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气读完老子的一生,才知道什么叫天道不可违

 金苹果6 2024-05-01 发布于北京

说到老子你们会想到什么?

……

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图片

他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他也是道教太上老君的原型,后世尊其为道教鼻祖,他仅凭一篇《道德经》家喻户晓,仅仅著书5000字便流传千古,成为万经之王。

他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他的博学一度闻名中外,他既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石,还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他,当然就是老子,今天我们就花几分钟时间一口气了解老子的一生。

图片

老子又称老聃,出生于公元前571年的春秋时期,姓李,名耳,仙逝于公元前471年的战国时期,享年101岁。

关于老子的出生有很多说法,据诸多古籍记载他是春秋时的陈国苦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传说老子的母亲怀了老子70年,最终在一土包旁从胳肢窝下生下了老子,因此老子生下来的时候头发都是白的,故取名“老子”。

图片

老子的家庭背景也算出生贵族,他的父亲叫李乾,又名“李敬”,字元果,周朝御史大夫,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李耳)的父亲。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唐玄宗下诏:追尊李敬曰先天太上皇(全称“大唐先天太上皇帝”),老子母亲益寿氏被追尊为先天太后。

老子在年轻之时就以深悟处世哲学,据传他的老师是楚国的常枞即是商容,是一位精通殷商礼乐的学者,两人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

图片

常枞在病重之时提问老子,自己的舌头和牙齿是否还在?

老子回答,舌头还在,但是牙齿早就没了。常枞又问,这是为何?

老子回答,舌头还在是因为柔软灵活,牙齿不在是因为过于刚硬。

……

常枞因此非常欣慰,因为老子的回答已经悟透了“刚易损、柔可存”的处世道理,这也是舌存齿亡的典故,而这一道理时至今日也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斗争艺术。

图片

老子的一生虽没有像孔子一样历经波折,但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

公元前551年,博学的老子进入周室任职,主要负责管理藏书,但因权贵的排挤,工作16年后被免去官职。

然后开始了五年的出游,后来又被召回周室官复原职,结果14年后又因典籍的失守而遭遇罢免。

期间公元前518年,孔子听说正在周王室的老子学问渊博,于是亲自前往求教,便有了“孔老相会”的典故。

图片

孔子经过和老子的四次对话后,对老子更是敬重万分,孔子非常震惊于老子的博学,从此以后便成了老子的头号粉丝。

当孔子回到鲁国之后,弟子询问老子的相貌,孔子则回答,我见过很多飞禽走兽,但却从未见过龙乘风云,飞入九天的人物,老子就是。所以作为中国圣人的孔子也曾把老子比喻成为真龙一般的存在。

图片

老子最尊崇的是“道法自然”,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产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看不到也摸不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们也可以通俗的理解,道就是大自然衍化的自然规律,万物均需要适应,所谓逆来顺受,就是说一旦自然规律发生变化,万物都要随时改变适应的方式,而不是硬抗。

比如现在的商业环境,实体再也回不去过去几十年的繁荣,而是被互联网取代,传统电商也会被直播电商替代一样,这都是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规律,顺应了天道而已。

还比如老子和孔子的第一次对话说的“上善若水”也是一样的道理,水既是至柔,也是至刚。

图片

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应该顺从自然规律,从而顺势而为;如果我们逆势而为,肆意破坏自然界中规律的衍化,逆道而行,那必然就会带来全人类的灭顶之灾,比如气候、环境、核武问题等。

另外顺应“道”还可以稳定情绪,这一点在老子母亲去世时也有很好的理解。

老子的母亲病重之时,请报周天子,回家侍母。但是当他赶回家中之后,他的母亲已经辞世。

老子开始对此非常悲痛,可在悲伤欲绝之时,却又恍然大悟,认为人生在世有情有志,感情难断乃是人之常情,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有志则明理通达,理事不乱,有情则人文和谐而相温相暖。人应该遵从自然规律,不应被情绪左右,于是老子立刻控制悲伤的情绪,变得理智起来。关于这一理解和做法后面的庄子可谓更甚(我们后面一篇再说)。

老子还有一个最著名的思想是“无为”,什么是无为呢?

图片

老子无为的人生态度可以说贯彻了他整个人生,“无为”的意思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做,老子认为“无为”指向不是外在的行为,而是内在的心境,是一种内在的不造作,一种对结果的不期待。

老子对待仕途也是一样,在周室时老子从不主张通过对人民的控制来治理天下,他主张要尽量减少扰民,以此来使天下达到安定。因为国家一旦把利益看淡了,不与民争利,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会因此而长治久安。

可惜老子一直主张的顺道而为以及无为的政治主张也从未被周王室采纳。

公元前485年,当时的周王室因为战乱纷争愈加衰败,已经86岁的老子便离开故土四处云游。

图片
老子出关图

经过函谷关时(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市境内),函谷关的长官尹喜非常敬佩老子的学识,听说老子到来非常高兴,对此还有一段“紫气东来”的传说。

当老子准备骑着青牛离开函谷关时,尹喜倍感可惜,于是坚持让老子留下一部书籍,为了出关,老子便写下了一篇5000字的作品,这部作品就是闻名世界的经典著作《道德经》。

图片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5000多字,仅用一日便能全部读完,但是它却被誉为万经之王,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是道家的最高经典,若想悟通悟彻其中的道理,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孔子说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对“道”的深悟,并非易事。

而且从古至今,对于《道德经》的不同注解更是层出不穷。道德经中写着这样一句: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无为的一种态度,其中的不争并不代表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还比如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的含义,均与不争之德有着源流关系,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无为”以及以柔胜刚的哲学思想。

因《道德经》的存在,老子成为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唐高宗李治甚至将他追认为李姓始祖,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赵恒也是将其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共提到过73次“道”字,但他本人却从未提过是道者,却被后世的司马迁尊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并记载于《史记》当中。还有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创立了道教,也把老子尊为道教始祖。

图片

现如今,老子的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文的翻译。所以,老子也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胡适似乎更为推崇,他称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

这就是道家鼻祖的一生,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老子,我想这个词非常准确,叫:清静无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