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分明

 富平人原创馆 2024-04-27 发布于陕西

分 明

文/张伯科

我出生在距离渭水和泾水均不很远的关中农村。很小时距家不远的石川河和温泉河(因河道长满当地用做建筑材料的芦苇,故又称作苇子河)常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小时候和哥哥去姑姑家,路过温泉河畔的一个磨坊,看到流水推动磨盘转动,就觉得非常奇妙。

图/田宝平

春天里母亲和邻居用手推车载上经过一个冬天,有点汗臭味的衣被,到石川河边洗涤。清清的河水慢慢地流淌,母亲她们在河边洗衣服,我们小孩在铺满鹅卵石的河滩戏闹。在洗衣服的时候,大人常常叙说一些我们这些对什么都感到有趣的事情。

“泾渭分明”就是那时候听长辈讲的,而且一直觉得泾水流入渭水后不曾混合,和当时流行的秦腔戏“三滴血”中滴血认亲一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以后随着人们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温泉河逐渐断流,石川河也只有上游纸厂排出的带有特殊气味的污水,河的概念越来越模糊,脑海中也很少浮现出“泾渭分明”的影子。

过去的石川河 图/陈建军

到了上一世纪六十年代后,由“分明”构成的词和以后的流行歌曲一样,一下子火了起来。人们随口而来就是“爱憎分明、是非分明、善恶分明、美丑分明、正邪分明、立场分明、昼夜分明、黑白分明……”等等,好像所有事物都以极端状态存在。甚至有更令人惊诧的是还有更极端的人,开口闭口都是“最最最……”等无法度量的话语,对意见不同的人,就要把他们打倒在地,还要踩上一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高楼大厦也不是资本主义”等名言如同春风,吹绿了大地,开始有了百花盛开的景象,街上的行人也不再是灰蒙蒙一片,离得远点也能辨出男女。人们的思维也逐步变得理性。

我们逐步认识到世界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去某个地方,也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只是要选择一条更适合我们自己的路。我们要办好一件事情,用这个方法固然很好,用那个方法也未必不妥。净下心来细思,凡事都要争个对错未必就好,只要心存善念,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的和怎么看的,而是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尽力而为”,累了,歇歇再干;烦了,读点有趣的书,听会美妙的音乐,等自己心情平静了,再想想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想明白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总而言之活着就不要苟且,而是尽可能做点想做、能做并且有益的事情。

我们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凡事多想想,切勿非黑即白,在极端上打转。相信在昼夜之间还有清晨黄昏;除了爱憎还有亲情友情;绝大多数人也不是美得令人惊艳丑得令人生厌;好人心中也有不测,坏人也会良心发现;口中念念不忘“最最最……”的人也走了极端。我们需要的是充满人间烟火、平淡而非无趣、和睦而非争斗地过好每一天。

作者简介:张伯科,陕西富平张桥人,国内著名肾病专家,大量论著见于国际国内各类医学刊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工作于、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现已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