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处除三害》观后感: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吗?

 以仁通志 2024-04-28 发布于陕西

《周处除三害》电影剧照

小时候看电视剧,经常听里边的僧人说一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听了觉得不公平,凭什么坏人放下屠刀就能成佛,如果成佛这样简单,那就先去做个坏人,然后放下屠刀就行了,这样既体验了做坏人的好处,又能瞬间成佛,何乐而不为,真是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今天想分享一部电影的观后感。

这部电影是前段时间上映的《周处除三害》,故事剧情大致是这样的:

男主陈桂林是一名通缉犯,逃了四年,一名女医生告知他肺癌晚期,活不了半年,劝他不要东躲西藏,而是去自首,死前在世上留个名,也不算白活一场。陈桂林内心斗争很久,在关公面前抛圣杯,选择了去自首,在排队中无意间看到本地区排名前三的通缉犯照片,他位列第三,他对着照片突发奇想,觉得自己反正要死,不如把排名前两位的通缉犯杀了,然后再自首,这样做既能在世上留名,还能为社会除害,一举两得,他越想越激动,觉得这个想法太好了,于是放弃自首,然后一步步实施了这个想法。

电影中的陈桂林是我们眼中的坏人,电影一开场他就跟警察搏斗,让警察失去一只眼睛,场面有些残忍,让观众对他产生恨意。到了电影结尾,观众对他没有恨意了,可能还有人觉得他是正义的化身。前后差别如此之大,为什么呢?

因为陈桂林真正做到了放下屠刀。什么叫放下屠刀呢?

一个人做了很多坏事,一天忽然忏悔,认为自己做错了,希望重新做人,这叫放下屠刀吗?叫放下屠刀,这叫占便宜,因为没有对自己做的坏事付出实实在在的价。换句话说,要想放下屠刀,就要为自己做出的坏事付出代价。

程桂林去警察局自首,是他放下屠刀的起点;他将手中的屠刀对准另外两名通缉犯,是他放下屠刀的过程;他入狱后被执行死刑,是他放下屠刀的完成。至此,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手中的屠刀才算真正放下了,有了一点佛的影子,所以观众从开始的恨转变成了最后的敬。

在陈桂林放下屠刀的过程中,他是有侥幸心理的。第一次是他去关公面前抛圣杯(类似抛硬币),说明他内心在做激烈的斗争,他抛了第一遍,显示的结果是让他去自首,他不接受。于是抛第二遍,还是让他去自首,他不接受,然后接连抛了五六遍,他开始认命了,不过我相信他心里依然不接受这个结果。他之所以去自首,不是因为关公面前抛的圣杯决定的,而是活不到半年的现实逼着他去的。

第二次侥幸心理是他准备杀那个搞灵修的通缉犯的时候,他的本意是去杀对方,结果被对方伪装出来的真善美迷惑了。这名通缉犯伪装成慈悲的'尊者’,时常关爱陈桂林,告诉他只要放下所有钱财,身上的罪恶和肺癌都会消失。陈桂林心动了,交出了自己的所有钱财,心甘情愿的加入这个组织,他觉得组织里的人和善可亲,纯洁善良,大家谈着乐器,唱着圣歌,听'尊者’讲述人生的真理,认为美好的生活从此开始了。

有人可能不理解陈桂林为什么会被这位搞灵修的尊者迷惑,更不理解那个宁可被枪打死也不愿意离开这个邪恶组织的弹唱的女人。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两个字:一个是贪。一个是痴。

陈桂林是贪,那个女人是痴。

陈桂林之所以被这个所谓的'尊者’骗走钱财,是因为他觉得用100万来消除自己犯下的罪恶和治愈肺癌,是很划算的。这样做的话,既不用去自首,还能健康地活下去,在'尊者’的带领下他内心的罪恶感在逐渐消失,真是一举三得,'尊者’告诉他实现这一切只需要付出100万,面对这种诱惑,陈桂林怎么可能不动贪心呢,这就好比花100万换100亿的彩票,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这种诱惑 !

至于那个宁可被枪打死也不愿意离开这个邪恶组织的弹唱的女人,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痴。她有宫颈癌,没办法生育,但她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到了痴迷的程度,把生孩子看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这位通缉犯'尊者’用同样的方法来欺骗她,虽然电影里没有讲出来,但我猜想这位'尊者’是这样对她说的,只要她舍出所有的钱财就能生孩子。人在痴迷的状态中,谁给了她希望,她就会听从谁的话。陈桂林认为自己杀了一个通缉犯,但在这个女人的视角里,陈桂林杀死了自己活着的希望,她心中的'尊者’死了,她的心也就死了,所以她表现出了不怕死的状态。在我看来,这不是不怕死,而是她觉得活着没有了意义,她生孩子的希望破灭了,绝望了,被自己的痴害死了。

人啊,要想不被人欺骗,就不要贪嗔痴,沾上任意一个,就种下了被人欺骗的因。这里重点讲一下贪,什么叫贪呢?企图用很小的代价去换取很大的价值的行为就叫贪,比如花了10块钱就想中500万的彩票,比如去寺庙烧了十几块的香就祈求神佛保佑自己发大财,比如读了一两本佛经就希望自己觉醒成佛,比如流泪忏悔了几句就希望自己犯下的错事一笔勾销,比如少吃了两顿饭就希望自己瘦下来......

回到文章的开头,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是一种贪心的表现,期待用一个放下屠刀的廉价念头来换取成佛的无上价值。这个俗语之所以这么流行,大概是佛教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它知道一个人弃恶从善是很难的,成佛更是难上加难,一个坏人要做好人,需要日积月累的做好事才行。佛教为了劝人向善,所以把它说得很简单,只要有放下屠刀的念头就可以成佛,坏人听了就容易产生弃恶从善的念头,虽然只是一个廉价的念头,却有正面积极的意义,这算是一种良苦用心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