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园2016

 苍松xujp 2024-05-02 发布于海南

2016年冬的一个早晨,独自来到坐落于吴江路泰兴路口的张园,距离喧嚣的南京西路不过百米之遥。铁艺的大门,很是少见。


张园安静地卧在高楼大厦之中,时光停驻,恍若隔世。


1878年,这里原是英国商人格龙营造的私家花园。1882年中国商人张叔和购得此园,辟了一块花园给公众活动。取名“张氏味莼园”。俗称“张家花园”,简称“张园”。


从1882年起,张园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


随着1918年上海“大世界”的开张,张园渐废,逐步改建为石库门里弄住宅及花园住宅。


一幢幢融合中西建筑理念和风格的石库门,表现出当时建筑潮流中的折衷主义,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可是,后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涌入了大量居住困难户,“张园”就此变成了大杂院,不复当年的典雅和舒适。


当年,上海第一盏电灯在这里点亮,中国最早的话剧表演在此登场,霍元甲曾两次在此摆擂台打败外国力士,著名画家刘海粟举办了他的第一场裸体画展。张园,曾以众多“第一”引领上海滩的西式生活风尚。


清朝末年,张园还是政治集会场所。孙中山,章太炎和蔡元培等革命家都在安垲第发表过演说。


这座"石库门"博物馆,更是近代中国的一座大舞台,她见证了百年的风起云涌,却依然活色生香。

张园大客堂(原光明小学),是所典型的弄堂小学。解放后,改名为泰兴路第一小学。上世纪80年代,生源锐减,学校降格成幼儿园,到90年代,学校关闭。 后来光明小学成了一个老年活动室和社区居民活动中心,重新命名为“张园大客堂”。

1942年到1945年,光明私立小学也作为夜校开放。老师其实就是中共地下党员,超过300个学生在夜校老师那里接受革命启蒙。4年间,学校培养了40多位共产党员,其中的23人进入解放区,在崇山峻岭中成为解放区的中坚力量。


“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狭窄简陋的空间里想办法生存,是当时张园百姓的生活基调。


小小石库门,藏有大乾坤。

虽小,却也饱经沧桑!有些人家已人去楼空,有些人家生活还在继续,只有这些墙界石还在悄然中经风雨、看世界。














张园99项目融合了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与异国饮食文化,为市中心提供了一个闹中取静的时尚新去处。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

张园99为西式古典主义花园洋房,三层,砖木结构,雕花石柱,原为私人住宅,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由苏州著名金石雕刻家叶祥本先生题写的“东吴世泽”砖刻门额。



门头是石库门住宅最有特色的部位,是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近代上海广大居住建筑的显著符号,它印刻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




石库门建筑精美的窗户。


41号楼,一幢大体量独院建筑。

抗战时期,租界沦为孤岛,41号楼里曾挤满了前来避难的房客。此时,弄堂内因战火而失学的年轻人,自发组织起一支排球队,不仅消磨时间,更为强健体魄。


那时,夕阳下弄堂里那些挥洒汗水的矫健身影,仿佛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北面楼梯间的窗户。


楼内底层过道的地面。


又是一幢豪宅。




走上宽阔的楼梯,却是“72家房客”的厨房。


经过修缮的张园77,顶部冠以半球形穹顶。

走进张园,仿佛迈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不少老上海人说,没来过张园就像没来过上海,不了解张园也难以读懂这座城市。


张园.前世今生。有过巅峰、经过低谷,时光印记、人间百态、社会变迁都藏在张园的故事里。


2018年,张园“旧改”的实施让居民告别几十年的“蜗居”生活,政府对张园实施“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保护性征收政策,这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没有先例。


作为上海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历史建筑群,正在保护开发。愿这里一砖一瓦一门窗,在修缮团队的手中修旧如旧、重焕光彩。愿沉浮百年的张园,迎来新生,延续“张园”的百年辉煌……

石库门深岁月藏,

张园旧梦话沧桑。

百年风雨今犹在,

古韵新姿共炜煌。 
 

    (2016年12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