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补土 | 雨下个没完,持续利湿要靠它

 海天一色天龙 2024-04-2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图片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  卢传坚教授


图片

图片



这段时间,似乎全国都进入了雨季。突如其来的暴雨与连绵不止的小雨相接,使得人们的雨伞就没有干过。不仅如此,由于多日不见晴天,雨湿也对身体状态产生了影响:不少人会觉得肠胃不适,容易拉肚子,或是大便细软不成形,一天要跑好几趟洗手间。“湿气重”不仅会影响脾胃,甚至会影响睡眠。如雨夜里本该更安心地入眠,可有些人却会失眠,虽然很困却很难入睡,或是睡着了也不甚安稳,反而不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睡得好。

天气没法改变,但身体可以调整。在雨季里,我们正需要一种可以长期服用,具有持续利湿作用的养生药材,也就是广东人“煲汤”爱用的茯苓。

图片

图片


图片

茯苓养生

古诗云:“碧松之下茯苓多”,因茯苓与青松相伴而生,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益寿延年之品。魏晋时期,茯苓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养生食品,南朝陶弘景辞官隐退后,梁武帝下令每月赐给他“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饵”。这股风潮也逐渐从皇家流传到民间,北方有著名小吃“茯苓饼”,而南方则爱煲“茯苓汤”。

为什么茯苓这么受推崇?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长期吃“重口味”的食物会有碍阴阳平衡,“清粥小菜”才符合“饮食审美”。茯苓味淡,性又不寒不热,很切合古人的养生需求。同时,茯苓还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调养脾胃也是养生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图片

图片


图片

健脾利湿

雨季里,外界的湿度大,使得脾胃的“负荷”也加重。中医认为“脾主湿”,脾胃本就是水湿的“中枢处理器”;水湿过重时,脾胃就容易出问题,导致腹泻腹痛。如果水湿进一步加重,就好像乌云盖住了阳光,会让人觉得胸口闷闷地不舒服,心神不定,导致失眠。因此在阴雨天气里,不少人会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安。

而茯苓本入脾胃经,它“清淡”而“灵活”,就好似一股清澈的流水注入脾胃,能带动水液的流动,通过“利小便”以减轻全身的水液负荷。因此它不仅能化湿止泻,还能利尿安神。煮汤时,可以用茯苓加上生姜、大枣、排骨,有温脾散湿的作用,适合腹泻的情况;如果是湿热并重的,可以加上薏米、土茯苓一起煮。想要治疗失眠的,还可以去药店购买“茯神”,这是茯苓附在树根上的部分,安神助眠的效果更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