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数字化队伍结构改革路径探索

 高校信息化 2024-04-30 发布于北京

“十四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驱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信息化人才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更是关键所在。因此,加强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释放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活力,促进其良性发展,是高校亟待改革创新和突破解决的课题。

1

追寻前者足迹

分析研究现状

调研发现,近五年针对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文献不足20篇。这些研究多围绕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体系下的首席信息官(以下简称“CIO制度”)展开。2018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普遍施行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引发了国内各高校管理者关注。但由于诸多因素,CIO制度在具体建设层面未能彻底执行,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方面,有研究者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寄予厚望。高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机构机制和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改革。也有研究者指出,信息化人才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并提出稳定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解决方案。

在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对策方面,一些研究者提出,需要加强领导、建强机构,盘活资源、优化布局,合力保障、改善环境,吸引人才、打造品牌,加强培育、留住人才,尽快锻造一支懂管理、善育人、强专业、勇创新、肯钻研、有成果的信息化教师人才队伍。有研究者指出,真正实现“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方案需要高校在信息化工作机制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然而,当前多数研究对于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结构分析缺乏数据支持且缺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体系框架。

2

数据说话

可视化呈现队伍现状

信息化人才队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软实力。下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队伍现状为例,分析其组织架构、人员结构。

组织架构

信息化队伍分为三层结构,自顶向下依次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办公室、二级单位信息化队伍。图1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队伍组织架构。

图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队伍组织架构

人员结构

笔者对学校信息化人才队伍中各层次群体进行分析,在数据层面展现人员队伍的兼职情况、服务师生量、学科背景、岗位职称、人员流失情况等。

1.总体概况

本次统计对象包括信息化职能部门的专职技术人员,以及分布在职能部门和学院等51个二级单位的信息化兼职人员,总计107名。专职和兼职人员的比例为1∶5。兼职人员除了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还需要承担其他教学、管理或行政类工作,且信息化工作量总体占比偏低。

此外,信息化专职人员人均服务师生数是考量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均服务师生数高达700余人,远远超过美国一流高校100余人的标准。

2.学科背景

对校内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学科背景进行分析,如果人员在学历培养中,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包含计算机相关课程,视同具有计算机相关背景。结果显示,校内信息化人才队伍中仅有不足50%的人员具有计算机相关背景。非计算机相关背景人员主要集中在兼职人员队伍中,且比例大于70%。

3.岗位职称

图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队伍职称与学科背景分布

图2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队伍职称与学科背景分布情况。信息化人才队伍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比例的人员数量约占总人数的30%。其中,计算机相关背景、其他理工科背景和非理工科背景的高级职称人才数量分别占总体高级职称人员比例的34.6%、23.1%、42.3%。中级职称人才的三类学科分布分别为45.5%、1.5%、53%,初级职称人才的三类学科分布分别为40%、60%、0。

4.人员流失情况

对近三年校内信息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化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追踪,可见专职人员信息化岗位较为稳定,兼职人员从事信息化工作岗位的流失比率高达42.9%。经分析,各类信息技术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依序是岗位变动、部门调动、离职、退休或死亡。

3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浮现

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队伍数据分析得知,当前高校信息化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专业队伍规模小。我国高校的专业信息化人才队伍规模较小,疫情导致人才短缺情况更加严峻。但信息化人才数量受限于高校人员引进模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升。人员短缺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进度,人员集中进行建设及维护,无力进行推广服务工作。

第二,高端人才数量少。具备计算机相关背景的高级职称人才短缺,缺乏领军型人才以及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导致智能化校园建设人才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

第三,人力资源浪费。二级单位在费力引进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信息技术人才后,无法提供与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人员还需承担额外的行政或教学工作,使得这部分人员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个人职业发展受阻,学校有限的信息化资源浪费。

第四,专业水平程度低。二级单位信息化工作兼职人员的学科背景半数以上非计算机背景,信息化思维的缺乏导致业务需求与信息技术难以融合,在信息化项目建设时受制于企业实施方。

第五,人员短期流失多。二级单位的信息化工作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与业务需求密切集合,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储备。

此外,信息化工作具有连续性,二级单位信息化岗位兼职人员的不断流失将导致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延滞,项目建设推进以及后期升级维护困难。

4

以人为本

构建多层次框架模型

结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人才队伍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校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多层次信息化人才队伍结构框架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多层次信息化人才队伍结构框架模型

信息化人才队伍主要由决策规划层、管理协调层、建设执行层和维护服务层这四类人员层次构成。

决策规划层处于学校全局信息化工作顶层,其决策核心由能深刻理解信息化本质的高层次复合型领导人才担当;其技术核心是总工程师,主要从技术角度设计学校的信息化整体技术框架、发展路线和安全体系。决策规划层站在全局高度整合各类需求,找出共性和矛盾,分析原因,排好主次,做出决策;通过主导全校信息化战略规划制定和重大事项决策,推动学校各项信息化改革落地。

管理协调层一般由学校信息化管理小组中的管理协调人员构成,主要落实决策规划层的工作部署,统筹信息化工作的经费预算,协调各部门协同工作,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正常运转。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员也是高校信息化人才队伍中的稀缺人员,信息化建设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提高管理协调层的信息化素养,通过思想和管理上的创新,使信息化建设更受重视和理解,更好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建设执行层主要包括学校信息化部门的专职人员、分散在各管理部门的兼职信息员和企业合作或外包服务的驻校开发人员,三者共同承担学校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具体工作,如招标、需求设计、开发、建设、部署、上线运行、升级维护等。

维护服务层主要包括信息化部门的专职服务团队、各业务部门专兼职信息化工作人员、第三方校外企业或专业外包服务维护人员以及学生信息化服务团队。其中,部分人员既是校园信息化用户,同时也是服务提供者。学校通过这支信息化大服务团队,维持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整合优化线上线下信息化服务。

从信息化顶层决策规划到信息化大服务团队,根据工作推进的需求和不同人员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好用活信息化人才,形成兼具统筹思维、技术能力、管理经验的信息化综合人才队伍。

5

多维推进

探寻人才队伍发展路径

结合高校信息化队伍层次结构体系,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信息化手段支撑、人才评估、闭环流程等五方面探索信息化人才结构改革路径。

组织保障上,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学校“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负责领导要明确责任具体抓,组织人事部门切实履行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服务的职责。加强与党委组织部、教学、人事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人才工作谋划,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随着“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制度保障上,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信息化领军人才,发展更加丰富灵活的引入制度。落实信息化建设的“一把手”工程,由学校“一把手”主抓校园信息化工作,形成信息化建设工作调度例会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推动信息技术人员薪酬与市场接轨,吸引校外优秀人才向校内流动。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支持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事业单位等开展市场化、社会化评价,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

信息化手段支撑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信息化人才智库。对个体的岗位流动、职称变动、学习培训、科研成果等成长轨迹进行动态监测及追踪。对群体,从人才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所属单位等进行多维度统计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将信息化人才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为科学管理及决策的依据。

人才评估方面,建设信息化人才评价体系,设立信息化人才评价指标,如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年限、信息化工作量自评、信息化专业技术考核、所属单位打分、信息化建设成果打分、职称评审所用年限、信息化科研成果发表量等。通过指标项综合打分并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定、晋职晋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反馈。通过定期评估和追溯反馈,持续优化信息化人才队伍。

闭环流程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广泛引进外来人才,也需要充分盘活校内人才,强化校内人才”造血功能”。

注重培养校内优秀信息化人才,以“优秀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等为抓手,遴选信息化人才,培养选派深造,助力信息化人才逐步成长为信息化技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立足自身培养,打造闭环流程,补齐基层人才短板。

本文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数据,结合当前高校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可视化呈现人员现状,从组织、制度、标准等多个维度推进多层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探索适合高校信息化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人才人事课题资助”(RCRS2022019)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3年12月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