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王轻佻,不可君临天下”,一句差点改变北宋国运的话!

 东吴春秋 2024-04-30 发布于江苏

章惇,字子厚,福建浦城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曾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官有很多,但大家的脑海印象中,大多是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欧阳修等等,对于章惇这个名字估计非常陌生。

但章惇在北宋晚期政治方面的成就和建树,却并不比前面几位大文豪差,而且他还曾经说过一句差点改变北宋国运的话!

章惇少年时代才智出众、善于文章,但性格比较直率孤傲。

公元1059年,24岁的章惇高中进士,历任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使推官。

公元1069年,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变法,章惇因工作能力出众,被李参之推荐给王安石,王安石对章惇非常欣赏,任命为章惇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并进入集贤馆,成为王安石变法新党集团的重要成员。

不久后,章惇拜两湖察访使,负责经略江南,因工作表现良好,深得宋神宗器重,拜三司使。

公元1075年,章惇被调到地方职,任湖州刺史,不久后,湖南峡州、辰州(湖南省沅陵县)、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少数民族的骚乱,朝廷任命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知府,负责镇压骚乱。

章惇作为一名文官,从没有带兵打仗,搞过军事,但他到了荆南后,居然很快便通过雷厉风行、恩威并施的手段,摆平了骚乱,让人刮目相看。

公元1276年,王安石由于变法遭到旧党的猛烈攻击,辞去丞相之职,再也没有回归朝廷,宋神宗还想继续搞变法,因此便把王安石当年的得力助手章惇调回朝廷,任参知政事。

章惇于是成为王安石的接班人,也成为了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

但搞变法,总归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王安石被迫逃离了朝堂,章惇也开始受到反对变法的旧党的猛烈攻击,最后被罢官,任蔡州知州。

但章惇的抗击打能力明显还要强于王安石,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耐心等待再度出山的机会。

公元1082年,章惇又被宋神宗召回朝堂,任门下侍郎,虽然不是丞相之职,但这是宋神宗重新启用章惇的一个重要信号。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危,有人企图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赵颢或四弟曹王赵頵,章惇和宰相王珪议定宋神宗长子赵佣为皇太子,最后终于成功拥立赵佣为帝,为宋哲宗。

宋哲宗继位时才九岁,完全没有能力处理朝政,因此他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但高太后一向反对变法,讨厌新党,因此便大力重用旧党首领司马光,而压制新党,废除新法。

作为新党的重要人物,章惇不可避免再度受到旧党的攻击。

司马光成为朝堂新的文官首脑后,打算把北宋西北之地割让给西夏,以求息事宁人,换来边境的和平,章惇得知后,非常恼怒,和司马光发生激烈的争论。

但最终章惇还是顶不住旧党的疯狂攻击,被贬官至汝州。

宋哲宗

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宋哲宗支持变法和新党,因此章惇开始被重新启用。

公元1094年,章惇再度回到朝廷成为丞相,他立即大力推行新法,逐步恢复被废除的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新法。

同时,在章惇的主导下,北宋再度和西夏交战,在第二次平夏城之战中,北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迫使西夏三度请求契丹军事介入。

契丹于是出面调停,要求双方停止战争,北宋归还西夏的土地,但章惇态度异常强悍,坚决反对向西夏妥协。

最终,西夏国向北宋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谦卑,北宋和西夏再度归于和平,但北宋已经占据军事上的优势。

此时的章惇已经到达个人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对内,深得宋哲宗信任,当上了当朝丞相,又积极推行新法,使得北宋的综合国力得以提升,对外,北宋对西夏作战用兵,屡战屡胜,大有吞并西夏的趋势。

然而,正值盛年的宋哲宗却在此时突然病重而亡!

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突然病重无法上朝,不久之后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由于宋哲宗没有子嗣,因此接班人的问题成为头等大事,这是北宋自赵光义接班赵匡胤之后的最为关键重要的一次政权交替,因为正是这次政权交替决定了北宋的最后命运。

宋哲宗死后,他的嫡母向太后便开始和当朝两位重量级宰相章惇、曾布讨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既然宋哲宗没有子嗣,那么按照规矩,皇位继承人就需要从宋哲宗的弟弟中间挑选。

宋神宗共有14位儿子,由于长子至五子都是早夭,因此六子赵佣成为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哲宗。

宋哲宗去世后,他的弟弟中尚在人世的还有神宗的九子申王赵佖,十一子端王佶、十二子莘王赵俣、十三子简王赵似、十四子睦王赵偲,五人,而且五人均已成年。

如果不出意外,皇位继承者将从此五人中选取。

当向太后向宰相们询问何人可继大统时?章惇率先厉声说道:“按照礼法,简王是哲宗的同母弟,当立。”

但向太后却不想立简王,所以她说道:“我没有子嗣,所有诸王都是庶出之子,没有嫡子之分。”

既然向太后又不想立简王,章惇接着说:“既然都是庶出,那就按长幼顺序排列,应该立年纪最长的申王。”

但向太依然不同意,因为申王有眼疾,是不能当皇帝的!

因为她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端王赵佶。

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向太后是有私心的,因为一旦宋哲宗的同母弟弟简王赵似继位,赵似的生母朱太妃的政治地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会影响她在后宫的政治地位。

至于申王赵佖,也不是向太后的理想人选,因为申王的生母是武贤妃,一旦申王继位,她在后宫的政治地位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申王一直患有眼疾,眼睛斜视,向太后更有理由反对立申王。

而端王赵佶的生母陈夫人出生低微,早已去世,如果立端王,不会对向太后的地位产生任何影响,相反,赵佶还会感激向太后的拥立之功。

所以向太后说出了自己的人选,端王赵佶!

章惇听到端王赵佶,顿时心中一阵紧张,因为章惇对神宗的这几个儿子都非常了解,他看人的眼光非常毒辣。

章惇的观点:在哲宗的这几个弟弟之中,论文学艺术才能,端王赵佶首当其冲,无人能及,但就是因为文学艺术才能过于出众,端王平时为人十分轻佻、喜爱结交奸佞邪僻小人,只会吟诗作对、搞搞书法绘画、贪图享乐、好大喜功,对于治理国家完全一窍不通,让他当皇帝,只会断送北宋的国运。

无论简王赵似还是申王赵佖当皇帝,都要比端王赵佶要强,即使他们不如神宗和哲宗,但还不至于断送北宋的国运。

所以章惇立即说出了那句足以改变北宋国运的话:“端王轻佻,不可君临天下”。

其实章惇如果明哲保身的话,完全不用出头反驳向太后,这是你们赵家的家事,你们爱立谁就立谁,我一个外臣何必强出头,得罪向太后和端王呢?

章惇对于国家还是有感情的,他受到神宗和哲宗两代皇帝的信任,一心为国,所以不希望看到北宋断送在端王手中,所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但意惇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关键时刻,另一位他的搭档曾布没有站在他一边,曾布也是新党的重要首脑,但他不想得罪向太后,所以他反而对意惇说道:“章惇,听太后处置!”

一句话,让章惇失去了力争的勇气,在立嗣这件事上,他变成了孤独的抗争者,他的同僚们也不支持他,他注定没法再和向太后抗衡。

也怪宋哲宗,没有在他生前将生母朱氏晋升为皇太后,导致他死后,朱氏的地位还是在向太后之下,否则弟弟赵似的继位就会更加的名正言顺!

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最终端王赵佶还是成为了北宋的皇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宋徽宗!

后面发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宋徽宗的胡乱折腾下,北宋王朝一步步走向衰落,最终在公元1127年,北宋遭受靖康之耻,金国军队攻破汴京,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带到东北,北宋灭亡。

如果不是端王赵佶继位,换成是赵似、赵佖或者赵俣、赵偲,也许北宋的国运会得到改变,因为这兄弟几个再混蛋、废物、昏庸,也不可能超越赵佶,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不至于像宋徽宗那般胡乱折腾,把国家都给折腾没了。

宋徽宗继位后,章惇知道自己的好日子终于要到头了,得罪皇帝,还能有好下场吗?

公元1100年五月,宋徽宗封章惇为申国公,但章惇主动拒绝。

七月,章惇非常知趣,主要请求辞职,但宋徽宗装模作样的挽留。

很快,朝中章惇的昔日政治对手纷纷上书弹劾章惇,宋徽宗于是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

公元1105年,章惇被贬为湖州团练副使,同年十一月,章惇死于贬所,享年七十一岁。

章惇其实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亲眼看到靖康之耻的悲惨一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