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带状疱疹,中医名家用药经验及治疗思路(纯干货)

 百麦阁主 2024-04-29 发布于广东

导读: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与肝、脾二脏有关,或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胆火盛;或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困脾,外阻肌肤而发。


01

艾儒棣诊治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艾儒棣教授认为带状疱疹多因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脾经湿邪郁久化热内蕴,复受外邪侵袭,二邪相搏,火邪与湿热相结,阻隔经络而致气血失常,故热毒蕴于血分而发红斑,肿胀疼痛异常,湿热盛则起水疱。所以肝胆热盛,湿热内蕴是导致本病的内因。
轻型:带状疱疹初起1~2日,皮肤色红,小粟粒状疱疹,灼热疼痛,舌红,脉弦。治疗外用二味拔毒散(《医宗金鉴》方,由雄黄、明矾等分为末组成),调浓茶水涂患处,数次疼痛消失。因邪毒轻一般不用内服药。
中型:带状疱疹已3~4日,患处灼热剧痛,有簇状水疱晶莹,肿胀,皮损长约20~30cm,或数处,皮肤赤红,舌质红,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除湿,以龙胆泻肝汤内服,外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涂患处。
重型:带状疱疹已5~7日或更久,皮肤损害数处,灼热或赤或紫,或有脓痂,肿胀明显,剧烈疼痛,伴全身发烧,心烦,坐卧不安,纳呆,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解毒止痛。以龙胆泻肝汤加五味消毒饮治之。外用二味拔毒散调茶水涂患处。

02

胡建华诊治经验


北京市西城区中医医院胡建华老中医将带状疱疹分为三型论治。
热盛型:水疱壁紧张,周围皮肤潮红,自觉剧痛或伴瘙痒,常有轻重不等的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药用龙胆草9g,生栀子6g,黄芩10g,生地15g,大青叶30g,连翘1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10g,川楝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板蓝根30g,甘草6g加减。
湿盛型:炎症较轻,水底壁松弛,疼痛较轻多伴痒,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沉缓或沉滑。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药用白术10g,厚朴10g,陈皮6g,茯苓15g,车前子10g,泽泻10g,元胡1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白花蛇舌草30g,川楝子10g,生薏仁30g,甘草6g加减。
气滞血瘀型:皮疹消退,但仍自觉疼痛,舌质暗、苔白,脉弦细。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药用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元胡10g,陈皮6g,全丝瓜10g,鸡血藤15g,木香10g,大青叶30g,生薏仁30g,板蓝根30g,白花蛇舌草30g,川芎9g,白芍10g加减。
【按语】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与肝、脾二脏有关,或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胆火盛;或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困脾,外阻肌肤而发。
其病机特点为湿热交阻,气血凝滞,或热重于湿,火热征象明显,疱疹鲜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或湿重于热,疱疹色淡红量多,疱壁松弛易破。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
名老中医对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认识较为一致,其病位主要在心、肝、脾三脏,心火旺则血热,热灼于肤,故疼痛;脾气虚则湿不运,水聚于腠,故水疱多;肝病既影响于心,又影响于脾,如肝郁化火,火与心气相连,风火相煽,故皮肤焮红,痛如火燎;肝旺侮脾,脾湿内困,蕴而化热化毒,湿毒流窜于肝胆经脉循行之区,故见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皮损,心火、肝火、湿热搏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脉络阻塞,故痛剧。
陆德铭强调气血不通,经络阻塞在本病病机中占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治疗用药的关键;沈楚翘认为带状疱疹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是由于老年之体多虚,复因调摄失宜,忧思郁怒,劳心过度,再伐肝肾之阴而致,强调了肝肾阴虚是老年带状疱疹发病的根本。辨证上,名老中医都强调重视皮损辨证及部位辨证。
赵炳南将本病水疱分两种,第一种基底鲜红(多伴口苦,咽干,脉弦);第二种基底淡红(多伴纳呆,腹胀,脉缓);二者均属湿热,区别在于前者热重于湿,后者湿重于热,符合中医学“红黄之异”。
颜德馨认为凡皮损干焦而周围红晕鲜赤,其色妖粹者,必是心肝二经火毒相攻;皮起红疹,作痒作痛,疱浆饱满,破溃流滋,为湿热蕴结。本病发于身体一侧,多位于腰胁腹背部,为肝胆经脉循行部位。
沈楚翘更指出上部与心肝有关,中部与肝脾有关,下部与肝肾有关。治疗上名老中医基本上均分为三型诊治,即热盛型、湿盛型、气滞血瘀型。热盛型多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盛型多选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型多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活血药的使用,陆德铭、张志礼主张活血药应从开始即使用,并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急性期多用生地、赤芍、丹皮、紫草、大青叶、板蓝根、虎杖等清热凉血活血之品,可缓解疼痛;疱疹后遗神经痛,陆氏根据中医“久病必瘀”、“久病人络”理论,除重用活血行血、通络止痛之品外,必用三棱、莪术、石见穿等破血之品。
颜德馨治疗后遗疼痛,多注重养血活血止痛,选用丹参、生蒲黄、五灵脂、珠黄散等药物。
祝谌予多在活血化瘀药物中佐入白芷、防风、羌独活等辛温发散之药,以推动血液运行,增强止痛作用,同时还能佐制苦寒清热解毒之药,保护脾胃功能。
金起凤主张用行气活血药,如香附、川楝子、元胡、乳香、没药等,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通络止痛药的使用,陆德铭主张用全蝎、蜈蚣、水蛭、地龙、壁虎等虫类搜剔之品,以开结导滞,通络止痛。
金起凤善用蜈蚣佐入,认为蜈蚣归肝经,擅长解毒消肿,定痉化瘀止痛。
沈楚翘主张用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等药重镇安神,滋阴潜阳,以达止痛目的。
健脾药的使用,由于本病多用苦寒药陆德铭常以黄芪、当归益气固正,伍人三棱、莪术之破血消积之中,俾使补气生血活血,久服而气血不伤;更加白术、茯苓、山药等以资生化之源;稻芽、山楂、陈皮等醒脾悦胃以顾护脾胃运化功能。
分部用药,名老中医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而加用不同的引经药,这样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陆德铭主张发于额面者加菊花、黄芩;发于眼、眉者加木贼草;发于腰胁者加柴胡;发于上肢者加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
谢义达提出疱疹发于头面者加葛根、荆芥、菊花、桑叶、草决明、谷精草;疱疹发于腹及胸者加川楝子、腊梅花、橘叶、青皮、陈皮、全瓜蒌、桑寄生、杜仲;疱疹发于少腹、臀、腿以下者加牛膝、黄柏、紫地丁、晚蚕沙、车前子、薏苡仁;疱疹发于上肢者加桑枝、姜黄、续断。
沈楚翘主张在上部者可加黄连、山栀;如发于下部者可加黄柏、知母。
徐宜厚主张皮损部位在颜面加杭菊花、霜桑叶各10g,接近眼角区加谷精草10g、炒黄连1.5g。
观名老中医选加之药虽有所不同,但都不离在上者多风热,宜清热祛风;在下者多兼湿,宜清热除湿;在胁肋部多犯肝经,宜清肝泻火;在四肢多瘀血阻络,宜活血通络止痛。
金针王乐亭运用龙头、龙尾、大椎放血疗法,为凉血解毒、活血化瘀之捷径,止痛效果明显。

end

图片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皮肤病》,李元文、张丰川主编,人卫,2002.1。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