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救辽与否,也是乾顺和仁爱父子帝位博弈!(宋徽宗时代第2卷065)

 金色年华554 2024-05-01 发布于江西

第二部:时代拼图

面对现实,乾顺对辽态度的转变是必然的。

如此,他对太子态度的转变,也是正常的。有人说,仁爱三番五次自请带兵援辽,惹恼了乾顺被严厉斥责,是导致他郁郁而终的最主要因素。很多人由此为仁爱可惜,认为他不识大势,不知隐忍求生、委曲求全,白白丢了性命和水到渠成的皇位。

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道理,但道理还不够。

实际上,按照后来历史的发展,即便仁爱忍辱负重,也未必能够善终,保住太子之名、再登上皇位更是难上加难。道理非常简单,仁爱身后的大辽没有了,他的光环还在吗?乾顺为求得新宗主国大金的庇佑,还会让贴着大辽标签的仁爱作为继承人吗?要知道,仁爱可不是乾顺的独子。在最高权力和江山社稷面前,只要有选择,亲情只能走开。

如此,再想深一层,仁爱对大辽的执着,真就那么纯粹吗?当然不是。仁爱毕竟是西夏的太子,生在皇宫、长在宫廷,受过最好的帝王教育,对父亲的帝王之术、权谋之变,难道就丝毫看不透?当然能看透。他已经十七岁了,这个年纪,他的先祖们早就杀伐决断、大展拳脚了。正因为看到自己辽国公主之子的标签,深刻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他才不惜冒犯父皇也要为大辽请命。这里面,情感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还是利益的算计。

何况,西夏的朝堂上,从来就不缺亲辽派,伴随着辽夏百年之交,他们的势力树大根深。若大辽倾覆,靠山既倒,他们或被连根拔起。为了荣华富贵和地位权势,他们自然紧紧团结在太子周围,不停地在他耳边鼓噪。

所以,历史的真相,也许是另外的样子。

随着局势的发展,在对待大辽和天祚帝的问题上,乾顺父子意见相左、甚至针锋相对。一个为了自己的皇位和手里的江山,选择袖手旁观、见风使舵,不惜助纣为虐;一个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和未来的江山,选择泣血请命、铤而走险,甚至拼死一搏。

这样的局面,并不陌生。在西夏的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阴谋和政变。那些血流成河的往事,是他们父子共有的记忆。

只不过,乾顺更为老辣,出手更快,所以仁爱便“忧愤而死”了。如果乾顺迟疑的话,或许又是一位少年天子登场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