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院士领衔!发展水产新质生产力,他们带来了前沿设施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前沿 2024-04-29 发布于广东

----- 广告 -----

----- 广告 -----

第一届水产养殖设施技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顺利举办!

正文字数:2748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4月28日,第一届水产养殖设施技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广州南沙举行,本次研讨会以“设施化养殖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讨论等形式,为我们带来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本次研讨会由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承办,广东诚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指导,水产前沿为深度合作媒体。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少军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朱明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云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陈军,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大鹏等业内领袖专家和企业代表。

嘉宾致辞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国作开幕式主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 刘兴国

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少军院士为研讨会作开幕式致辞,他表示,设施是渔业的重要一环,水产养殖要如何做到设施化、智能化、集约化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我们要重视水产种业的评价和体系,如草鱼、鳜鱼等,目前种业养殖模式单一,种业环境离不开设施,我们要到一线去走,走在水产实践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把设施农业做到常态化,把生态农业做到设施化。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齐心协力找出问题,多做能够解决生产一线的工作,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为渔业健康养殖、高效养殖作出贡献。

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刘少军院士(线上)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大鹏先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召开,其次,他希望实验室能集合各方优势,能够创造更多的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养殖设施装备,为新一代水产养殖作出贡献;最后他向各位老师表达感激,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卓越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新模式和新装备不断涌现和更美好的水产养殖前景和未来,他希望通过此次探讨会大家充分交流,激发出更多学术思想和研发,为整个实验室的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李大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陈军表示,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规模化低,科技研究技术比较薄弱,难以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从事水产养殖设施工程研究的同行,多年来努力研究,取得了一批瞩目的成果。我们今天相聚于此,通过交流和研讨,为设施养殖的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 陈军(线上)

报告环节

报告主题:我国设施农业工程发展态势与创新思考

报告嘉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农业大学特聘教授 朱明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中农业大学特聘教授朱明表示,目前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我国设施农业要以社会化服务实现“以小博大”、以先进技术应对先天不足、以生产稳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以多功能开发带动“接二连三”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

设施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可人为地控制自然气候环境,不受“老天爷”影响,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他认为,设施农业体现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发展特征,是典型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最后,他提出了设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1、坚持“四个面向”,做好顶层设计;2、坚持因地制宜,服务产业发展3、坚持学科交叉,促进技术融合;4、坚持系统集成,促进整体优化;5、坚持统筹谋划,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

报告主题: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嘉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道亮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在研讨会上先提出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他认为目前新质生产力不足是我国现代渔业最大短板,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着农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机械化水平低,不足60%、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与技能低、不同程度的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等问题。

数字农业要实现农业生产全要素的数字化、在线化和网络化,要实现全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养鱼工厂,使农业由经验走向科学。为此,他提出渔业高质量发展展望,首先要提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其次,龙头企业要承担引领行业,率先推进和提升现代农业的责任,引领行业和区域发展。最后,要打造农业智能工厂技术产业生态圈,创新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报告主题:污损生物对养殖网箱动力环境影响机制及其防控技术

报告嘉宾: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赵云鹏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云鹏表示,海洋渔业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三支柱产业,2017、2018、2019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水养殖的发展离不开养殖设施装备的支撑,而设施安全对海洋渔业科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污损生物严重威胁养殖物和设施安全,污损造成我国海洋养殖年均经济损失超60亿元,清污的成本超总养殖金额60%,污损有效防控对海洋渔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养殖网箱污损是生物防控技术的难题,一是污损生物对网箱动力环境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二是运维过程中的精准高效检测难以实现;三是绿色环保、长效广谱的防污技术难以突破。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他提出几个创新点,一是生物附着网箱动力环境分析理论,提出了复杂海况下生物附着网衣荷载测定方法,创新了附着网衣水动力特性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生物附着影响下网箱动力环境数学模型、波浪作用下生物附着网箱动力响应模拟技术和生物附着养殖设施受灾风险评估技术;二是网衣污损快速识别与智能检测方法,首创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网衣污损智能检测方法,构建了水下网衣污损生物实时监测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网衣上污损附着程度的快速识别及异常预警;三是本征防污与降低附着基面积防污技术,发明基于复合材料新技术的网衣本征污法;四是海水网箱多元协同防污技术体系,构建了海水养殖网箱多元协同防污技术系统,创新网衣防污应用技术,实现协同、高效、长效的防污效果。

报告主题: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与低碳减排

报告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 刘兴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刘兴国在会上表示,水产养殖的主要环境影响为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但全球水产养殖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不足5%,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是内陆水产养殖主要污染源,要重点关注11个高强度排放地区。

针对水产养殖问题,他以草鱼、黄颡鱼、黄鳝为例讲述传统池塘养殖的选择,如草鱼养殖的环境影响低于牛、羊,解决饲料问题是解决碳排放的问题,通过改进消费及养殖方式,即改进饲料配方,可实现低碳和高品质养殖。

最后,他提出两个低碳减排设施养殖发展思路,一是建立基于养殖动物行为的养殖系统,满足养殖动物福利要求,有环境友好的养殖技术,构建设施化低碳养殖系统;二是建立高效设施装备支撑体系,投喂精准化、生产智能机械化、养殖系统设施化,生产工业化。

报告主题:面向池塘圈养模式的养殖装备研究进展

报告嘉宾: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谭鹤群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谭鹤群在研讨会上指出,目前池塘圈养模式有效解决了残饵、粪便对水体的污染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水面的产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机械化作业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怎么往每个圈养桶按需投饵,二是如何解决高密度养殖下的溶氧问题,三是抽排出的淤泥怎么办,四是如何知道水下的情况。

最后,他向大家介绍目前池塘圈养机械化研究进展,池塘圈养作为一种新的淡水鱼养殖模式,具有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不同的机械化需求,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围绕这种生产养殖模式来开展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报告主题:智慧渔业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报告嘉宾:广州市诚一智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 唐荣

广州市诚一智慧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唐荣表示,目前规模化养殖面临三个难题,一是人难招,人口老龄化加速;二是人难管、物难管;三是养殖过程缺乏及时、准确的数据反馈和统计,难以全面掌握养殖生产情况。基于上述三个难题,他提出机器换人和数字化管理两个解决途径。

基于养殖行业需求,诚一集团率先开启智慧渔业的探索和应用,2015年第一代散装料投饲机实现机械化,解决劳动力难题;2017年第二代渔机实现自动化,可远程操控;2019年第三代智能计重式投饲机增加物联网接入功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远程管控,并配套专用搅拌机,实现自动拌料,诚一南沙基地案例证明,使用智能计重式投饲机,工人数减少75%,每年节约人工和饲料成本数百万元。

然而,设备的使用减少了人工、降低了养殖成本,但也带来新的课题,如设备出现异常如何处理?设备产生的数据如何有效利用?基于此,诚一集团在第三代投饲机物联网接入功能基础上开发了智慧渔业平台。

最后,唐荣就智慧渔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认为渔业将从“汗水渔业”转向“智慧渔业”发展,从而实现渔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实现让养鱼更科学、交易更公平、吃鱼更放心是诚一集团的企业使命!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