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师如何为动物而设计?

 江南一鱼6jvvqc 2024-04-27 发布于江西

文章来源:匠山行记

文章已获授权

'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万物生灵,妙趣横生。

如果可以,
我就在天上造个家,
一半给你住,
一半给鸟儿住。
——《人鸟分居》


前言

地球孕育生命,各个物种作为地球的居民都是伦理上是平等的。人类漫长发展的历史也是与自然博弈的历史,动物的自然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人类在城市建造理想住宅的同时,为动物留下一方生存空间,沿用动物天然的建造精髓,在城市中创造理想家园,是我们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专门为动物所建的建筑,但大多数都是站在人类“造物主”视角的形式主义甚至自嗨,动物的需求或许相比之下没那么重要。况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类很难完全共情动物,动物也不会用人类能听懂的言语诉说其感受。

但这不意味着人类可以随意作践动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地相处,而我们能做的有许多,站在动物的角度在城市为它们打造一方良好的生存空间,是建筑师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以下这几个为动物打造的建筑也许能够让它们体会到人类伙伴的关爱。


01

企鹅保护系统

Sajjad Navidi

▲概念图纸

些年,环境破坏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南极,随着气温上升,冰层融化,居住在那里的帝企鹅们,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很多企鹅甚至已经连续三年多,无法养育出幼雏了。

▲概念图纸

伊朗建筑师 Sajjad Navidi 希望可以帮企鹅们建造房子。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开创性的构想,称之为「Penguin Protection System」计划。如果可以大规模筹款的话,将有效地保护企鹅的栖息地,拯救危在旦夕的企鹅们。

▲概念图纸

「Penguin Protection System」具体来说,就是以爱斯基摩人人居住的冰屋建筑为灵感,以帝企鹅喜欢抱团取暖睡觉的习性为基础,设计的一个立体水上小屋。这个小屋远远看去,就像一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小家,近看会发现在空间内部,可以容纳很多企鹅聚居生活

▲概念图纸

如果单看小屋外形,确实不是很出众,是典型的极地房屋。但这个建筑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冰屋的底下,连接着一个类似海绵体的结构。这里垂着一个钟摆式的装饰,是一个可以转化和产生能量的物理机体

▲概念图纸

每当海水流过时,这个钟摆就会随着水流来回晃动摇摆,可以产生能量,启动冰屋外部的一个降温设备,有效降低冰屋附近的温度。当海水流动过大时,意味着附近冰川融化很厉害,产生的能量也会更大,降温幅度也会更大,附近的海水甚至可以重新结成冰块。

这意味着以冰屋为载体的企鹅聚居区,将会变成大型的「水上城市」,帝企鹅们不仅可以在此安家,还可以在冰上嬉戏。

最神奇的是,这个冰屋的上下结构可以拆分。底下的海绵降温体,可以单独拆卸下来,放置到那些融冰特别严重的地方。人工降温,有计划地干预当地气候,延缓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从而有效保障帝企鹅们的生存环境

▲概念图纸


02

动物收容所 

Cole

在越南Cát Tiên国家公园,Cole完成了一系列建筑设计,收容从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熊胆产业中解救出来的熊。建筑师设计出来一个模块化的充满阳光的石笼结构,融合了自然和功能。

该项目坐落在一个复杂地形且交通不便的地区,毗邻茂密的丛林山丘,因此需要一种经济实惠、易于复制的设计,以适应山脉的轮廓并应对场地限制。此外业主动物保护组织还强烈希望使该项目尽可能具有环境可持续性。

“为了减少混凝土的使用,我们开始开发墙体创意将钢网和混凝土饰面保持在巢穴内,易于清洁,可防止感染。用网格创建具有高热质量的石笼墙。内部可以渲染,外部未经处理,使自然介入。

我们使用钢架支撑绿色屋顶,并建造了带有内部庭院的熊屋,为树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为熊提供了食物来源。这些建筑都是东向西的,以减少过热。石笼墙距离屋顶1米,允许良好的交叉通风。

屋顶的切口允许高水平的自然光线进入洞穴,为熊提供额外的舒适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将茂盛生长,屋顶上的绿色植物将向下生长,融入森林之中。

创建一个实用的、功能齐全、具有环保意识和美学品质的避难所的任务并非易事。成品意味着更快的建造时间、有吸引力的建筑和更低的成本;所有这些都有助于为这些残酷的熊胆交易的受害者提供最好的护理和第二次机会。


03

犬舍

高目建筑

自打阿那亚最南端这个三角形“边角料”地块被定位成宠物酒店之后,建筑师和业主关于人和狗的思考就从未停止过。为了在非必要时间尽量避免狗和狗的相遇,在方案初期,就回避了廊式布局,后来综合独立式和联排式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错开的叠合模式,上下一共三十个盒子,出入口互相独立分开。

这样除了解决了这个狗和狗的过多相遇的问题之外,还创造了非常不同的建筑造型,同时拉开的房子之间处理成楼梯并提供地下室食堂的自然采光。在盒子另一侧,因为有进有退,所以部分客房为了避让楼梯就产生了跌级的立面造型,同时也为客房室内的跃层楼梯提供了基本骨架。

由于基地是三角形的轮廓,同样是为了回避狗和狗的对视,设计将客房的主要朝向面向朝外的三边,次要朝向对内围合,内部的表情则以实墙和设备空间为主,这样非平行布局、开窗较少的内院加强了一个方向的透视感,也成为了建成后最引人入胜的重要视角。

由于初始设计中就限定了每个客房盒子的尺寸为6米×9米的基本型,所以30间客房基本上是在这个尺寸控制下,由入口方向及外立面跌级的不同影响而衍生出来各不相同的室内空间,总共分为四个基本型

▲客房功能

室外楼梯对客房形体的影响,基本决定了室内楼梯的走向,所以后来的室内楼梯设计基本上是在几个标高上找公约数算尺寸,这样楼梯变成了室内的一个装置,不但成为了上下的交通核心,还串联了几个供人和狗产生趣味停留的几个小空间。

追求完美的建筑师都对于空间形式的建构逻辑有着近乎洁癖的追求,也就是这样的非框架式建筑造型在最初设计结构的时候最不想出现上下对齐的框架柱,而最好全部是由板式结构来完成,这种上下不对齐的结构体系虽然完美,但对设计和施工要求很高。

建筑师考虑时间及成本,选择了隐藏式的框架结构,利用上下两个盒子的微小的叠合处来寻找框架柱的位置,再用一些建筑手段,让柱子基本消隐在下层客房的空间里。地上的框架部分只在地下室顶板处进行结构转换


04

为蜜蜂打造庇护所

Green&Blu

人类和昆虫之间一直处于一种“暧昧”的关系。一方面,昆虫代表了疾病传播,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昆虫在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充满着钢筋混凝土的今天,人类的居住地越多,相反昆虫的栖息环境则越来越少。英国公司Green&Blu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为昆虫打造庇护所,将自然融入建筑。公司打造了一系列产品,可以让蜜蜂、鸟类甚至蝙蝠,与人类一起栖居在建筑中。而其中最受大众喜爱的便是—— 蜜蜂砖 。

蜜蜂砖的背面为实体,正面则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孔洞,将建筑中的1-2块砌块换成蜜蜂砖,独居蜜蜂便可以在产卵期在这里筑巢进行繁衍。通过这小小的改变,便可以使我们的建筑融入自然一点点。


05

大象博物馆

Bangkok Project Studio

▲建筑鸟瞰

又是一个以“大象“为业主的设计项目,不同的是,基地位于泰国——一个和大象有着特殊情感连接的国家。因为环境的破坏,大象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养象为生的当地少数民族也日益艰难。

为了给大象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表达当地族人与大象的特殊情感。大象博物馆应运而生。

项目中建筑师通过对游客及大象流线的组织,使游客在不打扰大象生活的同时,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大象。倾斜弧状的屋顶,不但使建筑融入当地的景观,同时可以让游客由地面走上屋脊,从第三个角度和大象产生互动


06

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

BIG

“做建筑如同画人像。为客户设计一幢房子就像在捕捉他们的本质、他们的性格和特点,然后融入建筑形态。这次我们的客户就是两只大熊猫,他们喜好孤独的特质需要设计师为他们创造两个相似但彼此分离的栖息地——一个属于她,另一个属于他

熊猫栖息的空间像一个巨大的太极符号,彼此补全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场馆弯曲的线条在一些区域抬升形成了必要分割。场馆位于公园的中心地带,两只大熊猫变成了哥本哈根动物园宇宙的中心。”

▲总平面图

熊猫馆过提供有利于繁殖的安全连续的环境来减少这种珍稀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BIG提出了一个圆形的设计——在现有建筑之间完美地利用了场地条件,并使太极的符号为雌性和雄性大熊猫创造了独立的空间。

然后将建筑和部分地形从“阴”和“阳”的两侧抬升,形成地下的观赏空间,同时创造一个倾斜的地面,使大熊猫自然地面向游客。

熊猫楼由两层楼组成:地面层通过斜坡通道连接内部空间,通过原生的北欧植物,可以在岩石边坡游览,并进入浓密的竹子森林。所有内部功能都设计为让人眼前一亮的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氛围。



07

TIJ鸟屋

RAU Architecten

TIJ是一个蛋形的鸟类屋,位于哈灵水道附近的Scheelhoek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沿岸防线的内侧是大规模的芦苇床,外侧则是一些平坦的沙岛。这些岛屿为一些鸟类提供了繁殖和觅食的栖息地,例如普通燕鸥和篦鹭,以及当地标志性的白嘴端凤头燕鸥等。

▲总体鸟瞰

隧道的内表面被沙子覆盖,能够为燕鸥或涉禽提供栖息环境,外表面则为崖沙燕提供了筑巢的凹洞。“鸟蛋”位于路线的终点,从这里可以观察到正在孵化的燕鸥以及各类生活在水中和水边的物种。

▲结构细节

鸟屋是根据白嘴端凤头燕鸥的鸟蛋形状而建造在沙巢上的,就像天然的鸟巢一样。“鸟蛋”的温床由垂直排列的栗木条、芦苇以及小沙丘构成,“鸟蛋”本身则通过参数化设计实现了形状、结构完整性、木材尺寸以及开口尺寸之间的良好比例。该结构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进行拼装,以便通过小尺寸的木制单元来实现较大的跨度

▲结构细节

“鸟蛋”的下半部分由固雅木(accoya)制成,能够抵御每年数次的淹水。上半部分由松木制成,在全年保持干燥状态。“鸟蛋”顶部覆盖着一层茅草,是从海防的内侧收获而来。茅草屋顶则位于潜在最高水位线上方的位置。内部的地面选用了复合木材(CLT)和混凝土,能够加强结构的稳定性。


结语

值得开心的是,人类与动物的故事一直在续写在地球家园上,未来会有更多为动物设计的优秀建筑,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为了动物更是为了自己守护好这共同家园。

资料引述:

1.在拯救冰川和企鹅这事儿上,人类也真是敢想敢干啊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2.泰国大象博物馆 / Bangkok Project Studio |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com)

3.高目新作:阿那亚“犬舍”,带狗入住的宠物友好型旅馆 – 有方 (archiposition.com)

4.Tij 观鸟屋 / RO&AD Architecten | ArchDaily

5.建筑不止为人服务,20个动物庇护所合集 | ArchDai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