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是谁在说“道不可言”?

 老玉米棒 2024-04-27 发布于广东

道究竟能不能说清楚?

庄子《知北游》幽默的调侃给了明确答案。

出场人物:

泰清:大知。泰,太,大也;清,明白。一个无所不知的主。

无穷:白痴。穷,穷尽。无穷,不去穷尽。凡事不作深究,因此啥都不知。

无为:黄老道家,以道家“无为”为标签,为何是黄老而非老庄?且听下文分解。

无始:儒家,以儒家宇宙观“无始无终”为标签。

读庄子寓言,第一件事是要破解人物密码,若读不出人名背后的故事,则看不透庄子的局,也少了太多乐趣。

“无始无终”是早期的儒家宇宙观,认为宇宙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不追问世界的本原,所以黑格尔认为儒家思想不是哲学。庄子在《知北游》的另一章对此有过精彩的描述:

这是一段孔子与学生冉求的对话,两位儒家的代表人物向我们讲述了儒家宇宙观。冉求问孔子天地诞生之前是个啥样,孔子显得有点不待见: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犹其有物也无已。”

意思是,道家鼓吹道生万物,可你见过哪个种是道生的吗?狗生狗猫生猫历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哪来的什么天地之始呢?

这是典型的早期儒家宇宙观——“无始无终”。直到北宋,宋明理学效仿道家理论,将《周易》的太极说引入宇宙生成模型,才有了儒家的宇宙气成说。

图片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 ——大知问白痴:“你知道什么是道吗?”

无穷曰:“吾不知。”——白痴:“俺不知。”(这可是实话哦!)

又问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转身问黄老,黄老答:“俺知。”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又问:“你的道,有用吗?”

曰:“有。”——“有。”

曰:“其数若何?”——“都有啥用?”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 、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俺这道可让你发达,也可让你一贫如洗,可用来敛财,也可使你败家,这就是俺道的用场。”

可不是吗,最后这句台词,亮出了无为的身份——俺是黄老道家。

数,以音通“术”,这里表示作用。

黄老道家是齐王战国七雄争霸的产物,讲究的就是个实用,故将老子的道篡改成了“术”。常有人说《老子》是帝王南面之术,那谈的多半是黄老道家,而非老子哲学。

老子的“道”是“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此之谓“玄同”,即道一视同仁,视万物为刍狗。而黄老道家争霸争雄,其“道”自然要能求富贵满堂,能制敌于死地,因此,黄老以儒家的等级社会取代了老子的平等原则,从根本上颠覆了老子思想。

庄子画龙点睛,拿“玄同”开刀,一指便戳到了黄老要害。

此道非彼道,切莫混淆。

图片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大知就两哥们的回答问儒家:“白痴说不知而黄老号称知,请问谁是真的知'道’?”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儒:“不知是渊博,知是肤浅;不知是内行,知是外行。”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大知彻底崩溃:“不知竟成了知,知竟成了不知,那你倒说说白痴他能知道些啥?”

精彩吧?庄子的幽默来了。泰清是个明白人,忽悠不了,眼见无始颠倒黑白,明目张胆的胡说八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zhòng),击中,表示备受打击,难以忍受,近乎挣扎的样子,栩栩如生。这个“中”字实在是出神入画。

这分明是庄子在拿儒家开涮,无穷明摆着是个白痴,啥都不懂,却偏要将他死活认定是所谓的知,请问你怎么知道这白痴是知“道”的?他究竟知道了些啥玩意?说来听听?老夫也好长长见识!

图片

无始上套,进一步手舞足蹈地表演,在泰清面前原形毕露: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儒开始狡辩:“道无声吧?那能听到的肯定不是道;道无形吧?那能看到的肯定不是道;道说不清吧?那能说出来的肯定不是道,你难道不知道“道”是无形的吗?”

“道不当名?”——“按你的意思道根本没资格有名称?”

这段就更精彩了。老子的原话是“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意思是道无形、无声、也无法感触,可压根没说无法表述,老子的《道德经》有一半的篇幅都是在讲述什么是道,从道体,到道性,再到道用,无所不有。

而无始则来了个偷换概念,直接把“道不可言,言而非道”给硬塞了进来,不留神还以为是老子所言,接着还跟上一句“知形形之不形乎?”两头都是老子的观点,中间乔装打扮的夹带着私货,手段极其高明。

诸位,《道德经》通篇老子就压根没提过“道不可言”。“道可道,非亘道”,那是在说“地上走的道不是天上的道”,简单吧?“知者弗言,言者弗知”,那是在说“有道者无我,有我者无道”,“言”是代词“我”,讲的是“圣人无我”。若老子认为有道者不论道,那岂非打自己的脸?庄子在《知北游》的开篇拿黄帝(黄老的化身)开涮,说的就是这茬事,限于篇幅,在此不作展开。

老子在《道德经》(还原版)的自序中,开宗明义:“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可见,对老子而言,道不应该难懂,自然就能说清。可世人偏偏要钻牛角尖,把个简单的道理给玄乎起来,而且跟着瞎起哄的还不计其数,弄得老子着实无奈。

所以呀,请各位看准了品牌,千万别刷了假货。

再来点正经的,“形形”,第一个“形”是动词,第二个“形”是名词,合起来就是:使形成其为形,也就是造物的意思。“形形之不形”就是古人高雅的说法:道无形。

图片

此时,无始感情是非得要挣个高低不可,打不住话茬,便一路往下吧啦吧啦吧啦:

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儒回答:“那些回应道是啥的人,根本不知道啥是道。那些发问啥是道的人,也从没听说过啥是道。道是没法问的,问了也没法答。没法问却非要问,那一定是白问;没法答却一定要答,那一定是胡扯。以胡扯对答白问,这种人,宏观上不识天地宇宙,微观上不解阴阳八卦(太初指太极,暗指《周易》)。眼光跳不出昆仑山麓,思想达不到太虚圣境,又能有啥出息呢?”

好家伙,这可真是口出狂言,把老子喷的一文不值,洋洋五千字竟都成了胡扯,泰清眼睛立马掉到地上。见过不知羞耻的,但没见过如此不知羞耻的,信口雌黄,大言不惭,居然敢在老子面前谈起了宇宙,还搬出《周易》来吓唬老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遗憾的是,庄子的故事至此嘎然而止,咱余兴未尽却已落下了大幕。

看官,曾几何时,是否有人将“道不可言,言而非道”当作是庄子的道论与你瞎掰呼?如今,你是不是会上去直接将无始塞到他嘴里:“庄子寓言究竟是哪一个意思,难道你当真就没看明白?”

老子五千言究竟在说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附还原版《道德经》第五十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江海所以能为百源王,以其能为百源下,故能为百源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民弗压,其在民前民弗害,天下乐进而弗厌。

《尔雅·释诂》:“言,我也。”《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毛亨传:“言,我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