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登淄川大奎山探访摩崖石刻,位于山顶东南的悬崖石壁上,刻于北宋时距今990余年

 闲云行影 2024-04-27 发布于山东

今天和朋友晴空一块来到淄川昆仑镇的大奎山,一同探寻一处摩崖石刻-大奎山摩崖石刻,现在是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大奎山,也叫大堆山,海拔480.8米。是博山区白塔镇与淄川区昆仑镇的界山。传说,古时大奎山带原是一片汪洋,漫无天际。有一天,忽风一小船从大海漂来,上面满载男女老少。小船顠飘飘悠悠在大海上游荡。忽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差点儿倾翻,危急时刻巧遇如来佛莲花座上的大鹏巡视至此。大鹏看到即将被洪水吞没的小船,为救众生,飞身扑向小船,瞬间化作一座小山,船上的人方才得救,人们将船拴在一处凸显的山峰上,此峰形如鹰嘴状,故又称为大嘴山,后演变为大奎山。

从东边远望大奎山,山峦叠障,峭拔挺立,青山苍翠,交错秀丽。上山的路是由大青石铺成的。咱沿着石路向上攀登,放眼望去满山绿色,满山植被茂盛,鸟语花香。在山腰处刺槐遍植,正值花开,槐花香顠四溢。邑人高誉在《登大嘴山》一诗中写道:“临水意方慊,看山兴转长。柱杖陟其巅,振衣独彷徨。眺览周八极,大地尽莽苍。峻嶒跨青农,潇洒超忽荒。丹叶轻霜艳,黄花绕涧香。暮风吹林壑,凉月浸石床。凭虚以流憩,顿与世相忘。”中途遇到好些个在山上摘槐花的,槐花好吃但是咱还是得爱护树木哈。

半山腰处的路边有一方石碑,“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大奎山摩崖石刻”,看来方向没错啊,不知为何石刻在山顶,而文保碑立在这半山腰处。
在这石碑的前方半山腰处有一座庙“三脱寺”,据史料记载,这原来是座古寺,叫黑山爷庙。庙内有一主殿坐西朝东,砖石结构,前廊有四根六棱石檐柱非常有特色。看庙的建筑形式像是清代的,但是 1920 年版《淄川县志·三续山川》记载:“旧时山上有一古寺,创建年代已无法考证。”

再往上走到了大奎山西麓山腰处,这儿也有一寺庙,没有门匾,好像还在维修。据资料记载,这是吕祖庙。从这吕祖庙的一侧顺着林间小道向上攀登,穿过树林便到大奎山山顶。山峰的东面和南面都是悬崖,站在山顶遥望四周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据明嘉靖《淄川县志》载:“大堆山在县治南二十里,其山势磊磊如堆积然,故名。”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载:“大堆山,县南二十五里,或作大圭山,又曰奎山,山上往往拾有海螺,峭壁间有大铁环,故老相传,为洪水时系船处。”但是大铁环早已不存在了。

大奎山摩崖石刻在这顶峰东南侧的悬崖石壁上。得下到下面的岩石上才能得以看见。小心地下到峭壁前的一处岩石上。摩崖石刻面南,目测高半米左右,宽大约有一米,阴文、楷书,竖写十行,字迹并不端正,刻技粗糙,全文共约48字。

摩崖石刻常年暴露在野外,风刮雨淋,现字迹已风化,受到一定程度损坏,但是大多数字迹还是可以辨认的。清乾隆四十一年《淄川县志》载:“县南二十五里,山顶峭壁间有大铁环,相传为洪水时系船处。今遗迹犹存。其旁石壁上,又刻四十三字,为四行。云:'天圣十年九月一日记(阙三字)住高(阙二字)公起建大寺九座,塔两座。内石峰高四万二千尺大尺,开河一道(阙二字)’右楷书,大二寸许,依稀可辨。按天圣宋仁宗年号,历今已七百余年矣,因附录。”但是现场看这文字与县志记载有所不同。经过辨认为:“记天圣十年九月一日,僧道鉴合性高旅愿,有心起建大寺九座,塔两座,内石□高四万二千尺大尺,松林九座,开河道建□。”天圣十年也是北宋明道元年,为1032年,天圣和明道均为宋仁宗赵祯使用年号,距今990多年了。

摩崖石刻现为市级文保单位,暴露在外,四周乱石,而且在山顶周围的石头上还有许多石刻涂鸦,多数都是登山游客刻在石头上的,有文字,有图案,不伦不类,混淆摩崖石刻,有被毁的色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