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辨别太阴之虚?

 冯海鹏fhp 2024-04-29 发布于天津

导读:

太阴病的分层

我们都知道太阴病的病机是里虚寒证,“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太阴病的代表方是四逆辈。但根据八纲辨证虚则补之、寒者热之的原则来看,凡是温补的方剂都归属于太阴病的范畴。除了四逆汤以外,临床常用的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外台茯苓饮、参苓白术散、当归芍药散这样的有益气养血作用的处方,其实都可以归属到太阴病的范畴,因其皆蕴含太阴病的治疗理念在里面。

太阴病的病机是里虚寒,虚就要补,寒就要温,还要再进一步去明确是气虚、阳虚,还是津虚、血虚。临床上气虚和阳虚的鉴别是一个关键点,一般来说气虚会有四肢酸软、乏力气短的症状,如果在气虚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了恶寒,阳气不足不能温熙而表现出来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症状的时候就属于阳虚了,所以阳虚的本质是还是气虚,只是比气虚更重

但气虚、阳虚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单纯气虚的时候,我们用四君子汤就能够解决,就不考虑用四逆汤去治疗,毕竟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四逆汤以温阳为主,但是我们会发现补阳也是建立在补气的基础之上,比如理中汤有人参、白术、甘草,四逆汤中有甘草

阳是无形的,无形的阳气是依附于有形的物质,比如一杯热水中的阳气,需要依附于中,杯子里没水了,阳热也就不存在了。我们说甘草为国老,调和诸药。四逆汤是靠甘草来涵养,使附子和干姜的温补作用持续释放,厚土伏火,如果没有甘草的话,干姜附子就像一把熊熊大火,是涵养不住的,四君子汤也是靠甘草来将参苓术的作用协力发挥,起到厚土伏气的作用,参苓术健脾补气,那补出来的气,要能够固定下来,不能水土流失了,靠的就是甘草。

再一个,需要注意阴阳互根互生的关系。在阳气虚弱比较明显的时候,一方面需要补气温阳,一方面还要去养阴,阴中求阳,温阳是建立在养阴的基础上,这就是金匮肾气丸、八味丸的制方思路。举个例子,冬天寒凉,我们将暖水袋或者水杯中灌入热水,水就起到了涵养阳热的作用,热水可以持续给我们提供热量。如果没有水,只是一团阳气很容易就散了。这说明补气温阳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养阴,以达到阴中求阳的效果,以涵养的方法固定住温热。如果病情更重一层,就需要血肉有情之品去滋补了,比如鹿角、紫河车等,古人认为病重时不是草木药物能够补益的。

津虚、血虚的鉴别。津血同源,在脉外为津,入脉变化而赤是血。以西医的角度来看,大失血、来不及输血的时候,补液也能够改善血容量的,这就是津血同源的临床应用。临床上,患者患有慢性血虚的时候,在养血的同时我们可以稍微的加一点养阴的药物,比如温经汤中的麦冬,除了具有清虚热作用以外,其生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养血的效果。

不论是津虚还是血虚,都是阴的不足,因为阴阳是相互平衡制约的,阴虚的时候不能制约阳气,此时阳气相对亢盛,从而表现出一种类似虚热的症状,比如会有口干口渴、心烦眠差、甚至五心烦热的症状表现,注意阴虚的热是虚热,不需要清热,把津液血液补充上来即可。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归补血汤中的主治症状。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辩惑论》,主治症状是“治肌热,燥热,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看似一派热像,其实是气虚血虚不足所致的虚热,所以不需要白虎汤去清热,只是黄芪、当归益气养血

太阴病的辨证中脉诊很重要,之前讲过沉取有力为实,沉取无力为虚。从脉的机理上来说,脉里面流动的是血,但是鼓动血流行的是气,所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和血虚,在脉搏上表现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如果单纯的气虚阳虚,此时的脉象是软而无力的;但是津虚或者血虚的时候,脉是细的。

我们经常把脉管比作河道,河道里流动的是水,脉管里流动的是血。一般来说水量多了河道会宽,人体血液充足的时候脉是粗的,反之血虚的时候脉是细的。如果气虚阳虚无力鼓动血液的运行,脉象就会表现为无力或者迟缓,如果阳气充足可以鼓舞血的运行,脉象就表现为有力。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气虚阳虚在脉上表现为无力软弱感,而津虚血虚则表现为脉细,当然气血阴阳俱虚,就会表现为脉微细,甚至脉微细欲绝

四君子汤类方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方剂,在《伤寒论》中虽然没有四君子汤,但是在外台茯苓饮、附子汤当中,也已经有参苓术了。

四君子汤中的关键药物是茯苓、白术,这两味药我们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都学过。白术,是一个健脾的要药,有白术和苍术之分,还有生用和炒用之分,具体的药效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湿盛的时候,用苍术燥湿祛湿。在太阴病大便秘结的时候用生白术,以达到健脾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白术、茯苓作为药对,白术健脾祛湿,而茯苓祛湿以健脾。两个药合在一起,能起到健脾益气兼祛湿的作用。所以四君子汤本身是治疗脾虚夹湿的。再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当中都有苓术的配伍。

四君子汤是一个底方,《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说四君子汤“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医方集解》说四君子汤“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四君子汤适应症比较广,但是力度不够。所以有的时候需要根据情况加减,比如痰湿明显的时候,加入陈皮半夏,就是六君子汤。气滞明显的时候,加入木香砂仁,就是香砂六君子汤。脾虚湿蕴的时候,加大健脾祛湿力度,就是参苓白术散

在临床当中,慢性咳嗽久治不愈往往会伴有里虚寒,太阴病的痰饮水湿,表现为舌胖大有齿痕、脉沉弱、便溏、乏力、恶寒等,在应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需要加大温运太阴的力度,可能会与四逆汤相合。如果虚证不明显,只有乏力、气短、便溏的症状,就与四君子汤相合。面对一些久治不愈、顽固性疑难杂症的时候,要多关注太阴的问题

太阴病在临床上其实是很常见的,比如一些外感疾病。外感疾病往往有内伤的基础。我们以前讲表证的时候,包括邪气入里寒化、入里热化。《医宗金鉴》说“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邪气入里到底是寒化还是热化,其实取决于内在的内伤基础。薛生白说过“中气足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什么意思?中气不足,有太阴病底子的时候感受邪气,邪气容易入里寒化,表现为虚人外感直中入里,出现小建中汤类似的情况。所以临床上太阴病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四君子汤作为它的一个代表方同样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此类推,我们除了知道四逆汤温阳、四君子汤补气之外,还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补益的药物,比如小柴胡汤当中的人参、生姜、甘草、大枣桂枝汤当中的生姜、炙甘草、大枣即使是白虎汤证的时候,方中还包括了粳米、甘草。可见上述较为平和的补益药物临床当中应用的非常多,可以把参姜草枣称为张仲景的四君子。虽然很多时候大家不太重视生姜甘草大枣的治疗作用,认为可有可无,比如有些地方称之为药引子。但对于脾胃衰弱的时候,不论是解表还是清热,还是半表半里需要和解的时候,这些药物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小结

六经病属于综合征,比如太阴病是里虚寒,凡是属于里虚寒证的都是太阴病的范畴,太阴病的虚包含有气虚、阳虚、津虚、血虚,希望我们本节的讨论对大家有所帮助。简而言之,在气虚的基础之上,出现了恶寒、下利清谷等阳气衰弱不能温熙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阳虚,但气虚阳虚也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代表方分别是四君子汤和四逆汤

节选自:马家驹.《六经入门讲记》

编辑:木易火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