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穷志不穷

 文锦书屋susped 2024-04-28 发布于广东
       吾辈小时候,家里经济比较困难,家中人口较多,温饱都难以解决。尽管如此,父母亲言传身教,常常跟我们兄弟姊妹说,“人穷志不穷,虽然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勤劳、节俭,这个难关就会过去的。”还引用毛主席的话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父母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并且,父母的这些话让我们受益终身。生产队所分配给我们家的粮食不够吃,他们就想方设法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做“文章”,种红薯、种高梁等旱粮作物,起早摸黑,除了要完成生产队的集体农活,还要将自家自留地里旱粮作物和蔬菜种好。在没有什么外援的情况下,由于父母的辛勤劳动和节俭,使全家人终于度过了那段生活比较艰难的岁月。

       穷分物质上的贫穷和心灵上的贫穷,一个人穷不可怕,最怕心穷。我国历史上有两句话,一句是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即虽然贫穷,但意志更加坚定,不能丧失高尚的志向、奋起向上的气概。 另一句是:“人穷志短”。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人穷志短”是贫穷的本质。可以说,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深受这两句话 的影响。从第一句话中汲取营养,我们便可以成为有作为的人,一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人;如果有谁不幸被第二句 话所言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他根可能就真地一生穷困潦倒、碌 碌无为了。第一个穷指的是物质上的,后一个穷指的是精神上的,简而言之,一个人可以没有钱,但是不可以没有远大的志向。

       明代著名书法家黄姬水,自幼聪慧,早年曾侍奉文徵明,书法学祝允明,又力学於虞世南、王宠二家。其所著的《贫士传》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引人深思。“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公当夏五月,披羊裘负薪而过之。季子呼公取焉。公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哉?季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公曰:吾子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也。遂去。”意思是:披裘公是吴国的人。延陵季子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对他说:“你把你那边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睛,将手一甩,说:“你怎么站在高处眼界却如此低下?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询问他的姓名与字号。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重外表的人,哪值得我告诉你我的姓名字号呢?”于是披裘公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穷,不可怕。再穷,人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穷了,就真穷了。所以说,人应贫而有志,穷而有节,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上述故事中的披裘公就是一位这样的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披裘公是那么的有骨气,尽管他很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砍柴过日子,也决不肯去拿别人遗失的钱财。而那个季子显然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伪君子,他竟然以见披裘公披裘负薪,认为他是贫穷之人。以自己不纯的动机,去揣度披裘公,企图使披裘公同他一起同流合污。披裘公认为受到侮辱,拒绝拾金,义正辞严。贫而有志、穷而有节、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尊严。这个故事还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以“貌”衡量、品评甚至藐视、贬低他人。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富人与一个身强力壮乞丐之间的故事。有个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乞丐,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并不理睬乞丐,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乞丐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现在同样给你这么些钱,你自己去谋力,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乞丐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乞丐把钱花完又回来了,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伸出讨乞的手。富人的车开过,从此再也不理这个乞丐。

       人受点穷,特别小时候生活拮据没什么不好,幼时苦日子能激励人一生奋进。世上的财产永远不会绝对平均,有富就有穷。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心穷透了,谁也没办法救你。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在某些落后地区,有一些贫困农民把政府和民间扶持自己发展生 产的资金用来买酒喝,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曾经与一些贫困户结对子扶贫,每年给每个贫困户几百或上千元钱,帮助其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可是有的贫困户却拿这些钱买酒喝,甚至去打麻将,结果是年年给钱年年贫困。这显然也是一种“人穷志短”的典型表现。

       一个肚子饥饿的人,比如60年初的底层中国人,除了想吃,还是想吃,大脑被食物驱动程序占满,那么,就少有空间运转其他。穷人思考太局限了。说得刻薄点:他们早已从钱包贫穷,进化到了大脑贫穷。因此,如果得到一笔钱,穷人多会选择迫不及待地去满足身体欲望,大吃大喝,大置大办,大玩大乐,而非投资有长远收益的项目。不久,又恢复到赤贫。他们不努力吗?他们不想改变吗?不,他们想。但是,长期的资源稀缺,会造成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这种头脑模式不改变,再努力也是白费,分再多的钱也是白搭。因为,努力会变成无用功,福利会变成天上的馅饼,无法用以脱贫。

       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常年为了一日三餐而辛苦奔波,这样极容易挫伤进取心。所以,这也就是造成“人穷志短”的客观原因。再有,人在贫穷中挣扎,生存、活命是第一要义,即使立志,也往往是小志、 短志;而立大志、长志则对人的要求较高,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的。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精神生活水平,所以人穷志就会短。物质生活水平低了,精神生活的志的水平也随着低了。

        人穷导致志短,反过来,志短加剧贫穷。越不顺利,越充满仇恨和怨念,越失去朋友和机遇,导致人生越不顺利。志向短浅,小富即安;加之贪图小利,为人不齿,今后必将愈加贫穷!同时,志短导致目光短浅、胸怀狭小、不能深谋远虑,

       物质贫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贫困。贫困常与潦倒相连,人穷常与志短相关。心理贫困,富也会沦为贫穷,心理富足,穷也能转为富裕。物质贫乏加上万念俱灰,会很快摧毁一个人的身体;自信自强,虽暂时物质贫乏,但好日子也会很快到来。 人穷志不短,自强不息。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界确实让人唏嘘。有的人任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其意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同样在贫穷的境况下,也能造就人们改变贫穷的志向和勇气。 贫穷、困苦对人毕竟不是件好事情,很少有人乐于贫 穷、向往贫穷的。“山沟里飞出个金凤凰”,指的是那些出身贫寒(特指出身农村),几经辛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男子。生活的残酷与艰辛,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使得他们普遍具有家境良好的人所不具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拼搏的狠劲,也给他们带来了事业上的发展。人穷不能志短,人穷也可以有大志。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人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2005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洪战辉,时值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所上的大学,直至妹妹成年……。

       中外历史上许多富豪都是出身寒门、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典范, 比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我国香港地区的爱国实业家李 嘉诚;我国大陆著名民营企业界代表人物刘永好,等等。他们的 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甘于受命运的摆布,把贫穷作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每个人无论是否贫穷与富裕,都有志气。也许正因为这种志气让我们活的更加精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有人天生贫穷,有人天生富裕。也许这是人的命运,无法改变。可是我们有颗远大志气的心,永不改变。生活处处有磨难,关键在于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最穷的时候,不是怎么对待别人,而是怎么珍惜自己,最笨的时候,不是怎么讨好别人,而是怎么努力自己。做人要恪守道德底线,人穷志不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