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市场四年,我从印度同事们身上学到的二三事

 sjaxshy 2024-04-27 发布于上海

在四年多的印度市场工作经历中,我有幸与众多印度同事共事,他们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常见的刻板印象可能会让人认为印度人爱占便宜,言过其实。但我的亲身经历却让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和赞赏。以下是我从这些独特个体身上学到的宝贵特质,它们不仅令我惊艳,还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图片

01
让同事都看见你

我们的产品曾经推出了一个功能:允许占星师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星语”,每篇都会被展示在他们的个人页面上,供所有用户浏览。当然,每篇“星语”在发布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以确保内容的合规性。在我偶尔进行的一次内容抽查中,竟然发现了几篇内容与我们的标准有些出入。于是,我联系了负责此事的印度同事,希望他能进行必要的修改。

担心仅仅通过文字沟通可能会有所遗漏,我决定直接打语音电话给他。详细解释后,他不仅立刻明白了我的意图,还迅速完成了修改。在这之后,我随口问他是否有什么新鲜事想要和我分享,没想到这一问竟然引出了他近期主负责的一个活动。

他告诉我,他最近在忙着筹划一个Meetup活动,邀请了直播间送礼物排名前三的用户与占星师面对面交流。这个活动持续了一周,显著提升了当周的日均收入,几乎所有的增长都归功于这次活动。他还特别向我展示了活动的成果和相关文档。

尽管我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但当他意识到我对他的工作不够了解时,他却显示出了难以置信的耐心以及热情,详细向我解释,与我分享他的初衷和思考过程。询问他是如何得到这些灵感时,他谦虚地回答,这都是他之前在MBA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的运用。这段经历让我对他的看法完全转变,从起初的质疑到后来的赞赏,他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解释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反观自己,我可能只会觉得完成任务是理所当然的,很少会像他那样兴致勃勃地和同事分享自己的成就和项目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然而,正是这种开放和分享的态度,让他更容易被人注意到,并在有机会时成为别人心中的首选。这不禁让我思考,也许我也该学习他的这份热情和主动,让自己的工作成果为更多人所见。

图片


02

积极主动,扭转坏印象

在我们决定将多年更新的安卓应用搬运到App Store的大舞台上时,我们面临了一个卡点:Apple ID的登录问题。由于公司主体问题,必须要本地的印度同事出面解决,中国人不能出面。

首先,我联系了名叫A的印度同事,印度团队中一个稀有的iPhone用户,希望他能帮忙。但是,A同事的表现让人有点儿...怎么说呢,有点像那种需要手把手指导的新手,每一步出现问题,都要我来告诉他下一步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而这整个过程耗费了我整整五个宝贵的小时还没有结果。

于是,我转向了另一位持iPhone的印度同事B,这次我重新同步了同样的需求。这位神奇的B同事,语音会议结束后仅五分钟,就带来了进展的好消息,并告知我,进度更新邮件已经转发至我的邮箱。B同事利用自己的Apple ID联系到了苹果客服,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显然,A和B在问题解决能力和反馈速度上的差距如同天壤之别。因此,我决定让B同事在这方面承担更多工作,并在团队会议上表扬了他的贡献,暗示未来可能还会继续依赖他。

面对这一情况,A同事显然感到了危机,通过lark向我解释,感觉到我的不满之后,他甚至打电话给我,尽力解释每一次任务的具体情况。我便建议,如果他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处理,就应该提前告知我,这样我可以及时调整计划。A同事并未就此放弃,他在当晚下班后还在Instagram和Snapchat上联系我,连连道歉,并表达了希望还是能参与未来的iOS版本的更新的愿望。

在随后的两天里,A同事的表现有了显著提升,他及时反馈了我发给他的文档,并积极提出了补充建议,确保了任务的顺利完成。A同事在面对质疑时不放弃、表达持续努力改善的态度,实际上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如果是我,可能会选择更加低调地工作,而不是不断地解释,但A同事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赢得了我的尊重,也为他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03

关注情绪,先搞定人再搞定事

事件一:

在我与印度同事C的长期远程合作中,我们的交流方式涵盖了文字、语音及视频。有趣的是,每当我们通过语音对话,如果他察觉到我的声音略显低沉,C总是会停下来先关切地问:“Xiaoyan, Are you fine?”在确认我情绪状态不错之前,他不会直接开始谈论任何工作相关的内容。我们的沟通有时也不局限于工作,也会有个人生活的分享和关心。因此协作一直很顺畅。

事件二:

2022年下旬,我的生活因家庭纠纷而陷入焦虑,正当我为我妈拒绝就医的困境犯难时,一位曾经的印度同事——也是我们平台的占星师,伸出了援手。他建议不必付费请中国的僧人,而是通过视频聊天由他来先尝试解决问题。

那些夜晚,他通过视频与我妈妈对话,我担任翻译。他不仅仅每晚询问我妈的睡眠质量和当日感受,还引导她进行冥想和铜锣疗愈。他用十分幽默的方式和我妈沟通,使得沟通过程中,我妈的笑声频频。

几晚的交流,极大稳定了我妈的情绪状态,也让她愿意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我首次意识到,与其试图用逻辑说服,不如通过倾听和理解,来真正触达对方的心。而我多年来其实一直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以及我妈的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