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些金属材料知识---钢铁(1)

 jc_ipec 2024-04-28 发布于浙江

写在前面

本文是在ChatGPT 4.0的帮助下学习和完善。

文中图片资源均在网上下载。

线

钢和铁的基本相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铁可以存在于几种不同的晶体结构中,这些不同的结构被称为“相”。在Fe-C相图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种铁的基本相:

1.α-铁(Alpha Iron)/ 铁素体(Ferrite):

温度范围:室温~912°C

结构: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

特点:是最软的铁相,含碳量非常低(最高0.02%),磁性(在768°C以下为铁磁性,称为居里点)

2.γ-铁(Gamma Iron)/ 奥氏体(Austenite):

温度范围:912~1394°C。

结构: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

特点:在室温下不稳定,但可以通过合金化稳定化。奥氏体能溶解的碳量最多(约2.06%),是钢热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相。

3.δ-铁(Delta Iron):

温度范围:1394~1538°C(铁的熔点)。

结构: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

特点:在铁的熔点附近出现,与α-铁结构相同,但处于更高的温度。

4.渗碳体(Cementite)/ 铁碳化物(Fe₃C):

不是纯铁的相,而是铁和碳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结构:正交晶系结构。

特点:非常硬且脆,是钢中硬度的主要来源。

5.珠光体(Pearlite)

性质:珠光体是由铁素体(Ferrite)和渗碳体(Cementite, Fe₃C)按照一定比例层状交替组合而成的微观结构。它在共析点(0.76% 碳含量,大约727°C)形成,当共析钢(或接近共析成分的钢)缓慢冷却时,奥氏体将转变为珠光体。

特点:珠光体是一种具有中等硬度和良好韧性的微观结构。其性能介于软的铁素体和硬而脆的渗碳体之间。珠光体的硬度和强度较高,主要用于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应用场合。

6.莱氏体(Ledeburite)

性质:莱氏体是在铁-碳合金中碳含量超过2.06%(即过共晶成分)的合金冷却时形成的一种组织。它是由共晶混合物组成的,这种混合物包含奥氏体和渗碳体。在慢冷过程中,奥氏体部分会转变为珠光体,所以莱氏体通常由珠光体和渗碳体构成。

特点:莱氏体在铸铁中很常见,特别是在白口铸铁中。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脆性,通常不适用于承受冲击负荷的应用。莱氏体的存在显著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7. 贝氏体(Bainite)

结构:贝氏体是一种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的钢铁微观结构。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从过冷奥氏体转变而来,具有细小的铁素体和碳化铁(Fe3C)颗粒交替分布的特征。通常呈现为非常细小的片状或针状结构,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上贝氏体在较高的转变温度下形成,具有较粗片状结构;下贝氏体在较低的温度形成,结构更细、更均匀,通常被认为性能更优。

性能: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通常高于珠光体但低于未回火的马氏体。这是由于其细小的微观结构和碳化物的均匀分布所贡献的。贝氏体的韧性比马氏体好,尽管硬度较高,但由于其细微结构,它能在较高的强度下保持较好的韧性。与马氏体相比,贝氏体的可焊性更好,主要是因为其碳含量较低和更细致的微观结构。

8.马氏体(Martensite)

结构:马氏体是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淬火)得到的一种非平衡微观结构。其晶格为体心四方(BCT)结构,与奥氏体的面心立方(FCC)结构相比,其碳原子在铁原子格点间的过饱和导致晶格畸变。

性能:马氏体的硬度非常高,但同时也较为脆弱。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低延展性,适用于需要极高耐磨性的应用,如刀片、模具等。

9. 回火马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

结构:回火马氏体是将淬火后的马氏体加热到低于奥氏体化温度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在回火过程中,超饱和的碳从马氏体基体中析出,形成极细小的碳化物颗粒(如Fe3C),减少了晶格畸变。

性能:通过回火,材料的韧性得到改善,硬度略有下降,但更加均衡。回火马氏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较高的韧性,广泛应用于结构件和工具钢。

10. 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

结构:索氏体本质上是细珠光体,由非常细小的铁素体和渗碳体交替层组成。回火索氏体是索氏体经过回火处理后形成的微观结构,其中碳化物尺寸略有增长,分布更为均匀。

性能:回火索氏体具有比珠光体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较好的韧性和塑性。常用于需要较高强度和韧性的汽车零部件和工程结构。

11. 回火屈氏体(Tempered Troostite)

结构:屈氏体是通过快速冷却奥氏体但冷却速度稍慢于形成马氏体的速度形成的一种微观结构,特征是非常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回火屈氏体是屈氏体经过适当的回火处理后形成的结构,碳化物粒子略有长大和圆化,提高了材料的整体性能。

性能:回火屈氏体的硬度和强度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适用于需要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应用,如齿轮和轴承。

线

碳素结构钢(Carbon structural steel)

用于各种建筑和机械结构中的钢材,因其优秀的力学性能和适应性而被广泛应用。这类钢材具有高强度、良好的韧性和焊接性,适合于承受各种负载和应力的结构。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工程结构钢的合金牌号和其基本用途:

Q235 - 这是最常用的低碳钢,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钢筋、螺栓和焊接结构。

Q345 - 这是一种稍微强度更高的低合金钢,常用于桥梁、车辆、船舶、压力容器和结构构件。

ASTM A36 - 美国标准的碳素结构钢,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和重型机械制造。

S355 - 欧洲标准的低合金高强度钢,用于工程和机械结构,特别是在载荷较重的应用中。

ASTM A572 - 美国标准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用于高要求的结构应用,如大跨度桥梁

Q235

应用领域:Q235是中国标准的低碳钢,广泛用于建筑结构件、桥梁、船舶和车辆制造中,以及作为钢筋或制造各种硬件工具。

服役条件:被设计用来承受中等负载和温度条件,通常用于不承受高冲击或极端环境的结构。

微观结构:主要由铁素体组成,少量珠光体。

基体相:Q235 钢是一种碳素结构钢,其基体相主要是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由于其碳含量较低(通常小于0.22%),所以铁素体是主导的微观结构,珠光体含量较低。

强化相:在Q235钢中,强化相主要是珠光体中的渗碳体(Fe3C)。由于碳含量不高,渗碳体的分布不是特别丰富,因此Q235的强度和硬度相对较低,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力学性能范围:

屈服强度:约235 MPa

抗拉强度:375-500 MPa

延伸率:通常大于26%

常见的失效因素:

由于较低的碳含量,Q235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较低,容易出现磨损。

在高负载或冲击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塑性变形。

Q690

应用领域:Q690是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主要用于要求极高承载能力的工程结构,如重型机械、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压力容器和在矿业及其他重工业领域的结构部件。由于其高强度,它也被用于制造各种吊装设备和大型运输车辆的关键组件。

服役条件:设计用于承受高负载和动态载荷,预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操作,如高冲击、高压或低温环境,需要较长的使用寿命和极高的耐久性,以承受长期的疲劳应力。

微观结构:Q690钢的微观结构主要由细小的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其中珠光体含量较高,可显著增强材料的强度。此外,还可能包含细小的碳化物和其他合金强化粒子,这些微观强化机制有助于提高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基体相:Q690 钢是一种高强度低合金钢,其基体相同样是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混合体,但与Q235不同的是,Q690钢的碳含量更高,珠光体含量更丰富,这提供了更高的强度。

强化相:Q690 钢的强化相同样包括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但由于合金元素如锰、硅、钼和钒的加入,Q690 钢中还可能形成其他类型的碳化物、硅化物或其他合金化物。这些微粒尺寸小、分布均匀的强化相提供了额外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了合适的韧性。

力学性能范围:

屈服强度:约690 MPa

抗拉强度:约770-940 MPa

延伸率:通常在14%以上

常见的失效因素:

疲劳破坏:在重复载荷作用下,高强度钢会出现疲劳裂纹,尤其是在结构设计或制造存在缺陷的情况下。

脆性断裂:尽管Q690钢具有良好的韧性,但在极端低温或高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脆性断裂。

应力腐蚀:在某些化学环境下,高强度钢可能会遭受应力腐蚀开裂,特别是在存在张力的情况下。

双相钢 (Dual Phase Steel, DP Steel)

双相钢因其优异的强度与延展性的组合,广泛用于汽车工业中的安全关键部件,如车身结构、门梁、保险杠和底盘部件。此外,它们也被用于制造轻量化的高性能结构,减少整体重量同时保持或提高强度和安全性。

服役条件:

受到高动态载荷和碰撞冲击的影响,尤其是在汽车工业中,需要良好的成形性以适应复杂的部件设计,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焊接性。

常见牌号:DP600、DP780、DP980

微观结构:双相钢的显微结构由软的铁素体基体和硬的马氏体岛组成。这种组合使得双相钢在高强度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延展性。马氏体相通常呈岛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这种分布方式有助于在承受载荷时延缓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整体韧性。

基体相:铁素体(Ferrite)

结构:铁素体是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铁相,其碳溶解度较低,相对较软和延展。

性能:铁素体为双相钢提供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是这种钢材良好成形性的基础。它也帮助提高焊接性,因为较低的碳含量减少了焊接过程中的裂纹倾向。

强化相:马氏体(Martensite)

结构:马氏体是体心四方(BCT)结构的铁相,由奥氏体在快速冷却过程中转变而来,其特征是高碳含量和晶格畸变。

性能:马氏体极大地增强了双相钢的强度和硬度。虽然它的存在降低了整体的延展性,但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通常控制在较低水平(通常不超过30%),以保持合理的塑性和韧性。

力学性能范围:

强度和硬度:双相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通常在500 MPa到1200 MPa之间,这取决于马氏体的比例和钢中的合金元素。

韧性:虽然双相钢的韧性低于纯铁素体钢,但相对于其他高强度钢材如完全马氏体钢,它们仍然表现出更好的韧性。

成形性:双相钢的成形性较好,适合复杂形状的冲压和成形,这使得它们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尤为受欢迎,用于制造减重且安全的部件。

常见的失效因素:

延性断裂:尽管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展性,但在极端成形或超过材料极限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延性断裂。

应力腐蚀开裂:在某些腐蚀性环境中,存在拉应力的情况下,双相钢可能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焊接问题:虽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但不适当的焊接参数可能导致焊缝区域硬化,影响焊缝质量和整体结构的性能。

调质钢(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调质钢是通过热处理过程—淬火和随后的回火—获得的一类钢材。这种热处理过程增强了钢材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和韧性,使其适合于承受高应力和磨损的应用。

应用领域:调质钢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耐磨性的领域。汽车工业,制造齿轮、轴和其他承载部件。建筑和结构工程,高强度螺栓、钢筋和桥梁支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钻探设备、油井管和其他承受极端压力的部件。采矿设备,矿山机械部件,如钻头和切割工具。重型机械,起重机构件、工业刀具和模具。

服役条件:高负载和高应力环境,动态和静态载荷的影响,摩擦和磨损环境,有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操作,如极端温度。

常见牌号:

AISI 4140:中碳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广泛用于制造要求高韧性的工业部件。

AISI 4340:含有镍、铬和钼的低合金钢,提供极高的强度和深度硬化性。

EN19(42CrMo4):含有铬和钼的中碳合金钢,用于

微观结构:主要由回火马氏体组成,这种组织通过淬火形成硬而脆的马氏体,然后回火过程中,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极细小的碳化物颗粒,这些碳化物均匀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中。这种结构减少了晶体畸变,从而提高了钢的韧性和延展性。

基体相:回火马氏体

结构:回火马氏体是从淬火后的非常硬的马氏体通过回火处理形成的。淬火处理首先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化区间,然后迅速冷却以形成马氏体。随后的回火过程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目的是减少内部应力和增加韧性,同时保持较高的强度。

强化相:碳化物

形成:回火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如Fe3C(渗碳体)是调质钢的主要强化相。这些碳化物在微观尺度上分布均匀,有助于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增强钢的强度和硬度。

作用:这些碳化物不仅增强了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还通过细化马氏体晶粒,改善了整体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范围:

屈服强度:从550 MPa到700 MPa不等。

抗拉强度:从700 MPa到2500 MPa不等,具体取决于合金的成分和热处理细节。

延伸率:一般在10%到15%之间,表现出良好韧性。

常见的失效因素:

疲劳:在循环载荷下可能出现疲劳裂纹。

腐蚀:尽管某些调质钢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但在恶劣环境中可能需要额外的保护。

脆性断裂:虽然通过适当的回火可以显著改善韧性,不适当的热处理过程可能导致脆性增加。

microstructures of 42CrMo4 steel, quenched and tempered at (a) 500oC, (b) 550oC, (c) 600oC, (d) 650oC, (e) 700oC and f) Quenched and non-tempered

弹簧钢(Spring Steel)

弹簧钢是一种专门用于制造各种弹簧和弹性元件的特殊合金钢。这种钢材具有高弹性极限、高强度和足够的韧性,能够承受反复的应力而不发生塑性变形。弹簧钢在汽车、机械制造、铁路、工具等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于生产车辆悬挂系统中的弹簧、工业机器中的压缩弹簧、扭力弹簧以及各种精密弹簧等。

常见牌号

AISI 5160:是一种含铬的低合金弹簧钢,用于制造重负载弹簧。

AISI 9260:含有稍高铬量的弹簧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常用于制造汽车悬挂系统的弹簧。

SUP9 (日本标准 JIS):常用于汽车叶片弹簧,具有良好的硬度和弹性。

65Mn:中国标准的高碳弹簧钢,广泛用于制造小尺寸弹簧,如调节弹簧和减震弹簧。

微观结构:弹簧钢的微观结构通常包括回火马氏体和细小的碳化物。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达到高硬度和高弹性极限,同时保持必要的韧性和耐疲劳性。

基体相:回火马氏体

结构:弹簧钢的基体相通常是回火马氏体。这种结构是通过淬火和随后的回火处理获得的,其中淬火形成硬而脆的马氏体,回火则是为了减少脆性并改善韧性。

性能:回火马氏体提供了必要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这对于耐受反复应力加载的弹簧材料来说至关重要。

强化相:碳化物

类型:在弹簧钢中,常见的强化相是碳化物,主要是渗碳体(Fe3C)。

形成:这些碳化物在钢材回火过程中形成,随着碳原子从超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碳化物颗粒在马氏体基体中均匀分布。

力学性能范围

屈服强度:通常在1200 MPa到1400 MPa之间。

抗拉强度:通常在1400 MPa到2000 MPa之间。

延伸率:较低,通常在5%到10%之间,但足以满足反复应力下的性能要求。

常见的失效因素

疲劳破坏:弹簧在反复负载作用下最常见的失效模式,尤其是表面存在微小缺陷或不均匀时。

腐蚀: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下工作,弹簧钢可能受到腐蚀影响,降低其疲劳寿命。

氢脆:在高应力和腐蚀环境中,氢原子可能渗透进金属内部,导致弹簧钢发生脆性断裂。

轴承钢(Bearing Steel)

滚动轴承钢是专门设计用于制造轴承的高碳铬钢。这种钢具有非常高的硬度、耐磨性和优良的尺寸稳定性,是制造球轴承、滚子轴承和针轴承等轴承元件的理想材料。轴承钢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航空、铁路、电机、精密仪器等几乎所有机械设备。

常见牌号:

AISI 52100(美国标准):广泛用于制造各类精密轴承。

100Cr6(欧洲DIN标准):与AISI 52100等效,广泛应用于轴承制造。

GCr15(中国GB标准):性能与AISI 52100类似,是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轴承钢。

微观结构:滚动轴承钢的典型微观结构是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形成的细小马氏体和一些碳化铬。这种微观结构提供了优秀的硬度和接触疲劳强度,非常适合承受高负荷和高速旋转。

基体相:低温回火马氏体

结构:低温回火马氏体是淬火后的马氏体经过低温回火处理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的体心四方(BCT)结构的马氏体通过回火变得更为稳定,碳原子重新排列,部分形成微小的碳化物颗粒,晶格结构趋于体心立方(BCC)。

性能:这种马氏体经回火后提高了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同时保持了高硬度,这对于滚动轴承来说是必需的,因为它们需要在高压力和高磨损条件下持续运作。

强化相:特定碳化物

类型与结构:

Fe3C(渗碳体):是常见的碳化物之一,形成于铁和碳的化合物,通常在低温回火过程中析出。

Cr7C3 和 Cr23C6这些铬碳化物在含有较高铬的轴承钢中形成,提供了更高的硬度和稳定性。Cr23C6 碳化物因其立方结构,在高温下特别稳定,有助于提高轴承的高温性能。

性能:

碳化铁(Fe3C):增强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同时有助于提高耐磨性和疲劳寿命。

铬碳化物(Cr7C3 、 Cr23C6):提供出色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使轴承在恶劣环境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力学性能范围:

硬度:滚动轴承钢的硬度一般在64到66 HRC。

抗拉强度:通常在2000 MPa到2500 MPa。

屈服强度:通常在1500 MPa到1800 MPa。

常见的失效因素:

疲劳失效: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反复承受高压和应力,可能导致疲劳裂纹。

磨损:轴承在长期运转中,表面可能发生磨损,特别是在润滑不良的情况下。

腐蚀: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使用,没有适当防腐处理的轴承可能会腐蚀。

低碳马氏体钢(Low Carbon Martensitic Steel

低碳马氏体钢是一种特殊工程钢,具有低碳含量和经过热处理形成的马氏体微观结构。这类钢材由于其优异的强度、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良好塑性的领域,如汽车制造业、建筑行业以及船舶和重型机械制造。

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制造车身部件、保险杠、座椅结构件等,尤其在要求轻量化和增强安全性的部分。

建筑行业:用于制造建筑结构中支撑构件和桥梁部件。

船舶和海洋结构:用于制造具有良好抗冲击性的船体结构。

军事和防御:在军事车辆和装备中使用,以提高结构的防护能力。

微观结构:低碳马氏体钢的微观结构主要由细小的马氏体组成,这些马氏体由于碳含量较低而显示出较高的韧性和较低的硬度。通常,这类钢还会包含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韧性。

基体相:低碳马氏体

结构:低碳马氏体是通过淬火处理后形成的,具有体心立方(BCC)或体心四方(BCT)的晶体结构,晶格中碳含量较低,导致其晶格畸变较高碳马氏体要小。

性能:由于碳含量较低,这种马氏体比传统的高碳马氏体具有更好的韧性和塑性,同时仍保持良好的强度和硬度。它的焊接性也比高碳马氏体钢好。

强化相:碳化物和其他合金碳化物

类型与结构:

渗碳体(Fe3C):在低碳马氏体钢中,可能形成少量的渗碳体,这些碳化物颗粒通常较小,均匀分布

合金碳化物:如铬碳化物(Cr23C6)、钼碳化物(Mo2C)等,这些碳化物在合金中起到强化作用,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

性能:

碳化物:即使在低碳环境下,微小的碳化物也能提供显著的强化效果,增强钢材的耐磨性和局部硬度。

合金碳化物:合金元素如铬、钼等形成的碳化物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对提升抗疲劳性能也非常有利。

力学性能范围:

屈服强度:约 300 MPa 到 500 MPa

抗拉强度:约 500 MPa 到 800 MPa

延伸率:高延伸率,通常在 20% 到 40% 之间

常见的失效因素:

延性断裂:虽然具有良好的韧性,但在极端应力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延性断裂。

疲劳破坏:在循环加载条件下,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疲劳破坏。

腐蚀问题:没有足够的合金元素提供抗腐蚀保护,或者没有适当的表面处理,可能会受到腐蚀的影响。

合金渗碳钢(Alloy Carburized Steel)

合金渗碳钢是一种通过添加特定合金元素(如铬、镍、钼等)并通过渗碳热处理过程来增强性能的低碳钢。渗碳过程不仅增加了表面硬度,还保持了核心部分的韧性,使得钢材非常适合用于制造需要耐磨和抗冲击的高性能齿轮、轴承和其他重载机械部件。

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制造齿轮、轴、离合器组件和驱动轴。

航空航天:飞机起落架部件、传动系统。

重型机械:制造大型机械的传动部件。

精密工具:高精度齿轮和轴承。

常见牌号

AISI 8620:含有镍、铬和钼的低碳合金钢,广泛用于渗碳处理。

AISI 4320:含镍和钼的合金渗碳钢,用于需要额外韧性的应用。

20CrMnTi(中国标准):含铬、锰和钛的合金钢,常用于汽车齿轮和轴承。

基体相:回火马氏体与铁素体

结构:合金渗碳钢的基体相通常是回火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体。钢材经过渗碳处理后,表层富碳区域在随后的淬火和回火处理中转变为马氏体,而心部由于碳含量较低,主要由铁素体构成。

性能:回火马氏体提供了高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表面层;而铁素体则保持了材料的韧性和塑性,适用于材料心部,确保整体构件的韧性和强度。

强化相:碳化物

类型与形成:渗碳钢中的强化相主要是碳化物,特别是在经过渗碳和随后的淬火及回火处理后形成的Fe3C(渗碳体)。

力学性能

渗碳后的合金渗碳钢具有以下特点:

高表面硬度:可以达到60 HRC以上,提供优异的耐磨性。

良好的核心韧性:核心硬度较低,保持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常见的失效因素:

疲劳破裂:在循环载荷下,渗碳层可能出现疲劳裂纹。

表面剥落:如果渗碳层与核心结合不良,可能发生表面剥落。

过度硬化:不当的热处理可能导致过硬,增加脆性。

氮化钢(Nitrided Steel)

氮化钢是一种通过氮化处理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抗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的合金钢。这种钢材在表面形成一层富氮的硬化层,通过这种表面处理技术,钢材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氮化钢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和高耐磨性要求的机械部件制造中,如齿轮、曲轴、轴承、模具、以及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用于阀门和泵的部件。

常见牌号

AISI 4140:一种低合金中碳钢,经过氮化处理后适用于高强度和高耐磨性要求的应用。

34CrAlNi7-10(欧洲标准EN 10085):特别适合进行氮化处理的低合金钢,含有铬、铝和镍。

31CrMoV9:含有铬和钼的低碳钢,通过氮化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硬度和核心韧性。

微观结构:氮化处理后的钢表面形成一层硬的氮化层,主要由氮化铁(FeₓN)和碳氮化铁(Feₓ(C,N))组成,这提高了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基体相:铁素体或回火马氏体

结构:氮化钢的基体相通常为铁素体或回火马氏体。铁素体是体心立方(BCC)结构,而回火马氏体则是体心四方(BCT)到体心立方(BCC)结构的变化,取决于碳和氮的含量及其分布。

性能:铁素体为钢材提供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而回火马氏体则增加了硬度和强度。

强化相:氮化物

类型与形成:

铁氮化物(如Fe4N和Fe2-3N):这些是在氮化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强化相,通常形成在钢材的表层或近表层区域。

合金氮化物:如添加了铝、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钢种中,可以形成如CrN、VN等氮化物,这些氮化物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

性能:氮化物极大地增强了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同时由于氮化物的热稳定性高,它们可以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保持性能。此外,氮化物还能提升钢材的抗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能。

力学性能:

表面硬度:氮化处理可使钢材表面硬度显著提高,达到600 HV到1000 HV。

耐磨性:氮化层提供了优异的耐磨性,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抗疲劳性:增加了表面抗疲劳裂纹的能力。

常见的失效因素:

表面剥落:如果氮化层与基体结合不良,可能导致表面剥落。

过度脆性:氮化层过厚或处理温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脆性增加,影响整体性能。

腐蚀:虽然氮化可以提高耐腐蚀性,但在特定的腐蚀环境下,特别是碱性环境中可能仍然受到影响。

高速钢(High-Speed Steel)

高速钢是一种高合金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能在高切削速度下保持硬度和耐磨性的工具。这类钢材因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硬度和耐磨性而得名。高速钢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工具,如钻头、铣刀、齿轮刀具、锯片、以及其他需要在高负载和高速条件下工作的工具。

常见牌号与分类

高速钢根据其合金成分和性能被分为:

T系列(钨系高速钢)

T1:基本的钨系高速钢,含有大量钨,提供良好的硬度和热硬性。

T4、T15:更高的钨含量和钴含量,提供更好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

M系列(钼系高速钢)

M2:最常用的高速钢,综合性能优良,适合多种切削工具。

M35:含钴的M系高速钢,比M2有更好的热硬性。

M42:高钴含量的高速钢,适合切削非常硬的材料。

基体相:马氏体

结构:高速钢的基体相主要是回火马氏体。这种马氏体是通过将高速钢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后快速冷却(淬火)形成的,然后通过回火处理以降低其脆性,改善韧性和稳定性。

性能:回火马氏体基体在高速钢中提供了良好的硬度和足够的韧性,使其能在高负载和高温条件下工作而不失效。

强化相:碳化物

类型与结构:

钨碳化物(WC)和钼碳化物(Mo2C):这些是高速钢中最常见的碳化物,提供了出色的硬度和高温稳定性。钨和钼的加入显著提升了钢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钒碳化物(VC):钒碳化物在高速钢中也很常见,因其硬度极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耐磨性。

铬碳化物(Cr7C3):提高钢的耐蚀性和耐氧化性,也是具有耐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力学性能:

硬度:淬火和多次回火后,高速钢可达到64到67 HRC的硬度。

韧性:适当的回火可确保高速钢同时具有足够的韧性,以抵抗切削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

常见的失效因素:

磨损:在高速切削过程中,工具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高速钢和优化切削参数来控制。

热疲劳:高温下的反复热循环可导致高速钢工具出现热裂纹。

氧化:在高温环境中,高速钢表面可能会氧化,降低其寿命和性能。

冷作模具钢(Cold Work Die Steel)

冷作模具钢是专为在室温条件下使用的模具设计的,通常用于制造冷冲模、冷镦模、冷拉模、冲裁模具、模切模具和精密模具。这些模具需要具备高硬度、高耐磨性、良好的韧性以及足够的抗弯曲和抗冲击性能。

常见牌号与特性

冷作模具钢主要分为三大类:高碳高铬类型、中碳中合金类型和油淬火类型。

高碳高铬类型(D型)

D2:含碳1.40%-1.60%和铬11%-13%,是最常用的冷作模具钢之一。D2钢具有非常高的耐磨性和相对较高的抗脆断能力,但其韧性稍差,且加工和研磨比较困难。

D3:含碳2.00%-2.35%和铬12%-13%,相比D2硬度更高,但韧性更差,主要用于要求极高耐磨性的应用。

中碳中合金类型(A型和O型)

A2:含碳1.00%和铬5%,提供优秀的综合性能,耐磨性较D2稍差,但韧性好,更容易加工。

O1:含碳0.90%和铬0.50%,是油淬火钢,易于加工,提供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平衡。

油淬火类型

O2:与O1类似,稍有不同在于其合金元素的比例,提供了略优于O1的耐磨性和韧性。

微观结构:主要由细小的马氏体和分布均匀的碳化物组成,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是提高耐磨性的关键。

基体相:马氏体

结构:冷作模具钢的基体相通常是回火马氏体。这是通过对钢材进行淬火和随后的回火处理获得的,以调整硬度和韧性的平衡。淬火处理产生硬而脆的马氏体,而回火则用于降低其脆性并提高韧性。

性能:回火马氏体提供了优秀的机械强度和硬度,使模具能够在冷作操作中维持形状和尺寸精度,同时也有足够的韧性来抵抗突发冲击和持续应力。

强化相:碳化物

类型与结构:

碳化钨(WC) 和 碳化钼(Mo2C):这些碳化物在某些高合金冷作模具钢中出现,提供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钒碳化物(VC):钒碳化物因其硬度高,耐磨性好而被广泛用于冷作模具钢中。

铬碳化物(如Cr7C3):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对于模具的耐用性至关重要。

力学性能:

硬度和耐磨性:常在58-62 HRC之间,强化相通过提供高度的局部硬度和抗磨损能力,确保模具在加工硬质材料时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抗腐蚀性:铬碳化物等可以增强模具钢的抗腐蚀性,这对于防止在模具表面上的锈蚀和磨损尤为重要。

常见的失效因素:

磨损:长期使用中的自然磨损。

裂纹:由于冲击负载或热应力不当可能引起裂纹。

腐蚀:如果工作环境潮湿,不锈性较差的钢种可能会腐蚀。

热作模具钢(Hot Work Die Steel)

热作模具钢是专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模具设计的钢材,例如用于铸造、锻造和压铸的模具。这些钢种必须具备高的耐热性、热稳定性、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来抵抗长时间的热负荷和机械应力。

应用领域:

锻造模具:制造各种锻件的模具。

压铸模具:用于铝、锌和其他非铁金属的压铸。

挤压模具:用于金属和塑料的高温挤压。

高温剪切刀具:用于切割热金属。

常见牌号与特性

热作模具钢的常见牌号包括:

H系列(美国标准)

H13:最广泛使用的热作模具钢,具有良好的耐热裂性和综合机械性能。

H11:类似于H13,但具有更好的韧性,适用于更苛刻的应用。

H21:高钨含量,提供优异的热硬性,用于高温压力下工作的模具。

微观结构:主要由细小的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碳化物组成,这些碳化物(如VC、MoC等)提供了优秀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基体相:回火马氏体

结构:热作模具钢的基体相通常是经过优化回火处理的马氏体。这种马氏体通过淬火和多次回火得到,以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性能:回火马氏体为热作模具钢提供了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确保模具在连续暴露于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其形状和尺寸精度。

强化相:碳化物与其他合金化合物

类型与结构:

碳化钨(WC) 和 碳化钼(Mo2C):碳化物提供了极高的硬度和耐热性,使模具在高温下具有更好性能。

钒碳化物(VC):钒碳化物提供了额外的硬度和改善了耐磨性,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

铬碳化物(如Cr7C3):增强了钢的耐腐蚀性和耐氧化性,这对于在高温下工作的模具尤其重要。

性能:

硬度和耐磨性:热作模具钢在淬火和回火后通常具有45到55 HRC的硬度。这些碳化物提升了热作模具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得模具能够抵抗长时间的磨损和机械应力。

耐高温性能:合金碳化物的热稳定性保证了在高温操作过程中,模具钢的性能不会因温度升高而显著下降。

常见的失效因素:

热疲劳裂纹:由于温度循环引起的热应力可能导致裂纹形成。

氧化和腐蚀:在高温条件下,如果没有良好的防护,可能会发生氧化和腐蚀。

磨损:由于模具与加工材料的接触,模具表面可能会逐渐磨损。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

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钢铁合金,它至少含有10.5%的铬,铬在合金中形成一层钝化的氧化铬(Cr₂O₃),这层薄膜阻隔了钢材与外界环境的进一步反应。不锈钢广泛应用于需要优良耐腐蚀性的领域,如厨房用具、建筑装饰、汽车结构部件、化工设备和医疗器械等。

主要类别

不锈钢可以根据其微观结构被分类为几种类型:

奥氏体不锈钢

最常用的不锈钢类型,含有较高比例的镍和铬。此类钢在常温下呈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常见牌号:304(18%铬、8%镍)、316(含2%钼提高耐腐蚀性)。

特点:非磁性,具有良好的成形性和焊接性,耐蚀性优异。

马氏体不锈钢

含较低比例的镍和较高比例的铬,可以通过热处理加工硬化。

常见牌号:410、420(“刀具钢”)。

特点:磁性,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较好的耐磨性,但耐腐蚀性较奥氏体钢差。

铁素体不锈钢

含有较高比例的铬,低碳含量,不含镍。

常见牌号:430、446。

特点:磁性,良好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但韧性较差,不易焊接。

双相不锈钢

结合了奥氏体和铁素体的特点,含铬和镍。

常见牌号:2205(22%铬、5%镍、3%钼)。

特点:强度高于奥氏体和铁素体钢,耐腐蚀性良好,尤其是对应力腐蚀开裂的抵抗力强。

常见的失效因素:

点蚀:在含有氯离子的环境中,不锈钢表面可能发生局部腐蚀。

晶间腐蚀:在不适当的热处理或焊接后,接近晶界的区域可能因铬的耗尽而腐蚀。

应力腐蚀开裂:在特定腐蚀环境和应力作用下,不锈钢可能会出现裂纹。

以下是四种主要类型的不锈钢——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结构特征:

1. 奥氏体不锈钢

微观结构:奥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具有面心立方(FCC)晶格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抗蚀性和焊接性。

基体相:奥氏体(γ-Fe)

结构:面心立方(FCC)晶格。

性能:具有良好的韧性、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奥氏体型不锈钢在常温下非磁性,但在冷加工后可能会产生少量的马氏体,增加一些磁性。

强化相:无显著的强化相,主要依靠固溶强化(如添加镍、氮)来提高强度。

特点:奥氏体结构由于其闭合的堆积方式,具有较高的堆积密度,使得其在拉伸和抗冲击性方面表现优异。此外,奥氏体不锈钢不磁性,这是因为其FCC晶体结构在室温下不易形成磁性。

2. 马氏体不锈钢

微观结构:马氏体不锈钢在室温下呈现体心四方(BCT)晶格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淬火过程中奥氏体的快速冷却转变而来,形成了硬而脆的马氏体。

基体相:马氏体(α'-Fe)

结构:体心四方(BCT)晶格。

性能:具有高硬度和强度,但韧性较低,易于磁化。通常需要通过热处理(淬火和回火)来调整其机械性能。

强化相:碳化物(如Fe3C和Cr7C3),通过热处理形成,增强耐磨性和耐蚀性。

特点:马氏体结构的不锈钢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但相对较低的韧性。这种钢通常可以通过热处理进一步增强其硬度,适用于制造刀具和其他需要高耐磨性的应用。马氏体不锈钢是磁性的。

3. 铁素体不锈钢

微观结构:铁素体不锈钢具有体心立方(BCC)晶格结构,与低碳钢相似。铁素体结构中铬的含量较高,但不含或含有很少的镍。

基体相:铁素体(α-Fe)

结构:体心立方(BCC)晶格。

性能:较好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但韧性较奥氏体型差,耐高温性能优于奥氏体型。

强化相:主要依赖于铬碳化物(如Cr23C6)的形成,用于提高硬度和强度。

特点:铁素体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较奥氏体不锈钢差,但具有较好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铁素体不锈钢具有磁性,而且其热膨胀系数较高,焊接性较差。

4. 双相不锈钢

微观结构:双相不锈钢包含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种相,大约各占50%。这种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具有奥氏体的韧性和铁素体的强度。

基体相: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混合

结构:铁素体(体心立方BCC)和奥氏体(面心立方FCC)。

性能:结合了奥氏体和铁素体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异的抗腐蚀性,特别是对应力腐蚀开裂的抗性。

强化相:碳化物和氮化物(如Cr2N),增强材料的抗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特点: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特别是对应力腐蚀开裂的抵抗能力非常出色。它通常展示出优异的焊接性能,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良好耐腐蚀性的复杂应用。双相不锈钢通常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强度。

耐热钢(Heat-resistant Steel)

耐热钢是专为在高温环境中使用而设计的钢种,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长期结构稳定性。这些钢种能够在高温下保持机械强度和抵抗热疲劳,常用于炉架、燃烧器、汽车排气系统、涡轮发动机和能源产业的高温部件。

常见牌号与特性

耐热钢通常根据工作温度和环境条件被分类为几类:

高铬耐热钢

用途适用于氧化性高温环境,如锅炉和燃烧器部件。

代表牌号:310S(25%铬、20%镍),具有非常好的耐高温氧化性和蠕变强度。

高镍耐热钢

用途:适用于要求极高耐腐蚀和耐热性能的场合,如化学反应器。

代表牌号:Inconel 625,含大量镍、铬和钼,提供优秀的耐蚀性和强度。

铬铝耐热钢

用途:常用于工业炉和加热设备的加热元件。

代表牌号:FeCrAl合金,高铝含量提供优秀的耐高温氧化性。

微观结构

奥氏体不锈钢:如310S,保持奥氏体结构,即使在高温下也维持结构稳定性,不会转变为其他相。

铬铝钢:形成稳定的氧化铝层,有助于抵抗高温下的进一步氧化。

基体相:奥氏体或铁素体

奥氏体耐热钢

结构:面心立方(FCC)晶格。

性能:奥氏体耐热钢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抗蠕变能力强,适用于高温应用。

代表材料:如AISI 310,含有较高的铬和镍,提高其耐高温氧化性。

铁素体耐热钢

结构:体心立方(BCC)晶格。

性能:铁素体耐热钢的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高,但在高温下的强度和韧性通常不及奥氏体钢。

代表材料:如Ferritic 446,其高铬含量提供了优异的耐氧化性。

强化相:碳化物和其他合金化合物

碳化物

类型:如M23C6(钼或铬的碳化物)、M6C和MC类型碳化物,这些碳化物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和硬度。

性能:碳化物通过提高耐热钢的热稳定性和抗磨损性,增强材料在高温应用中的性能。

氮化物和间隙固溶体

类型:如TiN、VN等氮化物,以及通过固溶强化的氮和碳。

性能:氮化物提供附加的强化作用,特别是在提高抗晶界腐蚀和抗蠕变能力方面表现突出。

力学性能:

高温强度:耐热钢特别设计用于承受高温环境中的负载,能够在高温下维持良好的抗拉和抗压强度。

抗蠕变性能:在持续受力和高温的条件下,耐热钢能抵抗材料逐渐变形的蠕变现象。

常见的失效因素:

高温氧化:在高温和氧化环境中,耐热钢可能会形成氧化层,影响其性能。

蠕变:长时间在高温负荷下可能导致材料发生缓慢且持续的变形。

热疲劳:温度变化导致材料反复膨胀和收缩,可能产生裂纹。

铸铁(Cast Iron)

铸铁是一种含有较高碳含量(通常2%以上)的铁碳合金,因其优异的流动性、铸造性、机械性能和成本效益而广泛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大型部件。铸铁通常按照石墨形态分类,不同类型的铸铁适用于不同的工业应用。

主要类型及特性

铸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灰铸铁

特点:含有片状石墨,这使得铸铁具有良好的阻尼性和可机加工性,但韧性相对较低。

应用:机床床身、汽车发动机缸体、管道及其配件等。

可锻铸铁

特点:含有球形石墨,较灰铸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更低的噪音水平。

应用:汽车曲轴、凸轮轴、齿轮、承载高负载的机械零件。

蠕墨铸铁

特点:石墨以蠕虫状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延展性。

应用:压力容器、汽缸、齿轮箱和大型公共工程用的管件。

球墨铸铁

特点:石墨以球状形态存在,提供了最优的强度、韧性、抗疲劳和抗冲击性能。

应用: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要求的部件,如汽车的前轴和曲轴、管道、泵和阀门。

微观结构

灰铸铁:由铁素体和珠光体基体中的片状石墨组成。

基体相:主要是铁素体或珠光体,取决于冷却速率和热处理情况。

性能:铁素体铸铁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而珠光体铸铁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球墨铸铁:主要由铁素体或珠光体基体中的球状石墨组成,可通过调整热处理过程来优化基体的性质。

基体相:通常为铁素体或珠光体,球墨铸铁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的机械性能。

性能:铁素体基体提供更好的延展性和韧性,珠光体基体则提供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蠕墨铸铁:蠕虫状石墨与铁素体和/或珠光体基体共存。

基体相:主要为珠光体和少量铁素体,有时通过退火处理来优化其微观结构。

性能: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锻性。

强化相:石墨

类型:在灰铸铁中,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而在球墨铸铁中,则为球状石墨。

性能:石墨的存在显著改善了铸铁的减震性能,片状石墨使灰铸铁有很好的减震能力,球状石墨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和断裂韧性。

应用特性和常见失效因素:

优点:成本效率高,铸造性好,可制造复杂形状的大件,具有一定的抗震性和抗磨性。

缺点:比钢材脆,抗拉强度和韧性较低。

常见失效因素:破裂(特别是在受到冲击负载时)、磨损和腐蚀。

线

写在后面

突然发觉由自身兴趣所驱动的学习更加的轻松和简单,钢铁的一些知识就先更新到这吧,希望以后工作能遇到这些老熟人。

后续继续再更新其他金属知识。

线

Wayne

公众号 |南草

 bilibili 北林-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