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绍兴千年越文化,柯岩鉴湖鲁镇(叶平)

 叶老师YP 2024-04-27 发布于湖北

甲辰三月,第二次绍兴行,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柯岩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资源水乳交融的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依托千年越文化,彰显出绍兴独具特色的石文化、水文化 、桥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让久负盛名的传统旅游胜地大放异彩,不啻于浙江任何一个5A级旅游景区。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位于绍兴母亲湖鉴湖之滨。

柯岩风景名胜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景区入口前有江同志的亲笔提字冠名,虽然它目前只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风景区由柯岩、鉴湖和鲁镇三大部分连接而成。根据导游图导引,游览柯岩风景区,推荐的旅游线路是先柯岩,再鉴湖,最后是鲁镇。按图素骥,沿着红线一个循环走下来,鲁镇的出口和柯岩的入口其实相距不远。

柯岩景区

柯岩始于隋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柯岩之名来源于古代的驿亭——柯亭。这里以石景名世,石景并非天设地造,而是人工开凿。从魏、蜀、吴割据的三国时期发端,柯山成为采石场达四百余年,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大半。

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千年的开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和石壁,留下了后人为之心惊、为之动容的奇异景观,柯山也从乱石纷飞的采石场逐渐变为人们览胜的绝胜之地。

至清代,已经有柯岩八景著名于世。经现代人别具匠心的营造,建成了天工大佛、七岩观鱼、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仙人洞桥等20多个景点,形成了石佛、镜水湾、越中名士苑三大分景区。

天工大佛和一炷烛天

进入景区后,溪流纵横,绿荫遮日。首先面对一座古朴的石亭,亭中石碑上“柯岩绝胜”四字为书圣王羲之手迹。

右首照壁前,有一净池,池水清澈如镜,历来为善男信女拜佛前净手所用。照壁上“一炷烛天”四个字,与后面的云骨相映成趣。

攀满爬山虎的弧形矮墙,上面刻着金刚经。正中有一块巨大的石刻莲花,半径9.9米,用99块石头刻成,寓意“九九归一”。人若站在莲花中心点说话,会听到仿佛在山间呐喊的回音,象征着“佛在心中语”。这个景点叫“莲花听音”。

向前走向被称为“柯岩造像”最为奇妙的古代人造石景。

巨形弧岩内雕刻着一座弥勒像,这就是柯岩大佛,又叫“天工大佛”,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大佛为盘坐造像,佛高20.8米,佛相是宽脸颊广额头,头顶有螺形发髻;法相敦厚慈祥,仪态文静端庄。大佛左手抚膝,右手屈举作阐经说法状。

大佛开凿于隋开皇年间,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柯山小志》卷上有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也就是说,隋朝间就有石匠开始雕琢这巨佛,未曾完工即去世,之后经其子孙传承,历经三代方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柯岩大佛的右边,就是被誉为“一柱烛天”和“天下第一奇石”的“云骨”。

  


云骨高31米,底围4米,最薄处不足1米,其形上半下削,宛如一柱青烟,岩顶为清光绪初年镌刻“云骨”二字,犹如一缕袅袅炊烟升起,景点名曰“炉柱晴烟”。围“云骨”转了一圈,发现其屹立千年不倒的秘密:从某个角度看上去,“云骨”下部极窄,岌岌可危,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上去,底部比例和上部基本协调,构成了稳定的支撑力。

云骨亦是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的杰作。在那种原始的条件下,根据力学原理把“云骨”雕刻成这样的玄虚,真不愧为天下第一石。

将柯岩大佛与云谷同框,更能呈现出妙不可言的景致。


手印山与摩崖石刻

大佛左后侧为手印山。山上供奉了观音菩萨的二十六只手印,分别有除减恶难,斩魔劈妖,接引众生,保佑平安等职。

手印山下蚕花洞,洞高百丈,因形如春蚕伏地而得名。


洞顶有“化鹤飞来”字样,表示下方为拜鹤潭,即古采石场遗址,潭水清甜,供古代采石工饮用。

坛内泉水清彻透底,岩顶青藤悬挂洞前。
景区标注为七星岩的洞穴内部,却是柯岩石文化馆,讲述的是古代柯岩开山凿石的故事。
陡峭山崖上方,刻有“文光射斗”、“南无阿弥陀佛”等摩崖石刻字样。
普照禅寺
沿着水池绕到天工大佛的背后,一座普照寺立危崖之下,后堂则隐于半山的翠竹苍松之间,多了几分静谧和神秘。
国内有多座普照禅寺,虽然绍兴这座并不知名,但却修建在这个风光秀丽之处,前望天工大佛,后靠柯岩,都是真实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因依山而建,寺庙面积伸展不开,但立体感很强,不规则的布局更显独特。
普照寺为唐式风格建筑,依山就势,曲折延伸。山门、合缘壁、钟楼、财神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手印山、罗汉院、龙腰池等等,气势恢弘,是目前国内规模大的仿唐建筑。
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攀爬登上普照寺主建筑。进入正殿,仅仅看到了门口肃立的关云长立像,与其他寺庙大相径庭。
进入内廷迎面见到是摩崖石壁。大雄宝殿等建筑必须从侧面上山。
古七星岩
石山之后才是真正的古七星岩。
“七岩观鱼”景点,岩口狭窄险要,入内豁然开朗,可容千人。这里有七处深潭组成,取名七星,因为七潭形状像北斗。
实际上这里就是古代采石场,由四处采石遗下的石宕、石潭组成,深的有30多米,浅的也有4米以上。
一般说来,采石大多数是直采或斜采,但这里的石宕却是从地面向地下开采的。
相传,当年为建造鉴湖古纤道,急需大量石材,为了赶取石材,石匠们只得挑灯夜战。这些山洞中明显可以看出当年开挖石材的痕迹。
镜水湾
镜水湾景区以一个外方内圆的文化广场为中心召开,象征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

镜水湾景点的三聚同源,广场中心有一石雕头像,正面白色,背面黑色,白色象征着人性“本善”,黑色象征着人性“本恶”。
三根6米高的汉白玉雕像,分别刻为孔子、老子和释加牟尼雕像,象征着儒、道、佛三教相聚。
边上喷涌、倒挂、漫流、漏滴而出的各种形态水流,通过曲折小溪流向“汇源池”,此处称为“三聚同源”,蕴含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远源流长。
镜中镜酒家折射出镜水湾景点的寓意。
越女春晓位于东山脚下,主景越女池,造型为一着长裙侧卧的越女。
拐弯处就能看到玉带桥和水乡社戏台。

玉带桥高耸着。先前总是诧异江南的小桥怎么都修这么高,原来一是桥下要行船,二是满足游客观赏的需要。
水中各色锦鲤鱼在岸边游来游去,估计是等待着好心游客喂食。

水面清澈透底,锦鲤清晰可见。
绍兴的水乡社戏台,大都构筑在河上或湖面,故称“河台”或“湖台”。鲁迅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先后写了小说《社戏》、散文《无常》等。
乌毡帽亭。亭盖为一顶长八米高三米的巨型乌毡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乌毡帽。三根亭柱造型为绍兴黄酒酒坛的模样。作为绍兴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的乌毡帽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
越中名士苑
越中名士苑,北倚青山,主要展现绍兴从古到今的大禹、勾践、王羲之、陆游、徐渭、秋瑾、周恩来、鲁迅、竺可桢等名人风采。
苑门刻毛泽东七绝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鉴湖三杰”是绍兴民主革命先烈秋瑾(1877-1907)、徐锡麟(1873-1907)和陶成章(1878-1912)三人的纪念像。秋瑾的名号即为“鉴湖女侠”,是中国近代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女性,孙中山先生亲笔为秋瑾题写了'巾帼英雄'四个大字。
鲁迅先生众所周知,为中华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北京大学首任校长蔡元培先生(1868-1940),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姚长子(1522~1554),绍兴柯桥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人作佣,因身材高大,人称'姚长子'。嘉靖三十三年,倭寇流窜绍兴,直扑鉴湖柯桥。时长子正在场上打稻脱谷,挥稻叉只身与倭寇搏斗,因寡不敌众被擒。姚长子佯装带路,把倭寇引到柯桥四面环水之化人坛,用当地方言密嘱乡人,拆除前桥、后桥,断敌退路。倭寇情知中计,怒而用刀将其剁死。待官兵与村民赶到,遂将被困200余名倭寇歼灭。乡里为纪念姚长子,将前后两桥分别命名为得胜桥和万安桥。

鉴湖景区

柯山脚下的鉴湖景区为鉴湖的一个主要部分,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48.7%,既能与柯岩景区连缀一起,山水兼容、岩湖互衬,又可单独成景,风光秀丽。
鉴湖古称镜湖,在绍兴城西南1.5公里,是绍兴的“母亲湖”。建湖1800多年,为浙江名湖之一。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可想当年鉴湖之宽阔。陆游晚年隐居在鉴湖边上,看着这如画的风景,一生保持着诗剑情怀。

鉴湖之父马臻,字叔荐,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任会稽太守。发动民众筑堤建闸,引会稽山三十六溪流入鉴湖。筑堤长百余里,湖周近四百里,上蓄洪水,下拒咸潮,丰水期引流入海,枯水时泄湖灌溉。曹娥江以西约9000多公顷土地,收成大增,绍兴平原遂成鱼米之乡。鉴湖治水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最大水利工程之一。这件利民利国、功德无量的好事,因在修建鉴湖时,淹了当地豪强的地,豪强联名诬告,马臻蒙冤入狱,被朝廷处以极刑。越人悲愤不平,将其遗骸由洛阳迁回山阴,于鉴湖边建墓立祠以祀。

鉴湖景区内建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葫芦醉岛等四处景点。
乌篷船与白玉长堤
南洋秋泛。鉴湖中有百条乌篷船和六条游船画舫,大船小艇泛波于鉴湖,领略“人在镜中游”的悠闲情趣。
乌篷船可以说是绍兴独有的风物,两头稍尖翘,船舱覆盖半圆形船篷。篷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桐油黑漆,绍兴方言称黑为“乌”,故称“乌篷船”。
绍兴人摇乌篷船既用手划,同时用脚踏,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沿着长长的古纤道,坐在乌篷船徜徉在锦缎似的鉴湖湖面上,船移岸动,草绿花红,柳丝摇风,水清见鱼。
五桥步月。位于东汉笛亭与葫芦醉岛之间,有五座形态各异的绍兴古桥,巧妙连接景区内群岛。
鉴湖的岛是雅致的,小岛之间用不一的桥相连,或曰“镜水”、或曰“揽月”,或曰“系锦”,小桥众多,四通八达,妙趣横生。

鉴湖中有一座“神桥”,名为系锦桥,在白玉长堤之间,风景可谓如诗如画。系锦桥据说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书生王佐高中了状元。在他要去外地做官前夕,一群书生为他系上锦带,换上锦衣,送他出柯岩。

绍兴古运河上的古纤道,连绵百余里,或傍野临水,依岸铺筑;或建于桥下,穿桥而过;或穿越于风浪之中,如卧波长龙。有“白玉长堤”之称。其中柯桥区段有7.5公里,就在鉴湖之上。
绍兴段的古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为天下文物孤本。
古纤道初名运道塘,俗称纤塘路。现在的绍兴段古纤道长近75公里。如此长度的水上古道,世上罕见而独特。
葫芦醉岛
鉴湖湖中一葫芦形岛屿,与东汉笛亭南北遥对。岛上建有壶觞酒楼、投醪劳师群雕、曲水流觞等景点,充分展示绍兴黄酒誉满中外的酒文化。
闻名于世的绍兴黄酒,就是用鉴湖的水酿造出来。据说,不用鉴湖水就酿造不出绍兴酒来。
取名“葫芦醉岛”,可能基于岛屿本身呈葫芦形。不能俯拍,看不到其形,只好造一只葫芦,置于旁边的石亭内。
壶觞楼是一座酒文化博物馆。
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雕像。“醪”,美酒也。将美酒倒入河中,让士兵们畅饮,是为“投醪劳师”。
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兵败于吴,后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计划出兵去报辱国之仇,但酒少兵多,勾践让将士们沿着小河散开,在上游将美酒倒入河中,酒随水流,全军将士都可以在小河中舀酒水痛饮,顿时勇气倍增。
研学旅游的孩子来到葫芦醉岛,肯定不会“投醪劳师”。
来到游船码头,根据自己的喜好,也可以坐大船前往鲁镇。
乘坐游船赏鉴湖

看孩子们走过“白玉长堤”古纤道。
远远地跨越系锦桥。
如今柯岩风景区的鉴湖,岸边立有石碑,上面的“镜湖”二字出自乾隆手笔,陆游名句“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镌刻于牌坊两侧。
镜湖是鉴湖古称,传说因黄帝铸镜而得名。但人们说到“稽山鉴水”时,鲜有人联想到东南10公里外的绍兴古城,其实与鉴湖之间也有着许多历史渊源。当年鉴湖是典型的城市湖泊,与绍兴古城紧密相关,越州因此被誉为“山水国”。

鲁镇景区

绍兴原本并无鲁镇。鲁镇来源于鲁迅小说中的故乡。柯岩风景区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平面故乡还原成建筑实体,包容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曲等诸多文化元素,再现绍兴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
鉴湖游船停靠于鲁镇码头。
新建的柯桥鲁镇大剧院,雄伟壮观。

即将进入鲁镇主街,青石板铺路的街巷,黛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
奎文阁是鲁镇景区的最高建筑物,登阁可以眺望鲁镇全景。
古朴高大的台门宅院,千姿百态的石桥石坊,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
飞檐翘角的鲁镇戏台。
逼真地模仿了鲁迅笔下的社戏场景。
含镜桥:古色古香的名称
安吉桥:古色古香的名称

美猴王文化馆
水陆两用双面戏台,常年上演绍兴戏。
九间楼,依然是绍兴酒店


“祥林嫂寻阿毛”、“阿Q造反”、“孔乙己逗小孩”、“杨二嫂卖豆腐”等鲁迅笔下人物的街景表演,让游客在游览中“读点鲁迅”。
绍兴民俗风情街


 
兰花飘香


 

 

 

 
坐(拉)洋车、坐(抬)花轿、登台唱戏、茶馆点曲、竹庐品酒、坐盘称人、押宝讨彩等“铜钱系列游戏”,让游人目不暇接。

 
鲁镇镇公所
有点儿像民国时期的“古玩意”。

 
绍兴美食
绍兴美食
鲁镇水乡园林
鲁镇大牌坊
鲁迅先生民族魂
鲁迅在《故乡》的最后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想,这也是柯桥风景区的旅游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