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委一部长欲投新四军,毛主席饯行却不辞而别,滞留武汉无奈返回

 铁血老枪 2024-04-27 发布于上海

1937年一位被美国记者斯诺夫妇视为'红军领袖'级的人物来到武汉,准备在中共长江局的帮助下,去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

结果结果他在武汉盘桓数月,也没能按照原定计划加入叶挺的新四军,又不得不返回延安。

按理说,新四军也是共产党的军队,他作为'红军领袖'级人物,到新四军后对我党领导新四军肯定具有重要性意义。

中共长江局没有理由不协助自己的高级将领前往新四军,这是为什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军委一部长欲投新四军,毛主席饯行却不辞而别,滞留武汉无奈返回

不辞而别失领袖信任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组建。新四军初建,正急需干部。军长叶挺到处物色人才。

由于当时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聂鹤亭曾是他的部下,参谋能力出众,深得他的赏识,于是就向党中央提出:希望调他的老部下聂鹤亭到新四军工作。

此时,聂鹤亭对于参谋的琐碎性质产生了厌倦,常常幻想要一个更能独当一面的职位。

看到老上司叶挺发来的邀请电报,聂鹤亭大喜过望,决定转投叶挺帐下,希望能统兵一方,建立更大战功。

对于这样忠勇有才的人才,毛主席极力挽留,但聂鹤亭去意已决,只好同意。

为了表达多年同事的情谊,并指点他到新四军开展工作的谋略,毛主席决定为他饯行。

这关键时刻,聂鹤亭竟然以为毛主席是以退为进,想要强留自己。

于是他耍了一个“小聪明”,反正毛主席同意了,他简单地收拾完东西,向毛主席的窑洞方向不舍地望了一眼,未赴毛主席之邀,便匆匆地离开了延安。

这本是一个误会,但却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事后,他解释说:当时自己实在太想去新四军了,生怕毛主席变卦,不放他去新四军,所以才……”。

对于聂鹤亭这样不通情理的行为,毛主席大为光火,指示中共长江局取消对聂鹤亭投奔新四军的协助。

结果聂鹤亭在武汉盘桓数月,也没能按照原定计划加入叶挺的新四军,又不得不返回延安。

就这样,一位被美国记者斯诺夫妇视为'红军领袖'级别的人物,从此失去了领袖的信任,失去了更大发展的机会。

军委一部长欲投新四军,毛主席饯行却不辞而别,滞留武汉无奈返回

参谋奇才能力出众

纵观聂鹤亭的革命历程,对革命忠贞不二,才能出众,主要是围绕着'参谋'这两个字打转。

合肥吴山庙起义,聂鹤亭第一次真正带兵打仗,作为起义部队的参谋长,拟定的起义计划令起义领导人蔡晓舟刮目相看。

长征中聂鹤亭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作为左翼部队掩护军委纵队前进,在湘西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1935年1月红军进入贵州,中央决定强渡乌江,占领遵义,渡江任务由第一师担任,聂鹤亭奉命率一团(团长杨得志)为先遣队,顶风冒雪,组织10多名勇士强渡成功,保证后续部队安全渡江。

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改为西方野战军,聂鹤亭任参谋长,参加了三边、定边、临地、曲子、环县等战斗,为扩大陕甘宁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在东北民主联军,聂鹤亭以'参谋长'的身份出谋划策,临阵提出的先攻打锦州一计,竟然和中央不谋而合。

解放沈阳中,因事前没有请示接受暂编五十三师起义,聂鹤亭被林彪、罗荣桓批评,经罗荣桓做工作做了自我批评。

军委一部长欲投新四军,毛主席饯行却不辞而别,滞留武汉无奈返回

桀骜不逊意气用事

'桀骜'二字是朱总司令在整风运动中对聂鹤亭的评价,为什么他会得到这样的评价?

南昌起义,聂鹤亭带领手中的一个排担负着阻止九江之敌的任务,成功掩护了大部队的撤离。为了保护火种,当起义军司令朱德决定暂时在保持政治独立的前提下,把部队编入他的老朋友、国民党范石生麾下时。

聂鹤亭耿直的性格让他无法接受这个决定,朱德和陈毅都多次劝阻,最后无奈只能同意他去上海寻找党中央。

1955年大授衔,由于传言他素来欣赏的刘亚楼将要被评为大将,而自己只是中将,心里产生了怨气,四处对着一众军官评点功过,甚至为此找负责这事的罗荣桓元帅大闹一场,弄得评定干部们也看不过去,一度提出要把他的军衔再降低一级。

《罗荣桓传》中有这么一段:'有一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干部,历任重要职务,但在处理个人生活问题上屡有失当,进城以后,又犯有不服从组织分配的错误。罗荣桓曾经亲自找他谈话,批评了他的严重错误,严肃地警告他,如果不改,就要给他以严厉处分。但在评定他的军衔时,罗荣桓全面分析了这位干部的功过,还是主张授予他中将军衔' 。这里说的就是聂鹤亭。

1956年1月25日在聂鹤亭做出深刻检讨后,他被补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南昌起义走出来的六位中的最后一个开国中将。

口无遮拦反对林彪执掌军委

1958年,军委进行人事调整,党内大部分同志都没有什么意见,但聂鹤亭却站出来反对林彪执掌军委。

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我和林在一个连队,那时连队分大排和小排,我是大排排长,林是小排排长。连长如果不在,我可以代替连长,这一点林是没办法做到的,当年他的职务还不如我。

此举惹怒了一些居心叵测者,从60年代开始,居心叵测者便一直用各种理由抨击聂鹤亭,不断给他“扣帽子”。1966年,聂鹤亭突然被指为“右派”,继而遭到猛烈的批判,先是被管隔离审查,紧接着又遭到下放,被迫到农场劳动改造。

1971年,他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的遗体被火化后暂时由某殡仪馆收藏,动荡结束后才正式放入八宝山。

纵观聂鹤亭一生,对党忠诚,才能出众,深受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及罗荣桓、聂荣臻、陈毅等老帅的赏识,但因性格火爆,过于耿直,意气用事,心直口快导致了他满了曲折和戏剧的命运轨迹。尽管他曾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军事成就,但也因为一些决定和行为受到争议和批评。

如果当年不离开朱德总司令?如果当年不离开毛主席?如果当年赴约毛主席?如果回到延安后能找毛主席当面解释一下?他会有什么不一样的人生?会有多大的军事成就?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