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确定概念外延内涵的方式完成一元作文的精准审题——以一元作文说“群”为例

 一中大语文 2024-04-30 发布于福建

一元作文是高考作文写作的基础,虽说基础,但却并不一定好写,因为一元作文往往围绕着一个核心概念出发写作,而这个核心概念往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上海卷的“好奇心”,天津卷的“烟火气”,这种概念,往往具有复杂的语义,因此如何从材料出发,分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我们分析一元作文的起手式和基本功。

比如以下这道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下,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群:家族群、同学群、旅游群、创业群……何为“群”?人们既说“人以群分”,也说“群而不党”;既说“群星璀璨”,也说“群魔乱舞”;既说“卓然超群”,也说“害群之马”。

“群”既是同类,构成集体;也是亲朋,传递温情。“群”既有“众多”之数,也有“聚合”之力。梁启超《新史学》有言:“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这道题目有点类似与前几年天津卷的命题,如2018天津卷作文“生活中的器”、2020年天津卷作文“中国面孔”,都是围绕这一个概念进行外延和内涵上的语义分析,进而将所有的语义概括汇总成一个核心立意的作文。

我们具体来看材料。

材料主体部分分为三段,第一段通过当下社会现状入题,列举的是概念的外延,即生活中的各种“群”,用来构建学生写作的情境。

第二段通过一个问句,来引导学生思考“群”的内涵,在这里材料是用两个分号分隔出“群”的三组不同内涵,因此学生需要对三组内涵进行精准审题厘定。

第一组:既说“人以群分”,也说“群而不党”,这是在什么维度上说“群”呢?是在“群”的作用和判断“群”好坏的标准上说“群”,“人以群分”,说明“群”的主要作用是区分人,而判断“群”好坏的标准是“不党”,即好的“群”应该是团结合作却不勾结。

第二组:既说“群星璀璨”,也说“群魔乱舞”,这又是什么维度呢?这是在说“群”的影响,加入好的“群”,那么就可以“群星璀璨”,加入不好的“群”,那么只能是“群魔乱舞”了。

第三组:既说“卓然超群”,也说“害群之马”,这又在说什么呢?这是在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我们身处一个群体之中,要提升自我,“卓然超群”,而不能做“害群之马”。

接着第三段,进一步对群进行定义,前面是各种“说”,“说”是什么,“说”是观点,观点是一家之言,我们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而后面是各种“是”和“有”,“是”和“有”是事实,即题目给出的隐藏价值,指出群既有构建集体之作用,也能提供情感价值;既提到了“群”分布的广泛性,又提到了“群”在社会中的聚合作用。最后引用梁启超的话作为结尾,把对于“群”的讨论提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指出群体的进步,而非个人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也是作文最终的价值旨归。

好了,题目分析完毕,我们又应该如何把分析出来的语义“串”成一篇作文呢?

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分析作文的写作身份了,题目问的是“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问一句,“你”是谁?

“你”是谁?高考作文中的“你”,如果没有特殊规定的话,一般是“时代青年”,因此,这道题目,就变成了一个“时代青年”在写自己对于“群”这一概念的认识。

我们完全可以照抄题目设置的路径完成作文框架结构的构建。

题目既然从生活中的现象说起,我们也完全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切入。可以用情境化的语言开头,比如说“叮叮,叮叮,我们的微信提示音不断响起,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群’的世界之中……”,而且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我建议最好是从材料切题,这样才能提示阅卷老师,我没跑题!

写完第一段,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说:“我们虽然已经身处于一个'群’的世界,那么究竟什么是'群’呢,我们或许并没有深入思考过……”,用这样的语句开启对“群”的阐释。

在阐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用儒家对“群”的各种经典论述,“群”是儒家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荀子》曾言:“人之生不能无群”,说出了“群”的必要性,又言“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因为:“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进一步指出“群”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显著标志,为什么动物被人所支配,是因为人可以用“群”来聚合力量。

在写完“群”的必要性之后,就该进一步论述“群”的功能性了。《吕氏春秋》中有言“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指出了“群”的两个作用,一曰“聚”,二曰“利”,《易经·系辞上》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则体现了“群”在“区分”人上的作用。

写到“区分”人,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自然“滑入”到我们究竟应该进一个什么样的“群”的讨论上了,《论语》有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群”的好坏,在于是否谋求私利,如果“结群为公”,那么就是“好群”,如果“结党营私”,那么就是“坏群”,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当然是进好“群”远离坏“群”。

进了好群之后,进一步要讨论的,便是“个群”关系,即我在群里的地位和作用,是应该“卓然超群”呢?还是做“害群之马”呢?

都不可取,“害群之马”自然是不能做,“卓然超群”是否就是好的呢?当然我们在个人的进步上可以如此追求,但是在集体性上还是要带动“群”内的整体前进,不能自己“独乐乐”,而是要“乐在群中”,毕竟梁启超有云:“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

好了,写到此,我们的作文也就上到了这道题目价值的“最高峰”,即我们要在“群”中进步,通过个人的进步带动集体的进步,这也是儒家提倡君子结“群”之真意,最后文意收束,发出呼吁即可。

从这道题目的审题立意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元作文,特别是这种具有哲学意味概念作文,分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然后通过写作身份,将分析出内涵外延在“时代青年”这个身份之下统合“串”起,是写作的基本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