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体热血”的年代(411)

 雨花石之乡 2024-04-29 发布于江苏

“冷体热血”的年代

《411章》

一个同事说:改日吧赵局长,你中午好好休息一下。有人说:等到礼拜天赵局长。礼拜天吧!她的几个为她来帮忙的同事,婉转地回答了她。赵涯娥送走帮忙搬家的同事,不停地在她这套不知能住多久的屋子里,开始活跃起来。她一遍遍地拖、抹,忙东忙西摆设家什,就在这半截忙活着、半截思想之中,她突然想到了李建华。

赵涯娥才没那么小气记恨他李建华,离开李建华的视线,是她想起自己曾在他面前有过一段明目张胆的婚姻。历史给中国知青一代,造成许多阴差阳错的婚姻,因此历史不能责怪知青的感情荒唐。

想到这些赵涯娥身上的血管,仿佛都在加速,她想她和李建华此时也可能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十七、八岁下放到农村,他们对农村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通融,来自于他们有过一段城乡结合的婚姻。不同的城乡生活环境,人生长着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她想起李建华常说的:中国知青一代,对缩小社会存在的三大差别意义所在:是那些直接参与过管理农业事务;同农民组成了婚姻家庭;以及仍然扎根在边疆、农村的知青的认识脱变。

那些年赵涯娥为贴近农民,有时下地干活裤脚管儿卷在膝盖上,脚上穿着这年代时髦透顶的解放鞋;的确凉短袖衫的背后,缝上两块色彩差别不大的补丁。尽管赵涯娥的裤脚管、解放鞋上,终日色彩花哨、泥泞斑驳,知青仍难免不了农民的指点:你看他们,谁是干农活的料,干活还穿着袜子鞋

农民叔叔说:屎怕什么,拉屎吃屎,离屎急死。如果赵涯娥不是和大宝结了婚,农民叔叔、伯伯们的些许责怪,她永远不会明白是出于感情还是歧视。凡人都喜欢用传统的生活眼光,去衡量责怪现实生活甚至谴责现实生活。

同大宝婚姻,赵涯娥从中品味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素质、品质:礼义、道德、忍让,和气生财是他们的生活之本。大宝是她仔细入微地,深刻了解中国农民的一面镜子。大宝自幼生长在农村,具有中国农民身上普遍优秀人性化的一面,也具有对社会科学、文明发展不相协调的庸俗一面。

赵涯娥与大宝同床共枕六、七年,大宝对赵涯娥碰也未敢碰。生活习惯上他又改变了很多,因他不洗脸、刷牙,晚间赵涯娥不让他上床睡觉……。这在没同中国农民结伴生活的许多知青中,赵涯娥算是贴近、知根知底中国农民生活习性的知青了。

那时候赵涯娥不知不觉地感到,她是彻头彻尾地农民化了。连大宝经常酒后,嘴对嘴地寻开心骂她的那些脏话,她也开始学得有模有样儿。在他们共同拥有的偏僻的烛光伴随的房屋里,她克服了一顿又一顿,一次又一次洗刷锅碗、服侍大宝吃喝、浆洗衣物的生活差遣。那时赵涯娥并将自己的全部体力能力,奉献给了大宝。后来她也脸不洗牙不刷吃饭、睡觉习以为常。但她始终能隐约地觉得,这完全不是她内心需要的生活。

在赵涯娥的心灵深处,始终埋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恋他李建华。是李建华在她的人生低谷,指她走向了人生无量的光明前途。李建华小事大事夸赞她、抬举她,在他们之间,李建华从来对她无丝毫的歧视、更无贬低她的心机。赵涯娥还发现,李建华身上具有中国农民的典型特征:农民穿戴粗布破衣,他身上绝不会有绸缎;农民粗茶淡饭的碗里,他的碗里绝不会有鱼肉;他更具有中国农民崇尚社会文明、科学见识的精神一面。

李建华身上至于有股子农民习气,不是因为他下放时年少,而是在家庭倍受农民出身的父亲影响颇深。农民出身的父亲对李建华家庭教育,几乎都是过分强调着东方农民的传统习俗。

交际场合中的李建华衣着一贯中性,运动十年军装十年,偶尔调换交际服装也是一日半天。那些年他的身材偏高,又长年累月平头,因此选择中性服装,反被人觉得他锐气凌人。知青群里他不是穿戴特别耀眼的典型,但也绝不是窝囊废。他和赵涯娥在穿戴方面,给人们留下的是:时节扭脱俗、清秀非素裹。

对赵涯娥曾经一度造作的穿戴,李建华说:赵涯娥同志,你不要自卑,不别在新的的确凉衣裤上打补钉。李建华对真朋友说话,从不藏匿着,他劝她不要急于非常农民化地苛刻对待自己。

你是怎么会知道?赵涯娥似阴谋被人揭穿的惊讶地问。

李建华说:都市的衬衫做工独特,双行线是其一,其二海盐衬衫是今年新上市的产品。赵涯娥不惑的疑问过自己,不知降临是祸是福,落日之下她的一双眸子充满着惊诧。想不到李建华对服饰的制作,穿戴如此讲究。

没想到吧,他是穿都市人制作的服装长大的。站在他们交谈中间的叶萍萍,给赵涯娥解释道。赵涯娥有个最大的长处,是她善于在正义面前恰到好处的自责。赵涯娥属于地道的高雅气质,又娇嗔自责的小女人。

赵涯娥很小的时候,高级知识分子的爸爸,没少调教过他这个宝贝女儿。经常被家父调教的无法突围出来的赵涯娥,那时是个缺乏充盈知识应答父辈的孩子,要么选择诡辩、狡诈;要么选择温顺、自责。她选择了后者,因此受到父辈们的不断夸赞和疼爱。

“涯娥,知道自己不足的谦虚,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人也不必过于太自责。”赵涯娥的爸爸,经常在婉转哲言中,褒赏女儿。

后来赵涯娥长大了,她对父亲的教育,有了全面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父辈的调教促使她达到了自责的境界,自责使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久而久之敢于自责的赵涯娥,成为她和朋友、周围人相处的学问。

但她和大宝婚姻期相处,赵涯娥却从未因事自责过自己,自责只有在理解者面前才有价值。幽默的自责是修养,无度的自责是错故。

作者:马力《罗守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