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黑天鹅20010520 2024-04-27 发布于辽宁

以下文章来源于波波蜜的空间 ,作者 薄树声 边昱

本文着重就光绪朝时期的关于甲手乙”类钱币的一个整体面貌和系统性问题,做出一个短拙之见。希望能就这一吋期的铸币性质、铸造地区、及版式分类问题、做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能获得更大更多的突破和深入探知。

关键词

光绪通宝 制钱 甲手乙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清代末期光绪通宝版别中,除户部宝泉、工部宝源两局及新疆地区各局外,其它25个地方局各有特色,版别丰富,不胜枚举。

在这些地方局版别的收藏过程中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特殊情况比如,下图中钱币的正面是光绪通宝宝河局的面文,但出乎异料的是钱背的满文变成了宝云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河手云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某某手”,(以下统称甲手乙)。

“手”类一词的起源

“ 手”,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

湖南里耶秦简中,每于正式内容记载完毕,均有“某手”二字,如“敬手”“欣手”“嘉手”等,“某手”即某人亲笔手书,应该说这是墨书文字有落款的先河,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有明确落款的墨迹。

后来在一些日本泉谱中,把本属于某局的固定面文,出现在了其他局的情况,也称之为“手”。例如宝泉局的面文,配到了宝源局上,就叫泉手源。如宝苏局的面文,配到了宝浙局身上,就叫“苏手浙”。国内前些年受日谱影响甚广,所以就继承了“手”这个称谓。

手类钱应该泛指一类钱文风格,现多引用形容借面钱,但其指代的不仅于借面也包含了其它类似钱文风格的情况。有我们熟悉的机制币手、乾隆手、满文手等等,前辈们多有著述,这里就不赘叙了。

光绪通宝地方局

光绪通宝的铸地非常复杂,据统计除新疆地区各局,内陆共有二十五个地方局铸造过光绪通宝:宝津、直、晋、东、陕、河、沽、库、吉、奉、武、南、荆、昌、沪、宁、浙、苏、福、广、桂、川、黔、云、东川。

按地域不同,我们把这二十五个地方局大致分为六个区域:华北区,东北区,华中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并非现代地理概念)。

华北区:宝津、直、晋、东、库、河、沽、陕。

东北区:宝吉、奉。

华中区:宝武、荆、南、昌。

华东区:宝沪、宁、浙、苏。

华南区:宝福、广、桂。

西南区:宝云、川、黔、东川。

华北区

以光绪宝津局为中心的十三年(1887-1900)

华北区包括了以宝津局为中心,宝直、宝东、宝晋、宝河局在内的拱卫京畿的几大地方局。

宝津局所在的天津机器局存在的十几年里其规模是亚洲数一数二的: “内墉外濠崇雉屹,若延袤千有五百餘丈,其间巨栋层櫨。广场列万,迆丽相属,参错相望。东则帆樯沓来,水栅启闭。西则轮车转运,铁辙纵横,城堞炮台之制,井渠屋舍之观。与天津郡城遥遥相峙,隐然海疆一重镇焉。”

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及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宝津局在建成之初成为洋务运动北方地区最重要的铸币局。

云南的滇铜,贵州、湖南的白铅(锌)、黑铅等铸币原料,在乾隆朝时期由内陆河运统一到汉口,“到此例应换船”过秤验检后,改用大船一路北上进京。至同治光绪朝时,随着沿海地区天津、大沽等陆续成为通商口岸,传统的币料运输模式由内陆河运转为海运。清政府又在天津设立“总理北洋事务衙门”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地区最重要的铜料,煤炭,金属原材料的集散港口。

而北方各地方局在光绪早期有很大一部分采购铸币原材料也是通过天津代购。 “查晋省鼓铸事宜,向由额定铜商领价……同治十三年以后停炉未铸。光绪十年前,升抚臣张之洞委员前赴天津购买洋铜五万斤,开炉试办…”②

虽然初建的宝津局从英国订购了先进的机制制币机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铸币时间周期,但铸币成本大幅增加,机器损耗很大。 “每日每座机器,模撞修换数次及十数次不等。人工既费,成数亦少。……

且铸币原材料不同于土法翻砂法简单且费用过大。“加以他项工料,为费甚巨”。……每造制钱一千,约需工本制钱二千三十七文七毫,亏折未免过巨。……计每年机器造成之钱,值银不足五万两,而工本则需十万七千余两,赔贴银至五六万两之多。”

以至于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折要求变机器铸币为土法鼓铸制钱,“…可省则省,现用土法鼓铸,计每铸制钱一千文,不过赔贴三百文左右,故机器省至数倍,其钱样亦颇光洁,似不如专就土法以节糜费。…夫西洋机器…为费太巨,应恳恩暂行停办”。③

这也预示在光绪十四年(1888)宝津局机制制钱法的失败。之后,宝津局又重新回到土法制钱的模式。(但生产工艺上产用了翻砂法、机铸母钱法等一系列的组合工艺。也推动了整体北方各地方钱局的生产工艺。)

北方大部分地方局先后直接或间接地采用了津局新式制钱工艺。宝津局为部分地方局铸模制母甚至代铸。为产生大量津局“甲手乙”类钱创造了条件。

从现有实物中我们不难发现,宝津局与宝直,宝晋、宝东三个地方局 在光绪朝早期,无论从铜料配比、文字风格、钱币重量及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是高度相似。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光绪年间“输京”钱分为三种:采办、提解(京饷)、代铸。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虽然我们对这三种输京钱的某些方式还不甚了解,但其目的都是一样的:解决京城的钱荒。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宝津局美制大字版与宝直局早期版面文对比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宝津局美制版本手大小样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左起:津手直、津手晋、津本手

光绪十三年(1887)的“规復制钱”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短期内掀起了一场铸造制钱的高潮。北方各地方局以宝津局为标准,通过仿铸、代铸了一大批制钱,作为输京之用,它们彼此面文相似或相近,成为光绪通宝早期甲手乙类钱的代表。以宝津局本手面文分为:

一、宝津局

1、津手晋:俗称'大宝晋’系列,品种较多,存世较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左起:勾尾晋、增点晋、正样、开口晋

2、津手直:采用津局角通本手面文,分大样、小样、阔缘等版式,略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3、津手东:版别丰富,存世多寡不一。

寿东:长尾津固定面文,满文东似老寿星状,目前发现十枚以内,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长腿东:宝津局开足光固定面文,满文东尾长,已见三枚,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正样:津局长尾津固定面文,多。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小满文:津局尔宝版固定面文,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短尾小样:津局长尾津固定面文,满文东末笔短,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4、津手泉:津局正字广穿版面文,背满文宝泉二字,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5、津手沽:津局正字光版面文,应属试铸未获通过之物,仅见,广东泉友藏。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网络图片

二、宝直局

1、直手武:面文为直津共有的单点角头通(美制大字),网上所见十枚左右,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直手津:面文为直津共有的双点角头通,有3一4种版式,存世略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3、直手晋:面文为直津共有的双点角头通,背满文宝晋。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4、直手源:直局晚期面文,型制较小。

1、正样:满文源写法特殊,多。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直手源小字:字体略小,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三、宝晋局

1、泉手晋:面文宝泉局固定面文,背满文宝晋,分大小样,多。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四、宝东局

1、东手津:面文为宝东局固定角通版式之一,背满文宝津,满文津写法与津局满文写法不同,字体硕大,略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东手津母钱,罕

2、东手沽:面文为宝东局固定角通版式之一,满文沽写法创见,未见实物,存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五、宝库局

库手泉:俗称“库手”,背满文宝泉二字,稀。实际为宝东局固定面文,本文暂从俗说,单独分列。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泉手东:面文似宝泉局双点角通版式之一,背满文宝东短小,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源手直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六、宝河局

光绪宝河局铸造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北方各局中最多使用津局先进制钱工艺(打制贴合母钱)的地方局。它采用的星、月、⭕️类的记卯符号完全继承了宝津局的风格。

宝河局中版式繁多,而甲手乙类更是有创见之品,如:鸭嘴通版背汉字上“河”满文宝津版等。

1、河手云:宝河局固定面文,背满文宝云。有无记号、上月等版,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上月版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附 河局铸造的双点方头通类满文宝云,已发现有乾隆、道光、光绪等品种,文字、形制类似,明显属于光绪时期的铸造风格。性质不明,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河手津:宝河局鸭嘴通版固定面文,满文宝津,背上“河”,已见三枚,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3、河手武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七、宝沽局

宝沽局铸钱面文与宝津局美制类风格一致,笔者认为,宝津局美制类或为宝沽局所铸,有更多实例待以后发表。

八 宝陕局

泉手陕试铸版,泉局单点角通版面文,背满文陕,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东北区

宝吉局(商捐官办下的鼓铸制钱)

吉林在清王朝入关后至清代早期当地商民交易并不用制钱。"……初无制钱,交易以银以布有古风。民入市抱布易物…“吉林地不产铜,民间铜器绝少,开炉鼓铸事难施行…”“吉省向无鼓铸,外来制钱素不充裕…”清代初期,吉林仍习惯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模式。“虽未经开炉铸钱,而阛阓所需尚无缺乏…”

咸道年间,制钱显露缺乏,所用银、铜皆依赖关内流入。直至光绪十三年闰四月(1887)吉林将军希元上奏…自嘉道以来,无业流民相率偕至垦荒辟土,各谋衣食以故。生聚日众需用日多,制钱雖(遂)日见缺少,商民交易不得用凭帖辗转过兑殊多不便。贫苦者劳碌终日竞无一钱到手,饥寒交迫,生计益难。盗贼之根株难净,未始不由于此。”④

封疆大吏的奏折中我们看到了当时吉林钱荒的情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希元在到任后产取了措施:“臣抵任后,体察情形,拟就机器局铸造大小银钱搭放军饷未及果行。嗣据阖属绅商呈请开炉铸钱。臣维铸铜赔费较之铸银为多,当此库储支绌,筹款实属不易,当饬吉林道府会同户兵工司妥为复议,旋据阖属绅商禀称,鼓铸钱文需费虽多,情愿於七厘货捐外另抽四厘货捐以资贴补等…”

他先尝试用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大小银元来作为军饷支付没有达到效果。而转向联系商绅采用"商捐官办”的方式来铸造制线,以解当时之钱荒。

将军希元还特请旨批准这次吉林铸造重八分制钱,理由是铜料缺乏,且防私毁者无利。也得到了批准。且试铸钱样于光绪十三年五月初十日(1887年6月18日)呈上。

吉林开启了铸造制钱模式。先后由四炉至最后裁撤至一炉。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后被裁撤归并吉林银元局。吉林特殊的铸钱经历,及特殊的制钱重量,似乎关外的铸钱模式没有波及至此。

但我们在过手宝吉局实物时,也时有发现它们的一丝蛛丝马迹。宝吉局不少现存母钱产用的工艺正是宝津、宝河等局使用的贴合制母法。其工艺堪称完美,其子钱较差,因其铜铅料配比不适所至。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宝吉局母钱

一、宝吉局

1、泉手吉:宝吉局版式众多,但有一种版式较为特殊,从铸造工艺及铜质材料与宝吉局似有不同。面文似宝泉局面文。尺寸均小,不少都带有锉痕,不似普通宝吉局风格,存世也不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吉林通省,钱均以五十为陌,曰:中钱。惟伊通州西以十六文为陌。市钱三吊合中钱一吊,与奉天通行所谓'东钱’也。

二、宝奉局

固定版,与宝津局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铸八分、六分星月版式面文相似。但其单重只有1.7-1.8克,约合库平四、五分左右。应为光绪二十年(1894)后奉天将军增祺接任后所铸。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华中区

宝武局的铜材先后从汉口、上海购置。光绪初年,宝武局依旧停铸,至光绪十二(1886)年 各省制钱已经非常短缺,户部令各省筹款采购铜斤,开炉鼓铸。但铜铅原材料短缺,鼓铸制钱亏损严重。

“若按照定倒,湖北宝武局……当时铜铅价值及运脚杂费等项,以一年额铸钱数计之,成本不能无亏。…从前铜铅两项取办滇黔,现值开采不旺,购运维艰。”⑥

因此在光绪十三(1887)年,湖广总督裕禄等上奏言:“湖北宝武局自7丰初年以来,久经停铸,昔年规制早已荡然无存,一应开铸事宜均同创始。……湖北与上海一水可通,轮船往还便捷,自宜因时变通,(铜铅)改为洋产较为合算。…仍设炉十座,每年额铸二十一卯一尾卯,铸钱所需铜铅皆派员由洋购买,…”⑦由此可见到光绪十三年(1887)宝武局所用铜料已皆购于上海。

但仅仅过了一年,至光绪十四年(1888),由于洋铜价格上涨,铸钱成本增加,且宝武局重新招募的工匠皆为生手,铸钱损耗更是高达“每百斤竟损耗十五斤,大大超过了向例百分之九的损耗率”。⑧最终宝武局在恢复铸钱一年后又被迫停铸。

虽然宝武局与汉口仅一江之隔,汉口币材市场在道光年间己大幅缩小规模。这其中第一是滇铜产量自清中期以后日趋衰退,已不能满足京铜供应,外省更无瑕顾及。第二是嘉道时期"银贵钱贱”之矛盾日益突出,铸钱已无利可图。各省地方局大多已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因此与铸币产业紧密相关的汉口币材市场必然也随之衰落。第三上海做为新兴大城市,商品贸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为东方金融业的核心,同光时期其金融地位更为突出,各省铸钱局购买铸币原材料已由汉口转至上海。

远在关外的宝吉局也是不远千里在上海采购:“十五年九月初七日(1889年10月4日)将军长顺附奏再:吉林前因制钱缺少于光绪十二年奏设宝吉局鼓铸……筹借公款银两即令派往上海采购铜斤…购料紫铜白铅均由上海购运,价值随行并无一定。…⑨

清末铸币原材料由天津至汉口最终到上海的转变。是清代货币制度体系随时间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充分反映出清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和金融体制的没落。

华中区甲手乙类的版式

一、宝武局

1、武手直:面文为武局双点方头通类,满文宝出头,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武手苏:(有8一9种武局面文,多为双点方头通一类,存世多寡不一,单点角通类稍多,其它均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3、武手南:(面文为武局固定双点角通楷书类,满文宝南二字硕大,所见十枚以内,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4、武手云:(面文为武局固定双点方通类,背满文宝云,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二、宝荆局 宝荆局与宝苏局共用一个单点角通面文,目前未见甲手乙类。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三、宝南局 有宝泉局面文的泉手南固定版式,俗称泉手南,稀。目前未见甲手乙类钱。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四、宝昌局 有宝泉局面文的固定的版式,俗称泉手昌,多。目前未见甲手乙类。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下拉继续阅读下半部分

①上海书店 光绪《天津府志》重修本 卷28公廨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奏折》《山西巡抚刚毅呈宝晋局光绪十年初次试办洋铜五万斤价脚帮贴等项数目清单》。光绪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档号03-9530-027,缩微号680-0799

③清 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奏议》,《请停机器铸钱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458页。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朱批奏折》第九十一辑,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706页。

⑦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影印:《湖北通志》卷52(经政十 钱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⑧佚名:《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二缉,京海出版社,第962页。

④⑤⑨清 长顺修,李桂林纂。《吉林通志》卷四十,〈经制志〉 第十七。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整理,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版

接下来我们着重要介绍华东及西南地区的一些版式及归属地区。

华东区包括:宝沪、宁、浙、苏。

华南区包括:宝福、广、桂。

西南区包括:宝云、川、黔、东川。

华东区

江南制造总局的铸币经历

清代末期上海县使用的是宝苏局铸钱,其它省所铸制钱也有流通。由于上海县及周边所处为万商云集之地,在光绪年间也出现了“钱荒”。为了解决制钱短缺的问题,江南总督刘坤一督促江南制造局开炉鼓铸宝沪制钱,在造船厂左近支搭铸钱厂房二十余间,于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初八日(1897年3月10日〉正式开炉鼓铸。每日可铸钱约400千文,之后又增加到六七百千文。“每钱一文,准重七分,计每千计重四斤六两。

为了严控铸钱的质量,总办刘麒祥颁布告示警示:“倘任意偷减,以致斤两不符,一经察出,直予究办。”所以总局前期所铸制钱质量还可以还到预定之效果,“虽分两略轻,而字迹分明,轮幕周正”。①“以至于每日陆续发出数万串,门常如市,几于应接不遑。”总局制定了兑换比率:每洋银一园兑新铸足制钱九百三十文。每银一两兑一千二百五十文。由南市大丰庄总司出纳,南北市各钱庄缴银领取。

计划铸造总额为60万千文(合60亿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钱短缺的压力,但随着铸币原料的短缺及铸钱质量的下降,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刘康侯)的突然病故及大量的私钱涌入,最终总局也在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一(1897年9月26日)被迫停产。前后七个多月的时间。

江南制造总局所铸制钱不仅在上海县流通,而且还运到镇江、丹徒等地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苏地区制钱短缺的问题。

一、宝沪局

1、沪手津:此版双点角通面文为沪、荆,浙三个局共有面文,少,也可称为荆手津或浙手津。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二、宝宁局

宝宁局与宝广局共用一个双点角通固定面文,尚未发现甲手乙类钱。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三、宝浙局

1、浙手苏:宝浙局单点角通,双点角通两种固定面文,背满文宝苏。有凢种小变化版,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浙手泉:宝浙局单点角通长字面文,背满文宝泉,直径小,私铸,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宝苏局是清代江南规模最大,铸钱时间最长的铸钱局。…是江苏省唯一的铸钱机构,局址在江苏布政使司驻地苏州府…前后历经一百六十八年”②

光绪宝苏局的版式众多,面文也较复杂,但宝苏局的甲手乙类钱存世版别并不是很多。这与宝苏做为江南地方局中规模最大、地理位置及贸易有很大关系。

江浙沪三个地方局的铸币,在某些面文上是相近或相似的,可以理解为相邻地区的借代关系。而宝苏局是处于这种借代关系的顶端。

四、宝苏局

1、苏手浙:苏局双点角通固定面文,多。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苏手源:类苏局双点角通面文,背满文宝源。疑私,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华南区

一、宝福局

1、福手陕:福局单点角通正字面文,背满文宝陕,背阔缘式。仅见,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福手河:福局单点角通缩字版面文,背满文宝河,下俯月式。整体厚重,疑局私。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3、福手南:福局单点角通缩字版面文,略有变化,背满文宝南,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4、福手直:福局单点角通正字面文,背满文直与同治宝直或道光满文风格相似,甚奇,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5、福手泉:

① 面文似民铸风格,多见于南方广东、福建,稀。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② 福局单点角通正字版面文,背满文宝泉,疑局私或私铸,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二、宝广局

宝广局与宝宁局共有一个双点角通面文。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1、广手云:面文仿广局机制币式,背满文宝云,满宝反书,厚度1.1mm。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三、宝桂局

未见甲手乙类。

西南区

滇铜的衰落

滇铜自被开发以来,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对大清朝铸币原料的供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乾隆时期达到巅峰。至光绪朝时期,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严重,农民起义、边疆战事。。。使滇铜已陷入几乎停产的状态,西南各省铸币原料的大量短缺,直接导致各地方局的停产停铸。有些零星的铸造也无法保证铸币的质量和供应,产生大量的私、小、薄等钱币。而更多的铸币转向利润更高的铜板,一个铸币时代已经落暮了。

一、宝云局

未见甲手乙类

二、宝川局

1、川手桂:宝川局双点方通长字固定版,背满文宝桂。首见,罕。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三、宝黔局

1、黔手云:宝黔局单点角通固定面文,背满文宝云,少。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四、东川局

未见甲手乙类。

另附小型、私铸、改刻、及上篇遗漏的的甲手乙类:

1、东手沪(沽)(改刻)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2、泉手库(改刻)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3、泉手晋(改刻)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4、异书南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综上所述,我们对光绪通宝甲手乙类制钱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①光绪朝时期,相近或相邻的省,地方钱局在铸造货币时,(在某一段时间内)(如:光绪十三年〈1887〉后,津局大字本手、津手直等)有相互借范铸模制币的可能性。这种借代是出于何种目的(或许就是为了解京、解决钱荒而铸造的甲手乙类制钱),目前还没有更深的认识。但有一点我们可确定:出于省时省工以更经济高效的方式节省开支,达到统一规范,减少铸币亏本。这是第一种甲手乙类钱币。

②钱局里铸钱工匠在光绪朝中后期,至少在光绪二十三年之后,在铜价持续上涨,铸钱严重亏本的背景下,各省局因长时间停铸或解散,工匠流失后,有些可能被重新开炉鼓铸的它省地方钱局招募,有不少文献证明:铸钱工匠大多为组团应聘,在造船厂左近搭盖厂屋二十余间,招雇熟悉铸饯工匠。计湖南北及土著共七帮,各有炉头经管,以专责成…”③〈如:湖北帮、湖南帮去山东局、浙江帮、湖北帮去上海宝沪局等)工匠们的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铸币的质量,这帮工匠是否会在铸币时,沿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工艺手段,甚至书写手法,包括对面文、满文的熟悉程度,如沪与荆,津与晋的借用。而直接引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满文以替代。这是第二种甲手乙类钱币。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有待时间的考证。

③ 省与省之间存在“协济”或“协饷”的事实,富裕省份给实力较差的省"协济”,在特定的时间,两省按照定好的货币数量,面文及重量等,鼓铸一定量有别于本省的同面文代满文货币,以示区别。这是第三种甲手乙类钱币。但某些时候,铸币原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是直接采购货币输出。

④清末局私的泛滥,及民间私铸的挺而走险,都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各地方铸钱局因铸币原料的上涨以至于陆续关闭停铸,是造成制钱极度缺乏的原因之一。当时的货币政策已经宽松到一定程度,光绪朝晚期,货币只是一个代名词,无论轻重、大小、只要能在市井流通即被认可。很大程度上助长的私铸的泛滥,从侧面反应出清代货币政策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也衍生出各式各样的私铸"手类”钱币。这是第四种甲手乙类钱币,这类甲手乙类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⑤清末民国时期,刻铜艺人众多,才艺出众,有一部分钱商利用大众猎奇之心,将铜钱改刻做旧使之成为奇葩之品。八九十年代天津有几位老艺人也进行过此类改刻,不少都流入市场及海外。

② 引自《宝苏局与宝苏局钱币概述》,邹志谅 《江苏钱币》2012年第3期

①③分别:《新钱入市》载于《申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廿日(1897年5月30日)《炉火纯青》 载于《申报》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十七日(1897年4月18日) 中国知网数据库

a,本文部分图片分别由(排名不分先后):陈义忠、沈炯、常洪岭、赵梓凯、张正、梁伟、栾景文、徐敏等诸位泉友及毕重煜老师提供。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b,泉源二局所涉及的甲手乙类因篇幅,统一归入涉及地方局中。不再另行说明,学识有限,难免有不足遗漏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光绪通宝甲手乙的版别及地方局归属问题初探

古泉文库丛书系列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古泉文库第一种《寿泉集拓》

古泉文库第二种《古泉大全》

古泉文库第三种《足斋泉拓》

古泉文库第四种《古泉杂志》

古泉文库第五种《丝路创会精品集拓》

古泉文库第六种 《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古泉文库第七种 《沐园百廿泉拓》

古泉文库第八种 《沐园日记》

古泉文库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古泉文库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古泉文库第十二种 《董遹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三种 《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古泉文库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古泉文库第十五种 《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古泉文库第十六种 《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古泉文库第十七种 《西夏钱币集》

古泉文库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古泉文库第十九种 《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古泉文库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金石编》

古泉文库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古泉文库第廿二种《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古泉文库第廿三种《益泉斋藏泉》

古泉文库第廿四种《思古楼泉集·唐钱图录》

古泉文库第廿五种《新订乾元重宝钱谱》

古泉文库第廿六种《读史谭泉文存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古泉文库第廿七种《中国货贝图集》

古泉文库第廿八种《清代四川州县银锭略考》

古泉文库第廿九种《天壤阁杂记·王懿荣泉拓精选》

古泉文库第三十种《梁五铢土范图说》

古泉文库第卅一种《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全五卷

古泉文库第卅二种《户部铁钱局钱法章程》

古泉文库第卅三种《铸钱述略》

古泉文库第卅四种《中国近代货币集拓》

古泉文库第卅五种《丁氏古泉丛书》十五种

古泉文库第卅六种《先秦货币汇编》

古泉文库第卅七种《清钱编年谱》中文版

古泉文库出品书目:

《读泉记》||《无为七秩寿泉集拓》||《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馆藏钱币图录》江西农商银行钱币博物馆||《平冠集》||《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钱币图述》||《福善先生耄耋辑拓》||《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话说青蚨》||《听泉·咸丰大钱蠡测》||《清代牙雕呈部样钱》原拓本||《丰斋四十泉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