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给你送槐花来了

 新用户8249cTO6 2024-04-27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558






四月份,大荔的亲朋好友之间有一种特别友好的表示——送“花”。
是不是觉得大荔人的春天很浪漫?那你想错了。大荔人送的“花”既不是花店里的君子兰风信子郁金香,也不是风景园里的海棠梅花鸢尾花,当然更不是满地的桃花杏花梨花李子花。哪是啥?是一种能吃的“花”——槐花。
说起槐花,大荔似乎更有发言权。试想,300多公顷的沙苑,最多的就是老槐树和老枣树。换算一下,1公顷等于15亩,300多公顷就是5000多亩。还不要说河滩河边的槐树林,村头巷道的槐树,前院后院的槐树,渠沿路边的槐树。沙苑有多少槐树?谁也没数过,谁也不知道,反正从槐花刚吐出到花期结束,整个沙苑的空气都是甜香的。沙苑槐树有多老?耸入天空的枝干,如蟠螭似僵蚓的树身,一代一代村里的老人传下来说,这些老槐树大约有三百年的树龄,是明朝大移民时村里的先民栽的。
四月中旬,沙苑简直就是槐花的世界。还没走近槐树林,就能闻到弥漫在空中的淡淡的清香。走近再看,槐树叶浓荫如一柄连一柄的伞覆盖着沙苑,深深浅浅的绿色中,槐花有的是一串串一串串挂着,有的是一簇簇一簇簇拥着,有的是一咕噜一咕噜堆着,淡淡的白,淡淡的香,淡淡的姿态,不热烈,但又那么灵动,不张扬,但又那么有生机,不由人不心生爱意。四月份的沙苑人,每天都生活在一片甜香的世界里。
采摘槐花当地人有专用的名词,叫钩槐花,捋槐花。这是两个步骤。
长竹竿上绑了弯镰,这是钩槐花的工具。有时候嫌竹竿长度不够,还用绳子把竹竿接了竹竿,以增加高度。男人劲大,仰着头,两个手紧握竹竿,把镰刀夹在有槐花的小树股上方,使劲向下一拉,树股掉在地上,槐花却完好无损仍挂在树股上。也有人上到槐树上钩槐花,从下面向上看,虽然没风,树也不晃悠,但毕竟是“高空作业”,还真有点佩服那人的胆量。
下来是捋槐花,这个字读luo,当地人读lv(三声)。气势大的会给地上铺一张大塑料纸,把树股拉到跟前坐到塑料纸上,一边捋槐花一边说着家长里短,这些人多数都是用笼或者大的袋子装槐花,有的甚至开着三轮车,能装几袋子,吃不了那么多,送人,也有的是卖到集市上。一般的人捋槐花都是图个热闹,够一两顿吃就行,吃个新鲜。
这几年槐花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到市场,槐花刚下来的时候大城市能卖到一斤十块钱,小县城也有卖槐花的,但多数人的槐花都是从老家带回来或者老家人送来的。在大荔四月,送槐花就成了一种亲情友情的来往。
一直没有买过槐花,不是因为价钱问题,是压根没必要。小县城就有这好处,有的是乡下亲戚朋友,自然就有槐花吃。槐花刚开始成鲍蕾,还没有开花,这时候味道最好,是清淡的香,吃起来有颗粒感,如果是下雨后,甚至能吃出来湿润的感觉。也许因为是头茬,量少,这时候能送槐花的都是最重要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特别看重的朋友。过了四五天,槐花先后开了,但还没有彻底开圆,槐花量相对大一些了,亲戚三朋四友之间送槐花范围就大了。再过上一周左右,送第二遍,第三遍,都是极正常的。这时候就会出现转送槐花,你送给我,我再送给他。反正有一年我最多收过五六家的槐花,有一天还有两个朋友同时送来槐花。
大荔人送槐花不只送生的,还送熟的。槐花蒸成麦饭是极美的佳肴,送邻居,送朋友。同事之间也送槐花麦饭,有的提前给同事说今个中午在家吃槐花麦饭顺便上班来给带上,不回家的就多了期待,吃了果然香味盈口,似乎都不需要其他菜了。
槐花多了也有解决的办法。蒸成麦饭凉凉,分袋装了在冰箱冷冻起来,吃的时候加热一下,丝毫不影响口感。有一年竟然在夏天吃到朋友送的槐花麦饭,那个香,现在想起来还流了口水。
槐花在大荔吃的样数比较多,除过常见的槐花麦饭之外还有槐花包子,槐花煎饼,反正送来的槐花再多都不可能糟蹋了。
给你送槐花来了。槐花年年送,年年香,成了大荔春天一枚不巧的印章。

文/闫孟秋
图/网络

END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那几条路呀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说与三月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油炸豆腐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城东有红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你有勇气吗?

【大荔文学·影评·闫孟秋】要不要管?敢不敢管?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日子在一天天变小

【大荔文学·诗词·王凌琴 等】赞孟秋书屋并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惊心动魄的35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巷子妈妈

【大荔文学·文评·闫孟秋】校对夏老师的文稿其实是校对了我大半辈子走过的路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初冬黄河滩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西篱菊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善“谋”的李东阳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明朝的“模范皇帝”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中秋雨访王大姐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闫孟秋】地比天大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对床夜雨

【大荔文学·读后感·闫孟秋】贾政真的是“假正经”吗

【大荔文学·读后感·闫孟秋】《红都山城印记》读后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蒸包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夏谒白居易家族陵墓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锁子和钥匙的对话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那些永恒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六月快到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沙苑人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明朝那些事》里的杨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锅锅灶灶的烟火史

【大荔文学·文学评论·闫孟秋】跪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那些忐忑不安的时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你可能不知道的李济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油芸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家有南窗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滚元宵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初一早上吃饺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带饭”饺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 回礼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新女婿吃荷包蛋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油通底和麦稍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我也说 "带把肘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冬日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哎呀,我的杜甫呀!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鸡蛋絮和泡馍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遛达7·孝义“赵家”和大荔“海怪家”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微”秋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长安客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遛达6:花城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 六月到九月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遛达·北贝村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遛达·北贝村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秋天的第一滴雨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遛达·井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婚礼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溜达:西寺子村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马头墙”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溜达——东高城村

【大荔文学·书评·闫孟秋】人以德立身  文以德启人 ——读武德平老师散文集《呼唤》初稿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洛渭交汇处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王凌琴老师《在河之洲》出版有感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王谦渡口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王马村及新桥堡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之赵家湾与县城南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洛河桥+同堤村+高迁村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三记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雷宋+东湾·阿河村·寺前村 ——探看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女子探看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洛河之仙渠村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探看洛河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老屋(续)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老屋

【大荔文学·读书笔记·闫孟秋】《明朝那些事》之于谦和李贤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闫孟秋】疫情与妻书
【大荔文学·评论·闫孟秋】舍不得看完的中国史—— 之秦并天下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梁启超眼中的李鸿章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一壶浊秋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秋之语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秋雨龙泉山庄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墙  绳子和珠子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婚礼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百家院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立秋记事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我在德令哈和海子对话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沙窝里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春天的窗外话
【大荔文学·书评·闫孟秋】荐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从古城墙边路过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站在断流的河岸
【大荔文学·散文诗·闫孟秋】月亮是黑夜的心脏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访耀州林徽因故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龙首渠:中国水利发展史上的一只不死鸟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尧头窑,有大哥味道的地方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一年里所有的心事都会在除夕打结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父亲写春联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和苍穹握手  和流年言和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撷英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冬天的呢喃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渭河随想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从左宗棠送曾国藩的挽联说起
【大荔文学·随笔·闫孟秋】日子就像竹子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冬日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诗觅《红楼梦》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来的路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我家附近有鸡叫声
【大荔文学·诗词·闫孟秋  王凌琴】今日小雪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初冬碎语
【大荔文学·书评·闫孟秋】一草一叶总关“情” ——荐读谭文德老师散文集《草叶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一条河,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更遥远的地方去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河边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朗然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十月一烧寒衣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迎着生命里的那束光好好活着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想起我的图画王老师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食摞”门户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渭水秋涨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劝慰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苍穹之下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知了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借得酒家一壶酒,年年清明年年殇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立秋·吃面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立秋(同题1)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在山里:听雨,赏竹,吃面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那时候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回家
【大荔文学·散文·闫梦秋】“贼”不走干路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下)
【大荔文学·散文·孟秋】二十四节气杂写(上)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又到清明,父母总是在某一瞬间跃入脑海,挥之不去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学·游记·闫孟秋】东北之旅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走进西藏
【大荔文学·诗歌·闫孟秋】诗歌八首记《红楼梦》人物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做饭和写文章
【大荔文学·散文·闫孟秋】上会走

作者简介

闫孟秋,渭南市作协会员,《沙苑》杂志责任编辑。喜欢用文字记录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媒体发表。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