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美食文苑·李跃峰】王波Biangbiang面与义

 新用户8249cTO6 2024-04-27 发布于陕西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558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说的就是biangbiang面。写到这里,笔者脑海里显现的就是农村男人蹲在门口,端着老碗,咥着香喷喷的biangbiang面和村里人谝闲的场景。那种场景是多么地温馨和幸福啊。

说到biangbiang面,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古时陇东一穷秀才,要进都城咸阳应试,为了筹集盘缠,到定边贩了一担盐,准备带到咸阳去卖。走到彬县、永寿一带,突遇强盗,劫去食盐和干粮,秀才为了赶考,只得挑上空担子沿路乞讨。经过八天八夜,终于走进了都城咸阳,这时他又饥又渴,刚好看到一家面馆。秀才知道城里人是做生意的,不比农村,不好直接讨饭,便上前准备讨碗面汤喝。喝着面汤,秀才便和店主搭讪,问店主怎么不挂个招牌。店主说:“我这biangbiang面店其实早想挂个招牌,只是没人能写出来。”秀才略一沉思,便道:“可否让小生一试?”店家便让小二备好笔墨纸砚。秀才联想自己一路艰辛,口中随即念念有词:“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说罢,一气呵成,写出了biangbiang面三个字的招牌。店主大喜,便请秀才吃面,一大碗让秀才吃的津津有味,并连连称赞面好。秀才走时,店主便祝福道:“吃了我的biangbiang面,应试必能中状元”。秀才长揖道谢。后秀才果然中了状元,并到多地任官,从此biangbiang面的名声便在多地传开。

在大荔原电视塔东南有一家biangbiang面馆,生意非常火爆。一天,笔者和朋友去店里吃饭。店里顾客摩肩接踵,好不容易才等来一张桌子。刚入座不久,脆皮五花肉、炒卤肉、素品上来了,月牙烧饼上来了。

脆皮五花肉外脆里嫩,入口爽脆,香溢齿颊;炒卤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香萦口胃;月牙烧饼酥而掉渣,入口香糯。一桌人吃后都大呼过瘾。武明晓老师说年前,她给别人介绍,在这里曾一次性购买了五百块钱的月牙烧饼,足见这里烧饼的好吃。

还没等烧饼吃完,biangbiang面就端上来了。有油泼的,有葱花臊子的,有西红柿鸡蛋的,有炸酱的,许多种类,我吃的是葱花臊子的,面条非常筋道,一送进嘴里,就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爸爸做的biangbiang面,非常美味。

这也许就是电视塔biangbiang面受人喜欢的原因吧。但我对此还是有些质疑,毕竟人有百口,口有百味,要想让进店的所有人都满意,恐怕是做不到的。所以,电视塔biangbiang面馆能够这么深得人心,一定还会有其他秘籍的。

果不其然,在和老板的交流中得知,老板名叫王波,大荔许庄义井人,标准的80后。他的精神里满是村名里的“义”。他参加了大荔夕阳红义工大队,年前还给范家镇西寺子村的孤寡老人送去了衣服和鞋子。自从2013年biangbiang面馆开业以来,他除了严格把关菜品、面食的质量之外,还特别要求服务员注意进店的顾客的性别及职业,然后用特别的方式告诉厨师。厨师则根据顾客的身份,微调biangbiang面的调料及软硬程度。比如有民工进店,厨师就在碗里特意多加一根面条,让民工吃饱吃好。比如是妇女进店,厨师就把味道稍稍调淡一些。就是这种对顾客细微的观察与照顾,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所有进店顾客的口味及需求。

我终于明白,电视塔biangbiang面馆生意特别红火的真谛所在。

文/李跃峰
图  视频/王健康 李少平  董强

上期回顾:

【大荔文学·美食文苑·李跃峰】老李家“睁眼辣子”蘸羊肉

【李跃峰专栏·长篇小说连载】芦苇笔记||第二章

【大荔文学·散文·李跃峰】得月楼羊肉泡

【李跃峰专栏·长篇小说连载】芦苇笔记||第一章

【大荔文学·美食文苑·李跃峰】方肉和条子肉蒸碗


作者简介

李跃峰,大荔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荔县朗诵协会副会长、《沙苑》杂志责任编辑、“大荔文学”主编。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