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大侃说 2024-05-01 发布于山东

51日的早晨,我喜欢上了诗歌,诗歌和文章不同,如果说文章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小溪;那么诗歌就是波涛汹涌的激流。不管小溪还是激流最终都会流向大海。不管诗歌还是文章都会直达心灵。

不活在新闻里

不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就活在你

亲自去爱的万事万物里

读着焦野绿的“一个节日”,写下自己的思考。简短的四句话包含了我的一百七十万字。写作的动力也源于这三点:

1、 远离手机,不被碎片化信息,新闻,视频影响

2、 不为别人眼中的优秀而活,不追求认同,也不在意否定

3、 把爱的束缚去掉,爱就会显现。爱自己才会爱万物。

同样,没有写作的积累,也理解不了这首诗。就像华罗庚先生说:读书先读厚,再读薄。那么文章先写长,再写短。

《道德经》和《金刚经》只有5000多字,但涵盖了天地万物,吃穿住行,行立坐卧。没有人生的阅历和知识的储备,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问题永远存在;站在宇宙的角度,只有变化和存在。自己才是自己的束缚。

我们都知道要爱万事万物。对于万事万物来说,它不在乎你对待它的方式。它对所有都是一视同仁。老子说: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它滋养万物,但不主宰万物。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对万事万物的爱,都是爱自己的延伸,你不停抱怨自己,那么万物也会被抱怨。

不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并不容易做到;就像让手机远离,也不容易做到。人有各种欲望,欲望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也会变成欲壑难填。大人们经常告诉我们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符合了他们的标准,就会表扬;不符合就会批评。这样的教育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和外在的互动。

阿德勒说:人生有三大课题,工作的课题,交友的课题,爱的课题。三大课题都在阐述人际关系。有关系就会有互动。有互动就会有影响,如何保持独立性,才是要学习的。

我们观察孩子,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专注于自己的喜爱,可以把泳衣当成便装,也让泥土敷满全身。

我们向孩子学习,向万物学习。当把自己放空,你和万物就有了联结。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和一粒沙没有不同。只是思想让我们有了区分。思想只不过是信息,教育,经历,记忆的产物。道家的无为,佛家的空性,儒家的中庸都阐述如何和万物相处。不是教你如何做,而是告诉你如何思考。

用一首诗引申的思考,有正向,也有反向。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出现一股相反的力量与你对抗,所以越想得,越要先学会舍;越想要,越要学会给,越想速成,越要放慢脚步,越想得到爱,先要付出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