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克木:俞楼春仍在 ——敬悼俞平伯先生

 竹山一枝秀pfxh 2024-04-27 发布于江西

图片

本文转自“尔雅国学”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图片

求诗犹忆老君堂。一曲评汤未可忘。

曾学读词钦《偶得》,岂知道德胜文章。

图片
图片

“春在”俞楼旧有缘。只从小技识前贤。

休歌《遥夜闺思引》,伉俪情深到九泉。

图片

附记:俞平伯先生以91岁高龄去世。追念前缘,口占二绝,以表悼念。需要说明的几件事在此作注。我1948年从武汉大学转到北京大学来以后,曾去老君堂俞先生住处拜谒,得到先生手书自印的《遥夜闺思引》。这是先生作的长篇五言诗并序。大约是作于沦陷期间吧?诗继承中国诗歌传统,以儿女语言寄托爱国心情,诗字两美。

1962年在北戴河作家协会的度夏之处又见先生及夫人,得读题《牡丹亭》新作,对汤显祖有情理交融词意并茂的解说。许夫人还给我讲解了有些词句的寓意。夫人携有乐器,还说,若不是到此稍感不适,尚可哼哼小曲。可惜我是纯粹外行,而且不久他们即还京,以致未饱耳福。1936年春我曾在杭州孤山俞楼住过。那是先生的曾祖父俞曲园的故居。曲园老人有诗句“花落春仍在”,应试时为考官激赏并为题春在堂匾额,故全集名《春在堂全书》。

我读曲园著作是先读他的一些精彩对联,后读《右台仙馆笔记》,再后才读《古书疑义举例》,得到很大益处。至于《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则未能学习。对平伯先生也是先读他的新诗,后来又读他的散文。《燕知草》、《杂拌儿》都给我久不能忘的印象。再后才读到《读词偶得》,好像忽然窥见读诗新法,亦即旧法。对其他学术著作也是未能学习。认识俞先生之后只能说对他的为人有个印象,深感读其书必须知其人,但实在谈不上有所了解。先生上承家学,可以说是继承了中国诗文、学问、人品传统之人,当之无愧。

他又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诗人兼新散文家之一,独具特色。《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曾与朱自清先生的同名之作分庭抗礼。在研究古典文学中也有独创见解。列入新文学的开创者之中,他也是当之无愧。可惜的是先生又继承了中国文人学者的另一传统,讷于言而拙于表达其深厚而难以言宣的思想见解。说出写出的恐怕只能是几分之一。这样的生当新旧之交又身兼新旧之长的人现在是屈指可数了。他们能留下的著作实在远远不能表现他们的全貌。诗文发表出来,随即又有新意。没有写出的书永远比写出的书多。中国古人,从孔子、屈原算起,就多是这样。平伯先生也许是属于最后一批这样的古人吧?许夫人已先逝,俞先生又去,想在“夜台”永是一双“如花美眷”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