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水流年】少年在连遭灾难的岁月里/马亚波

 我的卧虎湾 2024-05-01 发布于福建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主  编:傅群雄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本文作者的少年    1958年摄影

1961年是全国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我已经16虚岁了,论周岁还不满14岁半。
由于种种原因,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退学回家了,大约占达旗二中首届学生的76%。当时全校新生300来人共设6个班二年级开学以后剩下70来名同学,勉强办了2个班。
这一年的家乡人多灾多难。夏天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半死不活。进入秋天以后,雨水多起来了,下起来没完没了。老辈人说,成了“秋雨蔫子”了,遭遇灾年无疑。面对现状,庄户人赶快种菜,指望以菜补粮。哪知,穷汉盘算倒让饿鬼听见。深秋下了一场大面积的冰雹,蔬菜、庄稼打得一塌糊涂。只有玉米棒子外边有包皮,冰雹打不着,留下一线希望。
面对惨状,多少老年人在地里嚎啕大哭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哥哥是村里第一位考上中专的农家子弟,再有半年就毕业分配了,学校却整体下马,结局让人欲哭无泪。两年了,农村连续遭遇自然灾害,甭说别的连肚子也吃不饱,庄户人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加上我在初二无奈退学,哥哥中专学校遇难停办,“三灾”攒在一起,一家人雪上加霜。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愁肠百结的父亲只会连着抽旱烟。一家4口人,笼罩在痛苦的氛围中。
父亲决定了,叫我拿出笔来记录,说出一连串陌生的地名。啊!这不是在旧社会父亲走西口的路线吗?难道他的后代还要重蹈覆辙?
父亲说,陕西省府谷县有亲舅舅,内蒙古准格尔旗有亲爹爹,那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坡,不怕下雨,就怕干旱。这几年他们没有遭灾,粮食管够吃。你们弟兄俩回去吧,在两家轮流“托嘴”,省下家里的一份口粮。
父亲拿出5块钱,这是路上的花费,主要用作住店费用。母亲准备好一床被子和10斤玉米面,一人一天只能吃一斤,否则就到不了目的地。夜穷难受,被子用于两人的过夜之用。穷家富路,这些钱、粮比在家里富裕多了。
第二天,19岁的哥哥携上16岁的弟弟上路了,出门带的东西全部由当哥的背上,兄弟空着手走路。每天必须步行80里,4天半走完南行的路程,最多用5天时间,否则吃的、花的都不够了。
第一天走过周家营子、小淖、店圪梁,晚上住在新民堡公社的盐店村。
第二天,路过三眼井、马场壕,到了达拉特旗与准格尔旗的分界线——坝梁。
坝梁高耸、坡陡、路远,名副其实。翻越坝梁,东进便是乌兰沟,已是准格尔旗的地界了。天色将晚,前无村,后无店,我们住在一家车马店里。
走路是最苦的事情,加上鞋不跟脚,满脚燎泡。走路一拐一拐的,坐下再走更是疼痛。住店第一件事就是热水烫脚,用一枚铁针扎破脚泡。然后,倒出一平碗玉米面,让店家拍成玉米面饼蒸出,喝上一碗开水,就是一顿饭尽人饱的晚饭。
店家是老两口,跟前没有儿女。他们当天杀了猪,猪肉烩酸菜招待帮忙的乡邻。当店家大娘看见两个小子啃食玉米饼的时候,恻隐之心油然而生,特意端来两碗烩酸菜,无偿送给我们。那烩酸菜好香呀,居然还有一片猪肉!
啊,一年多没见过肉丝了,那有多大诱惑力!一路上,当哥的最辛苦,我把唯一的猪肉夹给他。他不要,又把猪肉夹给我。两个人推来让去,谁也不肯吃下去。
大娘看见了,又在剩菜里找出一片猪肉送来,这样,弟兄俩每人都有肉吃了。不知咋的,想起了冤屈,想起了往事,想起了冷暖,肚里该有多少话儿,却是千言万语说不出。鼻子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大娘拍着我的头,喃喃着:“不哭不哭,造孽呀,娃才多大呀!”
来到乌兰沟车马店才走了一半路,继续南下还有乌拉素、纳林、沙圪堵、福路等重要村镇,行程几乎走遍南北方向的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一路不是翻山越岭就是爬坡下洼地钻山沟,那是怎样的艰难呀!谢天谢地,终于走到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人民公社。这是舅舅常年土里刨食的李家坡小山村。环视周围,一溜溜山川,一道道塄坎,一片片黄土,一座座秃山,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坡。
灾年南下奔走4天半,行程360多里,每顿饭只有不能多吃的玉米面饼。老话说得好:“饿了糠也甜,饱了肉还咸。”当少年在饥饿的时候,好心的大娘给了一碗烩酸菜,63年总在脑际徘徊,竟是那么刻骨铭心!
在李家坡舅舅那儿住了两天,便下山到了坐落在大川边上的陕西园子湾村。这是解放以后起的名字,原来叫乏骚胡湾。提起村名还有一段神话传说:神仙骑着公山羊(当地人称之为“骚胡”)赶路,遇上山洪爆发,河槽骤满,偏偏此时的公羊乏下走不动了,村名因此叫乏骚胡湾。向南翻过高耸、坡陡、路滑的双墩山,来到大川西边的蔺家坪,向东望去便是爹爹居住的同家山,两地遥遥相对,中间只隔一条5里多宽的季节性河流。
同家山也是一个小山村,不过分散住着十几户人家,成立一个生产队。地形是北高南低,七沟八梁一面坡,出门就是大山,爬坡下洼习以为常。全村只有付河余、王骡两户外姓人家,其他都是马姓。
这个村是我的出生地,一家人在活不下去的旧社会,饥荒逃难人萍踪浪迹,沿着父辈走西口的路线北行,走到雨水较多的黄河几字弯才安顿下来。
甭看同家山干旱少雨住户穷困至极,却出了4位地下党员,直到1947年当地解放了才公开共产党员身份。他们是马山、马六、马红、马铁峁,都是我的长辈。弟兄俩灾年投奔的人家就是马六,父亲的亲兄弟。这些地下党员做过很多工作,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遭到国民党逮捕而深陷敌人囹圄的时候,地下党员们广泛发动群众,大家齐心协力硬是成功营救了自己的同志。解放后,当地政府在石板上刻下名字,赓续红色传统,隆重纪念这些奋不顾身的老共产党员。
到了目的地,尽管岁数不大,也没有坐下来吃闲饭。歇息十来次,才能在沟里挑回一担泉水浇树,冻死果树的病虫害;赶着小毛驴翻山越岭地给人家驮炭,两天走一趟,白天不吃不喝,一直等到晚上才能吃饭。这么咬牙坚持劳作,只为吃上一顿饱饭。见到残缺不全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大获至宝,阅读起来如饥似渴。后来又看了《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遣词造句行文叙述,深受作者的影响。时过63年了,我还记得驮炭的日子,还记得阅读《李有才板话》那一幕。经历了众多坎坷,熏陶了苦难情感,在酸甜苦辣的社会大学里,硬是读懂复杂的苦乐人生。
少年的时候,家乡农业连续遭遇自然灾害,身处恶劣的生存条件,目睹极度穷困的农民。在无可奈何南下“托嘴”的时日里,走路踩泡还得走下去,饥饿难熬还得熬下去。苦难中的弟兄俩啊,尝受了人世间的多少冷暖!
遇上连遭年馑的1960年和1961年,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饱尝了生活的苛刻。小小年纪遭逢多少磕磕绊绊,经受多少冤屈、冷漠,两年时间堪称命途多舛,短暂人生坎坷不遇。少年在连遭灾难的岁月里,获得好多书本里没有学到的知识。
水到绝境出风景,人遇难处创奇迹。少年时候,多灾多难是一所伟大的学校,穷则思变,冤则励志,困则奋起,给人一股奋勇前进的力量!
2024年5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