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白纳粹,他们更卖力

 抽屉电影 2024-05-01 发布于陕西

反战这个词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影视作品当中的,我们只能不断地从早年间的影视作品中寻找痕迹。大家最熟悉的反战电影无外乎美国人拍摄的越战题材的战争片,在每一部被拍摄的越战题材的电影中,反战总是能成为当仁不让地核心。然而当反战这个词汇被观众们逐渐的看到了背后的真面目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下,美国所说的反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他们愿意从各种角度来论述战争的非正义性,并以此来反对战争,或许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铁十字勋章》就是一个例证。

《铁十字勋章》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东部战场上的德军于苏军的对抗当中,一个德军中士所见证的故事,他不同于很多的德军士兵的冷血无情,即便是在战场上,这个中士也保持了一种风度,一种对敌人的尊重,一种对于道德情操的修养等等。然而即便是这样,在残酷的战争中,这名中士依旧是没有善终。

因为战争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这句话可以总结《铁十字勋章》这部影片所梳理出来的核心思想的反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战电影,原因就在于掌控欲论的人需要改变一些大众熟知的认知来操控舆论。本片上映在1977年,是一部西德拍摄的战争题材的影片,这样以来,这种拍摄思路久很好理解了,原来早在冷战期间,这种反战的思潮就已经成为了西方世界对于战争片的第一定义。那么后来他们再去拍摄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说《铁十字勋章》所彰显的反战精神本身并不是当时战争情况下的主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伪的宣传话术,原因就在于德国战败后有没有人出来负责任。这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战争来说都是同样的标准。本片的视角是建立在一个战争发起国家的普通士兵身上的,当我们看到本片中的中士面对战争本身是厌恶的,甚至于对象征着荣誉的铁十字勋章感到不屑一顾,但这种思潮并没有影响这个中士成为一个普通的士兵且在战场上执行自己的任务。因此,即便是这个中士本身是反战的,但是他的行为并不跟随他的思想。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德军的视角来叙事,原因就在于我们当时的是较普遍是盟军或者是苏军,人们对于另类的视角的宽容度与猎奇心理双重作用下,如果再给这个视角加一些小料就显得顺其自然多了。这就跟为什么很多美国人拍摄的越战题材的电影在大背景之下,总是喜欢选一些刁钻的角度去重新诠释这场战争。比如说选一个猥琐的北越士兵,选一个有着自由精神的南越士兵以及一个救世主一样的美国人等等。这些另类的诠释本身就具有让观众们好奇的心理,人们普遍对于反向叙事有着某种好奇心,如果这个时候创作者在这种叙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意识形态,那么很容易俘获观众,进而达到扭曲一段历史的作用。因为创作出来的影片可以造成舆论,但无需对于历史负责任。

《铁十字勋章》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为什么选择德国士兵,本质原因还是在于找一个理由为二战的发起国德国洗白,为什么要洗白,因为本片是西德拍摄的电影,自然是要掌控一些对于自己有力的舆论,即使是这样的舆论已经对于历史达到了扭曲的程度,当然,这些并不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部分。

观看《铁十字勋章》我们很容易得出来结论,德国也有好人,德军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刻,从片中的这名中士身上,确实是可以看出来这些点,但这个并不能代表德国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的作用。我们很容易从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身上找到那么一两个闪光点,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当我们找到这些闪光点的时候,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罪大恶极的人之前的罪行可以一笔勾销?当然不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当电影以这种形式来逐渐的颠覆观众的认知的时候,观众们可能会对于历史有一些别样的认识,真正的历史从这一刻开始已经有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反战电影”的初衷。

为什么反战电影总是发生在战争的发起国当中,这一点也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之所以他们不去思考战争中自己是不是扮演侵略者的角色,而是一味的不分青红皂白地反战,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懂,而是因为他们太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正义与否了,因为只要是分一分正义与否,自己永远都是战争的起源,然而当人们的注意力从正义性转移到反战情绪当中的时候,战争的发起者便可以很容易的将自己发动战争的原因归结于人性的弱点。

他们可以这样说,我也是人,你也是人,大家都有弱点,我发动战争是因为人性的弱点,而不是因为我残暴不仁,当你处于那种情况下的时候,大家都一样,谁也别笑话谁,这样以来,就将受害者降低到了与施暴者同一个层级,正义不攻自破。反战的最终目的已经达成。这就是反战的虚伪的谎言,奈何当今太多人被诓骗。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