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洋木说 2024-05-01 发布于内蒙古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教育,似乎是贯穿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名词,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教育更是耳熟能详,可是我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却从没有人停下脚步细细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我高中也曾经设想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模板下,在周围人都努力学习内卷的模式下,这个问题好像总没有得到解决。直到我上了大学,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无意中听到了室友的故事,我似乎才对“教育”这两个字产生了一些模糊的概念。

我的室友来自贵州的某个山区,家里一共3个孩子,她是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她说,全家只供他一个人上学,两个弟弟都是念到初中就辍学了,跟着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大一点的弟弟16岁,她有一有很骄傲地拿着手机和我们说:“你们看,我弟弟订婚了!”

说实话我当时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在我的印象中,十六七岁就结婚,像是上个年代才会发生的事情。

当我还在沉思中时,我的另外两个室友叽叽喳喳问道:“你弟弟年龄这么小,那女方年龄多大呀?要不要彩礼?这么小能领证吗?那要是生了孩子怎么上户口啊?”

她一一回答了我们的这些问题。原来,和他弟弟结婚的那个女孩子也只有16岁,男方给了1万的彩礼,只办酒席不领证,女孩从此以后就是她家的媳妇了,要为她家传宗接代。

我听完这番话,心里不知怎么觉得很悲哀。虽然我与这位即将嫁做人妇的女孩儿素昧平生,我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模样,可我心底还是油然生出一股惋惜之情。

十六七岁,本该是恣意张扬、意气风发的年纪,本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畅想着未来,本该拥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青春年华。如今却要洗手做羹汤,被一场婚姻禁锢住一生的自由。

我从前从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甚至觉得这样的事情离我太遥远,远到虚无缥缈,甚至我目光所及之处都触碰不到它的踪影。

可现在我却在反思,我是不是错了?教育是不是真的能改变人的一生?如果我的室友没有读高中,没有考上大学,现在的她会不会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在这一瞬间明白了张桂梅校长创办女子学校的初心,如果不是他的这一举动,也许就读于女子高中的这些女孩儿也会循规蹈矩地嫁人生子,会麻木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会亲手毁掉她们十几二十岁的大好青春。

是张校长给了她们破茧重生的机会,这些女孩在张桂梅小张的教导下考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重新找到了真实的自己,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如果说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成长,那么我想,教育目标的第一步也许就是睁眼看世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我们眼界的高低,眼界越高,世界就越五彩斑斓。

也许在这样的山区,在这些女孩儿的眼中,这样的生活是必然要接受的结果,她们不懂我们的共情,是因为她们眼中没有更靓丽的色彩。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寄托了对教育的向往。也许有朝一日,教育的普及能够更深入,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世界的色彩,能够改变无数人的命运。

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各位能够共勉,能够为教育事业的推动添砖加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