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爱能|取名字

 120035948@qq.com 2024-04-27 发布于江西
取名字
文/王爱能

摄影:青荷

我们的先祖在取名字这方面十分讲究,姓名之后,是字,字后是号,又号,还号等,有名望者则愈加繁琐。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又号东坡居士。后人叫他“苏东坡”,是以他的姓和又号连起来称呼。叫“苏铁冠”似乎太粗蛮,不如叫“苏东坡”来得雅致。

到了近代,取名字变得简单起来,虽然“字”依然延续,但号和又号这类却慢慢消去了。比如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人称呼他为“毛润之”,是因为他姓毛字润之。

新中国成立以后,寻常百姓给孩子取名字变得愈加简便,只在姓后面加一个名,单字或者两个字,叫至终老,至此,字、号基本消失。你到学校办事或上医院看病,对方向你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姓名?是要问询你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姓甚名谁。

解读人的名字,能获取诸多感受和启发。

经济贫弱和文化短缺往往是毗连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下,给孩子取名字就相当随性,要么采用动物或金属的名称,要么采用数字,总体要求(如果有要求)是简单好记。如李姓,一连串的儿子取名为:李金、李银、李铜、李铁、李锡、李钼……;如赵姓,一连串的女儿取名为:赵一宝、赵二宝、赵三宝、赵四宝、赵五宝、赵六宝……;也有把孩子叫成大狗、二狗、三狗、四狗的,叫起来简单,辨识起来也简单。

解放初期出生的孩子,父母给他们取的名字都很有时代特征。如王建国、李解放、邹建军、周向党、郑胜利等;若是女性,取名则更加有意思,如王国花、李军梅、邹红英、周国丽、郑爱红等,听听就觉得欢欣、喜悦和振奋。

我的家乡给孩子取名字有讲究,比如“王”姓家族,名字是依照“字辈”来取的,“字辈”有尊、尚、元、良、继、志等等,假若这个孩子轮到“继”字辈,大人便可为其取名为:王继刚(男孩)、王继红(女孩)等。有些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却因为字辈低(排在后面),竟要称呼比自己年纪小一大截的人为叔公,或者小爷。这都是祖传下来的乡规,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年轻人正在慢慢破解这种乡规,他们依据年岁大小来称呼人,比自己大点的称哥、姐,大出自己一截的称叔叔、阿姨。

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使“取名字”的“俗定”产生了某些变化,“姓”后面加一个英文字母,或者加一个阿拉伯数字,有些更是直接用英文字母来取名。这种浪头在城市里翻涌,沿海一带特别是香港、澳门翻涌得最为激烈,但它最终未能翻涌到更偏远的乡村。

千禧之年前后,计划生育抓得紧,“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的生育现象呈现出来,大人们总要纠结于“取名字”这一重大课题:给“小皇帝”(或“小公主”)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于是翻书阅典,抓耳挠腮,绞尽脑汁——

这一时段取的名字,有些连老师都念不顺溜,因为,很多生僻字,根本就没几个人认识。

如李偒,这个“偒”字怎么读?

如王壆,这个“壆”字怎么认?

如赵愆,这个“愆”字怎么念?

还有许多,许多……

“独生子女”时代滋生出一种特别的“名字”,因两家并作一家,孩子的名字前要加上父母双方的姓氏,如李王超、赵钱德、陈黄如钢、周吴艳娇等。

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字”前,往往先要去讨问所谓的“神仙”,“神仙”会告知公子(或小姐)命中缺点什么。于是,取名字时,若是缺“水”就用上一个带“水”的字,如王淼;若是缺“火”就用上一个带“火”的字,如李燚,等等。

实际上,所谓“神仙”的所谓“说辞”,本无科学依据,全不足信。

名字,说到底终归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无论叫什么,都不会给人带来损折。

一个好听的名字,能折射出大人的学识,这一点倒是真的。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