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彩虹之门:一个人越来越好的迹象,从拥有“配得感”开始

 彩虹之门疗愈馆 2024-04-30 发布于天津

你是否听过有人这样说:

我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注定没人爱;

我有什么值得这么优秀的人爱呢?早晚也会失去TA;

那么好的工作,一定不会是我的;

我就适合买便宜打折的东西,我这样的人配不上用好东西;

房子这种奢侈品,我一辈子估计也买不起了.......

这种想要却又不敢确定的心态,让他们在很多机会面前却选择了退缩,也失去了很多人生的可能。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心理状态通常被称为“不配得感”。

配得感指的是一个人相信自己应该得到什么的信念。它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方式。

而产生“不配”的感觉,往往来自一个“我不好——我不配——得不到”的负面循环,使自己不断地去否认真实自我、亲密关系、财富、事业、爱人......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有“不配得”情结产生呢?

01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配得到

“我不配”这个信念,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的限定,而这个评判又是从何而来?

它其实是由早年期间养育者和自己之间的互动模式内化而来,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同。

例如,在很小的时候甚至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需求,只能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传递,不舒服了就哭闹;

这时候看养育者能否给我们积极回应和正向反馈以及能否真正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再长大一点,想要玩具,想要漂亮衣服,想要和小伙伴玩耍,想要画画,想要唱歌跳舞,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在合理范围内,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被忽略,一次两次三次;

渐渐的,我们也不再提需求,只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事情,满足他人成了首要的。

还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应该...你应该...你应该...

逐渐的,真实的自我被消融,自我认同被粘附在他人身上。

所以,当我们想要追求一个未知,或者突然获得一个美好的东西,出现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和高兴,而是紧张;

心里的疑问是“我配吗”,或者觉得是不是必须要付出什么代价才配得到。

而这些疑问和未知会限定和束缚自己。

知乎上,有位网友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物质世界得不到满足;长大后自己没有机会,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如果物质和精神都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会逐渐丧失爱的能力,包括爱自己。

就像上面这位网友,长大后会对自己很苛刻,社会家庭环境总是教育我们要懂事、要节俭,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等等。

当这种社会标准逐渐形成自我内化语言时,我们就活在了别人设定的道德枷锁里。

一旦出现不符合标准行为,便会形成自我责备,比如“吃个自助就是奢侈”的愧疚感。

长大后,我们会慢慢地伪装成大家喜欢的自己,最终,丧失了真正的自己。

02

相信“我值得”、“我配得上”,

真的很难吗

很多时间,我们不敢直视自己的内在需求。

当我们想把自己的内在需求说出口时,无形中背负了:做人不能太自私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一旦说出了自己的需求依然不能被满足时,碰了一鼻子灰还被倒扣了一个帽子。

慢慢地隐藏起了真实的自己,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曾在豆瓣上,看到很多网友被"不配得感"支配的痛苦:

“工作表现好被领导表扬时,总是摇着头紧张地说 '没有,没有',因此错失很多机会”;

“婆婆为我选衣服时,我总是下意识拒绝,害怕她会有要求和期待,而我达不到。”

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他们一样,看低自己,选择过“低配版”的生活: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敢在工作上争取,不舍得为自己花钱。

进而委屈自己,畏缩不前,把生活调“不苦涩”的味道。

有句话说:“我不配'不会伤人性命,但它会在人体内部悄无声息地搞破坏,消耗精力、侵蚀人对生活与梦想的追求。”

被“不配得感“支配的人,即使外在条件再优秀,内心都早已千疮百孔。

他们时刻导演着“内心戏",在自我攻击中持续内耗。

03

“配得感"越高,

越有机会得到好东西

俞敏洪曾在《我是演说家》节目中讲过自己的故事。

他在大学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也没有参加过一次干部竞选。

他说:“自卑的人一定比狂妄的人更加糟糕。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住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属于他的机会。”

心理学中的“自证预言”理论,更能解释这一现象。

自证预言是指,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预言来行事,最终让事情按照预言的发生。

这里的预言,其实就是每个人内心对自己是否“配得”的判断。

“配得感“低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得不到好东西,于是焦虑、被动,容易导致不好的结果;

“配得感"高的人,相信自己能实现某一目标,行动上更加积极,从而提升实现的可能。

所以说,提升“配得感",也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

那怎样提升“配得感"?

停止纠结,努力完成

“配得感"低的人,既想得到某样东西,又觉得自己不配,不免患得患失。

最好的做法是停止纠结,告诉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学会沉浸于当下的每一个瞬间,珍惜眼前的每一次机会。

在一次次达成小目标的过程中,积累信心与底气。

我们会渐渐发现,只要努力去做,就配得上自己想要的一切。

刻意练习,看见自己

主持人何炅曾说:“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放弃你,但你一定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就算再小的闪光点,也值得为自己骄傲。

比如,执行力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共情力强,能够理解他人、善待他人;

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不失约......

记录这些事情,就是在积攒光亮,帮助我们看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心理暗示,认可自己

有句话说:“你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

被领导表扬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我努力得到的;

遇到挑战时,告诉自己我能够应对;

遇到条件很好的追求者时,告诉自己我值得被爱;

别人给自己机会的时候,要相信别人的“相信”,告诉自己"我能行"。

相信自己“配得上”,便能遇见更好的自已。

提升自己的配得感,我们的周围会形成一个积极的磁场,助我们建立新的体验,做自己想做却一直未做的,寻找真实的自我;

慢慢剥开附着在身上的脆弱的外壳,从内在发展出健康的柔软却又坚固的外壳,生活的底色也会随之改变。

我值得拥有

通常“不配得感”的信念是从小形成,一直延续到成年,可能一直到亲密关系、工作及人际关系上才会察觉。而这种“不配得感”更多源自内心的匮乏,需要被及时清理。否则,即使自己很有能力,也难以继续向前。那我们要如何清理呢?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看见—释放—转化”疗愈三部曲,摆脱匮乏感的束缚;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情绪和行为背后隐藏着不配得的信念;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服装、茶花香道等疗愈技术,清理和释放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起来,不再评判和抗拒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再给自己贴上“好”“坏”的标签,拥抱真实的自己。

我们也将不再沉溺于自己“不够好”“不配”的思维模式中,通过一次次看见和释放,不断地清理的底层结构,重新形成一种新的模式,能清楚地说出“我想要”、“我需要”、“我值得拥有”,破除内心的匮乏感,实现人生的丰盛富足。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