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给了他400元的收藏费,如今这幅画却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大百科全书 2024-04-28 发布于广东
 1948年的7月23日,罗中立出生在了重庆。他的父亲是一名艺术爱好者,在父亲的工作之余,总会带着自己和哥哥出去画画。这对于罗中立来说,正是他的幼年启蒙。因为深受父亲的这一点感染,所以让他最后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1977年的时候,罗中立入读了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在大三那一年,他已经33岁了。罗中立是全班年纪最大的一个学生,他本人也特别的勤奋。每天都是晚睡早起,并且随身背着画框,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而在他厚厚的画稿堆里,随处可见的田间地头的农民,挑着重担的挑夫,以及留守家中的老人。
 
其实对于罗中立来说,他会考上四川美术学院完全就是一个意外。当年他根本就没有想过画画,只想要养家糊口。那一年他和妻子商量着结婚,而妻子的母亲是一名知识分子。
 
所以当时罗中立的岳母提醒他要抓紧参加高考,高考过后如果能够顺利大学毕业,那么到时候工资就能涨很多。对于一家人来说生活也能提高很多,所以出于这种想法,罗中立才参加了高考,并且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
 
在他上大学的时候,电影行业在慢慢的发展起来。在这种时候,罗中立准备参加了全国美展,会受到大环境的改变。这让罗中立意识到,如果想要能够顺利参展,那就必须要画一些特殊的题材。
 
而在罗中立心中,这个特殊的题材应该是他所熟知底层人民的肖像。从小跟着父亲开始学习画画,在截止到当时,罗中立也画过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人。
 
罗中立突然想到自己之前一个大年三十,在家门口公共厕所旁见到的一个人,那是一个特殊的人,守粪的农民!
 
因为当时对于农业来说,化肥还没有生产出来。所有人想要种地,必须要采取粪便来作为肥料。为了能够守住粪便,那个时候便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守粪工。
 
会有人特地的雇农民来看,而这个农民需要从早到晚的蹲守在公共厕所旁,防止有其他人来捡粪。
 
当时在这个人身上,罗中立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感。他想要画出这样一张画,来替这些人发声。后来他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巴山写生时见到的农民,于是他就将二者结合起来,画出了《父亲》。
 
画中人物头上的白布和神情,最近来自当时的那个守粪的人。而手里的饭碗,则是另外一张画作上的军用水壶。
 
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这幅画上人物脸上清晰的皱纹。这个皱纹就像是人的皮肤一样,画的栩栩如生。而他之所以能够画出这些清晰的皱纹,完全是因为当年他给彝族老人画出过写生。这些皱纹全部都是从那些老人脸上,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真实皱纹。
 
这幅画在被送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参审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专家都被震撼到了。这些年优秀的画作有很多,但是像这样能够将真是情感透过话展示出来的却是为数不多。
 
在场所有专家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幅画上还有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地方。那就是画中人物头上夹着的烟卷,最终在场一位专家定夺之后,决定将这个烟卷改成圆珠笔。
 
而这个决定更是让画作更加的深了一层的层次,这个农民立刻成为了新时代的农民。而罗中立对于这幅画的改变,他也是非常同意。
 
这幅画一举成名,在四川青年美展和全国青年美展中荣获一等奖。并且还以此作为封面,发表在了1981年第一期的《美术》杂志上。
 
这幅画逐渐走向了全国,同样也吸引了很多人的争论。很多人质疑罗中立的这一幅画其实污蔑了农民,认为这个时期的农民生活应该没有那么艰苦。罗中立是恶意,将农民的形象悲惨化。
 
虽然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同样也有一些支持的声音。有人认为这幅画能够引人共情,这些年来不知受了哪种风向,各个画之间更是充满了高大上的形象。很少会有这种为底层人民发生的画作,这幅画真实的揭露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幅画给罗中立带来了450元的稿费,在那个人均只有三四十的工资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在拿到这笔稿费的时候,罗中立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全班所有同学吃了一顿大餐。同样大概是受罗中立的影响,他们这一届诞生了很多知名的中国艺术节。
 
直到如今再来看这一幅画,仍旧能够引人共起。画作中的人是一个淳朴憨厚的农民,相对于其他那些光彩的人物来说,他更能够引人深思。不论是他脸上的皱纹还是手上的污痕,这都是他的人生履历,这都是岁月所雕刻出来的。
 
这幅画作直到现如今已经翻了无数倍,就是成为了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在2021年的时候,正是被首次进行了系统的修复。而这幅画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作品,画中的人物更是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
 
(信息来源:《父亲》(罗中立创作油画作品)-百度百科)
(信息来源:罗中立:被油画《父亲》改变的一生-中国新闻网)
(信息来源:罗中立(中国当代油画家、教育家)-百度百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