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科“大家”谈丨城之源:蓟城——北京城的前身

 北京的骑士 2024-04-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西周初年,周王朝在今北京地区先后分封了蓟与燕,蓟在北,燕在南。这两个封国各自建有都城,迄今为止我们所知北京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专门撰文,考察北京地区早期城市历史地理问题。在北京城址确立、城市起源的问题上,侯先生着重分析了古代蓟城(故址位于原宣武区一带)的地理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北京城历久不衰的历史地理原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学者在北京房山董家林村发现燕都遗址,许多考察北京城起源问题的学者的注意力遂转移到了董家林,并开始将董家林燕都认作北京城的前身。

根据文献与考古两方面的资料看,探讨北京城的历史地理渊源,不应过分夸大董家林燕都的地位,更不能只谈燕不言蓟。另外,不少作者不正面考虑(或不了解)学术界对于封燕时间问题的研究成果,而一味地引用《史记》等书的笼统说法,认为武王克商之年即召公封燕之年,又根据克商之年逢哈雷彗星出现,于是算出克商封燕的具体年代,作为北京城的建城之始。这些做法都是不够审慎的。

图片

本文归纳有关学术成果,对蓟、燕分封时间与北京地区早期城市地理的某些问题再做讨论。基本观点是:周武王灭商之后,即分封了一些“先圣王”的后裔,其中的蓟国为黄帝( 一说尧)之后,核心范围应主要在今永定河以北。蓟国的都城“蓟”,应是北京地区史载最早的城市。燕国的分封是成王时的事,略晚于蓟国,它的范围主要在永定河以南,燕国的都城“燕”,是北京地区第二座最早的城市。蓟城与燕城的并存、对峙,也就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地理格局。蓟城与燕城对峙的格局并没有维持很久,燕文化的北扩导致双城对峙局面的终结。原蓟城代表的文化走上末路,但蓟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未丧失。燕都虽政治文化背景远胜于蓟城,但其地理位置不佳。两城发展的结局是:南面的燕城在西周后期便废弃不用,而北面的蓟城则不断发展壮大,很快成为北京地区唯一的中心城市。

在永定河北部建立中心城市,是北京城市地理格局的稳定形态,反映了北京地区城市历史地理的一个本质特点。蓟城一带,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后人在同一地点反复修建城市,所以早期蓟城的遗址很难保存下来。而燕城因废弃之后再无任何人在这里建立大型城镇,故遗址得以保存至今,即房山董家林古城遗址。

图片

侯仁之先生早年所阐述的蓟城位置的优越性,不能因董家林遗址的发现而被忽视。北京城的历史地理本质的早期体现者,是蓟城,而不是董家林的燕都。

(作者:唐晓峰,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