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实力更强的金国,乾顺放弃了天祚帝!(宋徽宗时代第2卷062)

 金色年华554 2024-05-01 发布于江西

第二部:时代拼图

当然不够。大辽正在急速衰落,已是大厦将倾了。

公元1123年正月,乾顺再次出兵救辽,遇金军阻击而还。这年五月,天祚帝西逃至云内州(今内蒙固阳县附近),乾顺应约遣使接洽,准备请天祚帝入夏。可夏使到达边境后,迟迟没有实际动作,踌躇彷徨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到了六月,天祚帝已是心急如焚,他正式遣使册封李乾顺为大夏国皇帝。这就是在法理上承认了,大辽不再是西夏的宗主国,两者是平等的国与国的关系,乾顺也不再是夏国王,而是大夏天子,他与天祚帝是桌子板凳一边高了。

这几乎是走投无路的天祚帝,唯一能给乾顺的东西了,也是他最后的杀手锏。而他想换的,就是尽快进入西夏避祸。乾顺当然明白,天祚帝拿出最后的筹码是何用意。这个筹码的分量不可谓不重,这是历代党项首领和西夏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他们很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最终也没有丝毫收获。可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大辽帝国眼看油尽灯枯,辽天子的册封也就不值一文了。乾顺犹豫了。

眼看大辽帝国和天祚帝命悬一线,南仙公主和太子仁爱心急如焚。等来了天祚帝的册封诏书,母子二人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反复恳请乾顺赶紧出兵,抢在金人之前接天祚帝入境。毫无疑问,在金军的穷追猛打之下,天祚帝已成了一股祸水,接他入境就是将祸水引入西夏。在此之前,金人已经对西夏出兵救辽十分恼火,数次发来措辞严厉的警告。

乾顺,彻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个难题让他昼夜难安。一面是多年的宗主国,还是皇后的故国;一面是杀气腾腾的金人,夏军和金军正面交过手,也吃过亏。如果金人真的翻脸进攻西夏,他能扛住吗?正在乾顺难以决断之际,金国使者到了。

金人算准乾顺的困境、吃透了他的心思,他们使出了软硬两手。硬的自然是军事威胁,如果西夏接天祚帝入境,金军将全面进攻西夏。至于后果,泱泱大辽都不是金人的对手,小小西夏又能如何?软的就是许愿,如果西夏将天祚帝擒获并交给金国,以事辽之礼事金,金人将保西夏平安,并将辽的西北之地划给西夏。

金人的态度,帮乾顺解决了难题。站在乾顺的角度,他之所以久拖不决,或许正是在等金国的政策和金使的到来。很显然,在辽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绝不会因为天祚帝而得罪金人。他的援辽之举,更大的可能只是一种姿态。换句话说,他就是要表现出继续援助天祚帝,以此来作为筹码来和金人谈判。

看上去,乾顺这么做有些不地道,似乎也辜负了南仙公主母子。但不要忘了,他是李继迁、李元昊的子孙,西夏的皇帝。

大辽的确是西夏百余年的宗主国,但这又怎样?大辽对西夏就是赤子之心吗?当然不是。辽兴宗、辽圣宗都曾大军伐夏,杀的血流成河、尸累成山,恨不得一战而灭西夏。在辽军的兵锋威逼下,党项人又是怎样的卑躬屈膝、忍辱偷生?

国与国之间,最终看的永远是实力,最终衡量的永远是利益。对乾顺来说,在不伤害西夏安危的前提下,援助大辽、问候天祚帝,这些都没问题。但如果因此为西夏招来无法承受的灾祸,那这事就必须放下,这人就必须敬而远之。

站在帝王的角度,这样做难道不对吗?在国运的关键时候,能够审时度势、知道进退,最大限度为国家谋取发展空间和实际利益,这是一位优秀的君主起码的标准吧。从金人给出的条件看,乾顺的策略成功了。

只是如此这般,苦了正在边境望穿秋水的天祚帝。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