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夏史--1.1党项源流

 碧血黄沙66 2024-01-06 发布于上海
西夏--以党项为主体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国名大夏,又号大白高国。在汉籍中习称西夏,又有唐古、唐兀、河西、弭药等称。先后与辽、北宋及金、南宋鼎立。疆域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甘肃省大部、陕西省北部以及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共传十代,至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
说到西夏,就不得不提西夏建国的主题民族--党项族,关于党项族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汉代西羌分支,据隋书、旧唐书记载,党项羌为汉代西羌别支,由于东汉时期凉州不断爆发羌乱(名为羌乱,实为当地汉族豪强领导的维护地方利益的动乱,羌人多为驱使),东汉朝廷及之后的曹魏和西晋朝廷对于西羌地区,一直实施高压政策,设置护羌校尉,不断打压分化羌人,后西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附归于朝廷管辖,在今甘肃东南地区居住,另一部分西窜至今甘肃、新疆部分地区。南北朝末期东迁至临洮、西平等地区。
2.北魏鲜卑拓跋氏后裔,辽史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其地则赫连国也。金史记载:“其先曰托跋思恭,唐僖宗时,为夏、绥、银、宥节度使,与李茂贞、李克用等破黄巢,复京师,赐姓李氏。”这也就是为什么拓拔元昊又叫李元昊的原因。
以上两种说法,本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具体原因如下:
1、人口原因,据史书记载党项羌人“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拔氏,而拓拔最为强族。”根据上述记载,大部落万余骑,小者数千骑,拓跋为最强,我们就按照首领大部落的标准再扩大估计,拓跋部为2-3万骑,这样才能够具备领导资格,统领党项族进行迁徙,这个时期,党项八部共计共有十余万骑,从而估计人口约为三四十万,而据史书记载,党项族先后经过三次迁徙,且在迁徙过程中人口损失严重,主要原因为在隋朝时期,党项族降而复叛,至最终迁徙并定居夏、银地区,唐太宗赐地居住的时候,这个时候党项人总共只有30余万人,这其中经过了大约50年的时间,党项人才重新恢复至迁徙之前的人口数量。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而秃发鲜卑在魏晋时期从塞北地区南迁至甘凉一代,建国南凉,巅峰时期有部众50余万,疆域管辖青海东部、甘肃全境、宁夏部分地区,基本上涵盖了党项族通常活动的地区,但是,南凉统治时期,党项族各主要部落西迁今新疆哈密及甘肃玉门关等地区,和前凉并没有太多的隶属关系,且前凉为北魏所灭以后,秃发鲜卑部落人口损失众多,而乞伏国仁建立的后秦,连拓跋鲜卑部族都不是,因此,更加不可能是党项族主要部落改名拓跋的原因了,因此,党项族并不是秃发鲜卑的某一个分支,而是羌族的分支。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2、羌族部落原因,古羌族从上周时期就在我国西北地区繁衍生存,虽受到商朝的打压,但是并没有太多影响。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到汉朝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羌族部落在今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区已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发展并分化为上百个分支,甚至于吐蕃也有羌族后裔的说法,且东汉末期,羌族部落实力强大,东汉朝廷灭亡的器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之久的羌族叛乱。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羌族部落一直都是西北地区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强如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都得与羌人结盟,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也得借助羌人的实力,可见羌族此一时期的强盛,且党项羌在这一时期,所处区域并不在争斗的核心区域,因此党项族被南凉或者后秦等鲜卑部落同化的可能性很小,而慕容吐谷浑属于鲜卑族失势的一支,千里迁徙到青海湖地区、属于典型的外来部落,同时他们与拓跋鲜卑也属于争斗关系,假如是他们同化了党项族的话,也不可能让党项族下面有以拓跋为姓氏的部落存在,而在吐谷浑和党项并立的时候,中原王朝一直利用这两个部落来牵制逐渐崛起的吐蕃王朝,因此,也不可能允许两个部落互相攻击,而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两个部落并存时期,一直属于关系比较和睦的状态,因此,我认为党项族就是羌族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鲜卑部落发展而来的。
3、文化风俗原因,我们都知道,东胡系的少数民族,属于渔猎民族,因此鲜卑族也不例外,鲜卑族的主要生活风俗为随水草放牧,居无定所,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贵少而贱老,其性悍塞。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以母有族类,父兄无相仇报敌也。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可见鲜卑族为母系氏族传统社会状态,且鲜卑族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男子成婚以后要髡发,即剃光头顶的头发,四州头发结辫,这是鲜卑族的典型民族特征,同时信仰萨满教,由于鲜卑族与中原王朝接触很早,因此在一部分贵族和边境地区的鲜卑人,也有信奉道教的,这些特征在后面的室韦、契丹、女真等民族身上也有类似的特征;而党项族的风俗传统却大相径庭,俗皆土著,居有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羊毛覆之,每年一易。不事产业,好为盗窃,互相凌劫。尤重复仇,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求大麦于他界,酝以为酒。可见党项族的主要生产方式为畜牧,同时由于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和重视复仇,因此,在党项族部落里,男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发型方面,也是与鲜卑族不一样的。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根据历史记载和李元昊建国称帝以后下达的秃发令来看,党项族男性的发型为地中海发型,即中间剃光,四周保留头发,但是不结辫,同时男性均重环垂耳,这是党项族男性的典型发型和饰品特点,同时党项族信奉佛教,虽为土房,但中间的房屋摆放神位祭祀,不能住人,主人家及客人只能居住在两边的偏房,同时每三年各个部落会齐聚一处,焚火祭天,而鲜卑族是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饮燕毕,然后配合。如果说两个民族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也就是两个民族都是贵少而贱老,党项族有记载族人长活一百五六十岁(可能为吹嘘的居多),年幼的人死去,亲人们会痛哭流涕,而年老的人死去,大家会举行宴会;鲜卑族也是有类似的贵少而贱老的习俗,而且鲜卑族男性在妻子家地位很低,相当于仆役。
至于为什么有拓跋部这么一个部落名称,我想应该是,党项部落在北周时期宕昌国灭亡以后,迁徙回故地,当时北周主要势力除了汉族地主之外,也就是拓跋鲜卑贵族了,尤其是六镇起家的军事贵族,多数都是鲜卑贵族,连杨坚这样的大地主官僚,也给自己起鲜卑名字,那么作为一个边境朝贡的弱小部落,其中有一些分支改名拓跋,也有攀扯关系的想法吧。
以上就是本人关于党项族起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有错漏,敬请指正,下一期,我们就要正式开始与中原王朝打交道了。
 ——文:小九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

文明与地缘】系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