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炽扬 ‖ 从“天问”到“问天”(八年级)

 圆梦工坊作文课 2024-04-29 发布于广东
信手拈来皆文章
生活处处有素材
信手拈来皆文章
生活处处有素材

点击可查看阅读与写作训练信息

从“天问”到“问天”

揭东一初八年级 黄炽扬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理想,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从“天问”走向“问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骄阳普照,四季轮回。

古代先贤感天地之奇,叹日月之异,在漫漫历史长河上留下了累累诗篇。苏轼中秋赏月,吟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秦观观天象,见牛郎织女星每年七夕一会,婉然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白一生与月结缘,留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千古绝唱。

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并不止于浪漫的想象,屈原在《天问》中问:“遂古之初,谁结道之?”古代先民们凭借有限的工具,自力更生,发明24节气、大明历、日晷……同时,对宇宙做出了自己的猜测:有人认为地球“天圆地方”;有人认为地球“形如卵黄”……

时间的日历一页页撕去,纵使世代变迁,沧海桑田,华夏儿女依旧仰头望天,探索太空,将一颗颗好奇之心放入浩瀚宇宙。(插评:衔接过渡自然。)

随着长征五号B的一声怒吼,中国自行研制的“问天”实验舱升天运行。高温的火焰冲向地表,激起一圈绚丽的火花。助推器分离,整流罩打开,舱体进入轨道,成功发射的消息通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渴望未知的人们兴奋起来,使全世界为之惊叹。这是中国人民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一步,也是古今交接的里程碑。

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微重力种菜,无土栽培,培育新品种。航天员们像照顾自己孩子般悉心呵护自己的植物,每天按时观察管理,看见植物茁壮成长,他们的目光中仿佛透出了一道道光,这是探索的希望与欣喜。

从古人探索太空的猜想,到如今翱翔宇宙的“问天”实验舱,数千年的时空跨度中,蕴藏着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探索未知的信心与决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华夏儿女将从“问天”实验舱走向更宽阔的领域。

吴老师点评

对宇宙的探索,人类从不止步。作者思接千里,以时间为轴,从古至今,由诗词入手,到问天实验舱的探索,无不体现航天事业的发展,充满文化自信,高屋建瓴。虽是大众所熟知的事件,但是,巧妙的切入“问天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的记叙,让文章多了文学味;同理,古人的探索,也选择比较擅长的诗词引入,增加了文学韵味。赞哉!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