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检旧照,看到一组将近十年前的照片,说不上“好”,但能产生某些联想。 ![]() 那年春夏之交,北京的气温骤然攀升,酷热难捱。 趁数日空档,我们与长林夫妇结伴,赴渤海之滨的兴城避暑纳凉。 兴城地处辽东湾西部,气候温和凉爽,滨海沙滩绵延数十里,久为避暑佳选。 内陆人到海滨避暑,观赏拍摄日出常常是必做的功课。本人曾自诩是行万里路之人,高山之巅、河湖海滨、海上邮轮,各式日出见过无数,但仍禁不住诱惑,清晨便早早起来,去欣赏太阳升起时的壮观辉煌和莫测变幻。 然而那日不巧,太阳冲破海平线的时候海面被浓浓雾气遮蔽,未能露出真容,待它掀开雾纱时,已跃离海平面好几个身位了。遗憾之余,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后返回了下榻处。 ![]() 回来后下载照片,我忽然发现,照片中太阳撕开浓雾那一刻,海水和雾气呈现一派祥和的紫色,虽没有升腾的气势,却多了宁静之感。 看着照片,脑子里迸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紫气东来”。 ![]() 紫气东来,典出老子出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知圣人至,果然迎来了老子。自此,这个成语便代表了祥瑞将至。 我觉得,若用紫气东来命名这几幅照片很贴切,既是对色彩的描述,更是对祥和之气的表达。 ![]() 数年后,我到函谷关游览,那里是老子出关处,当日恰逢秋雨,自然无霞,更无紫气了。 ![]() 走在幽静的函关古道上,忽然想到,老子为何出关?据说是因春秋末年天下大乱,他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也就是说,老子西行首先是为避乱、归隐,而修炼、传道则是位列其后之事。 ![]() ![]() 由是,“紫气东来”所代表的的祥瑞便与老子出关的本意有了径庭之感。 那么,这种本意的“飘移”是如何产生的呢? ![]() ![]() |
|