文学徐煌、徐鑛、徐應機等 俱呈公,请兴复于董公更洁节称善为恿之 ,倡古人有言曰教之化民也, 深于命民之从士也, 速于令前圣之興兴所以务先式表墓 ,率由此道令教于江西,而即以江西之古贤为政 。人宝有心闻而起者必多矣 ,其欲取涓埃奉山海,以助成美者亦必不少矣。

清康熙年间,进士夏以锋,致仕回归家乡南昌。与诸学士捐资,修缮徐孺子祠堂与澹台子羽祠。夏以锋《重修祠亭募疏》:诚不朽之盛事也 ,所愿同心捐资其佽。 使子羽先生振归于湖之西畔 ,孺子先贤接轨于湖之东偏 。两贤輝映, 俎豆常新 ,南浦增胜概也。

乾隆三年南昌名士进士龚元玠《碧波亭记》节选:碧波亭为唐宣宗时塘东三亭之一,宋熙宁时改为孺子祠。明洪武太守许公方由迁孺子祠疏于环波亭之故址,环波亭亦唐宣宗时三亭中之涵虚亭也。

道光甲辰(1844年),南昌徐孺子后人捐资重修徐孺子祠堂,咸丰辛亥(1852年)竣工。

两江总督陆建瀛《重修汉高士徐孺子祠堂记》节选:南州之祀徐高士旧矣,而重建孺子祠则豫章之徐合其先而作也。无陈蕃诸贤之志节不可以言仕,无孺子之操行不可以言隐。其道同其趋一也,祠鳩工于道光甲辰年,竣工于咸丰辛亥年。徐氏之有秩於于朝者,咸請余為之記。

民国十八年,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等重修孺子亭。

(八)

旧时,南昌市内的徐孺子祠堂好有几处,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孺子亭公园的徐孺子祠堂。

在今天的南昌市珠市小学内曾经有一座高士祠,解放后充公,后被拆毁。

在南昌市十字街徐孺子墓旁也有一座徐孺子祠堂,民国二年即1913年,江西45县区约500多个村庄的徐孺子后裔,由南昌县口湖籍五品顶戴徐世澎与丰城盘山籍致仕知县徐文钟主笔,曾在该祠堂重修南州徐氏大成宗谱。

祠堂位置在原南昌酒厂旁边,解放后充公,文革时被拆毁。

祠堂充公前,南昌县口湖徐家带走了徐孺子先生瓷板像,新建乌石徐家带走了祠堂正大门口的“徐孺子先生祠堂”牌匾,南关口徐家(现徐家坊徐家)因就在徐孺子祠堂附近,带走了祠堂内的二块精美石雕,南昌县雄溪徐家带走了徐孺子先生牌位,至今,这些珍贵的文物尚保存完好。

现今的孺子亭,是南昌市人民政府所重建,并开辟成一个公园。

前几年,南昌市西湖区政府投资近亿元,对孺子亭公园进行了改造。

孺子亭公园作为开放式公园,供市民游玩休憩的场所,且成为南昌市旅 游观光景点之一。 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来说,还有藉以进行热爱家乡,热爱 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敦风励俗,敬重先贤的内涵存在。

1997年,在原人民日报缪俊杰主任,知名学者徐高祉教授,黄岭等文化界人士的呼吁下,江西省、南昌市各级领导隆重的纪念徐孺子先生诞辰1900周年,时任省委书记舒惠国亲笔批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亲笔题词“中华人杰徐孺子”。

陈香梅,范徐丽泰,徐国炯等等纷纷题字并发表谈话。

省市政府高规格的纪念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徐孺子,是二千年来官方祭祀徐先生传统的延续,是对南昌二千年文脉的大力传承与发展,将载入史册。

2018年,南昌市西湖区十字街拆迁,徐孺子墓重现。

2019年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现场进行了勘探,探到了徐孺子墓的遗迹,并划出了一块长50米,宽40米的保护地块,作为历史遗存,禁止占用。 该地块目前权属归南昌市交通投资集团(原旅游集团已并入)。

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南昌2200年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其中“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名句,赞颂了江西地有灵气,才有徐孺子这样杰出的人才。

近年来,南昌因滕王阁而成了网红城市。殊不知,旧时凡第一次进入南昌城的达官贵人,文人志士“先拜徐墓,后登滕阁”,是士大夫们自发形成的定律。

徐孺子墓与滕王阁是南昌市的一对历史悠久的“孪生姐妹”。

南昌市已建设了100家“孺子书房”,既是纪念徐孺子先生,更是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为市民增添了巨大的精神食粮。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昌,游客来南昌光参观一座瑰玮绝特的滕王阁是不够的,没有参观到徐孺子文化,很显然会让游客失望而归。

徐孺子,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是南昌市三大核心城市文脉。至今唯有徐孺子文化没有被打造成旅游景点。

近几十年来,我们狂抓经济建设,淡化了道德教育,有的地方甚至发生几起哄抢农民果实事件。

江西最近也发生过“鼠头鸭脖”“提灯定损”等影响恶劣的事件。

重塑道德楷模徐孺子,是现实迫切的需要。

江西省文化学者,广大市民游客及全国徐孺子文化的爱好者,希望在徐孺子墓垣原址地块上,建设一座“徐孺子文化展示馆”,以纪念缅怀道德楷模徐孺子先生。

江西计划投资150亿打造海昏侯墓遗址公园,目前已投资50亿。但是令人有点失望的是至今都没有打造“徐孺子文化展示馆”的计划。

东汉“ 徐孺子文化展示馆”建成以后,与城外的西汉海昏侯墓遗址公园,二汉文化相辉映,将为南昌市的经济旅游产业谱写新篇章。

徐孺子先生在南昌市的三处故居 诗三首

(一)沙村祖屋

白沙村童徐家郎,

垂髫下戏辩冰轮。

十五求学槠山岭,

四序隆师敬子产。

(二)梅廨徐庐

高士故居何处寻,

世人皆道在孺亭。

不知结庐梅仙廨,

种园传道三十年。

( 三 )孺亭故宅

陈蕃解榻黄堂挂,

义立东湖讲经台。

授业何须束脩受,

高贤徙处故孺亭。

(编辑 南昌 徐高国)2024年2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